空想社会主义的理想国

2012-04-29 09:47韩竞男
教育教学论坛 2012年1期
关键词:格列佛游记乌托邦

韩竞男

摘要:本文通过比较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和江奈生·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的理想社会,探讨两部作品“理想国”的文艺价值和政治理论价值,提出从辩证视角重审“理想国”在文学中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格列佛游记》;《乌托邦》;文艺价值;政治理论价值;辨证评价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1-0254-02

16世纪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巨匠托马斯·莫尔的作品《乌托邦》呈现出对美好社会的憧憬。18世纪的英国作家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以其丰富的想象吸引了广大读者,作者滑稽言语,入木三分的讽刺指向英国政体和宗教,内心充满斥责现实社会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大多学者从政治理论上探讨文学作品中的空想社会主义理想国,很少有学者从哲学角度探讨“理想国”在文学中的价值和意义。笔者尝试比较《乌托邦》和《格列佛游记》的理想社会,以哲学辩证观点评论“理想国”在文学中的启发意义。

一、作品背景

《格列佛游记》和《乌托邦》都是在社会大变革时期完成的作品。斯威夫特此作品是在18世纪前半期完成,揭露了英国统治集团的腐败和罪恶,并抨击了侵略战争和殖民主义。统治阶级对外实行殖民主义侵略扩张,对内暴政欺压民众,贫富差距悬殊,社会矛盾日益尖锐。通过主人公格列佛历险经历的描述,作者揭露和批判了英国政府的腐败。莫尔是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思想家。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思潮兴起,人们追求思想解放从中世纪宗教控制中摆脱出来,西欧封建主义逐渐向资本主义过渡。下层民众不仅承受封建压迫,而且面临着资本原始积累带来的灾难。严酷的社会现实,将社会不平等的根源暴露出来。莫尔和斯威夫对无能国王和阿谀奉承臣子给予了猛烈抨击讽刺。但鞭笞统治者丑陋本质对“理想国”憧憬的手法截然不同,莫尔以旅客拉斐尔的见闻,揭露富人本质描述假想国乌托邦;而斯威夫特以船长格列夫游记经历来反射统治阶级的侵略压榨。

二、所受人物的影响

莫尔支持倡导天主教原始博爱和平等思想。他深受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和柏拉图的影响,因此后人将莫尔的作品《乌托邦》视为柏拉图《理想国》续篇。斯威夫特早年受到吞浦尔“崇古非今”影响,完成了《书的战争》,尽管这部作品代表封建贵族保守的要求,却是一部意义深远的讽刺作品。斯威夫特晚期杰作《格列佛游记》抨击了统治集团腐朽政治,揭露了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剥削本质,尖锐深邃的讽刺贯穿这部作品的灵魂。

三、作品的主要内容

莫尔描写的理想国,没有私有制“一切全民所有。”《乌托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批判英国现实社会;第二部分,通过对假想乌托邦岛的描绘表达对美好理想国的憧憬。在那儿,每个乌托邦人还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学习一门手艺,劳动者所从事的可以满足他们自然需要和便利要求。乌托邦的政治制度基本特征是民主。任何涉及到国家的要政须经过“议事会”讨论,以防个人专制统治。在文化制度方面提倡宗教宽容,信仰自由。乌托邦人采取的是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人们在闲暇时间从事健康娱乐方式。在衣着上,人们奉行节俭、朴实、实用,蔑视华服盛装。此外,乌托邦人注重提高全体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而且注重学习外来文化。理想国有着新型男女关系,女性与男性平等地参与社会各项活动,整个乌托邦国就象一个大家庭,这里盛行平等,互助、友爱的新型人际关系。《格列佛游记》描述了在四次航海中的奇异经历,小人国,巨人国,巫人岛和马国。小人国因鞋跟高低演化出两党之争,用比赛绳技的方法选拔官员,为获得国王赏赐几根彩色丝线,官员不惜做着可笑的表演。巨人国身材高大,却不像人类那样穷兵黩武;巫人岛的经历呈现过去帝王将相辉煌历史与残酷现实对照,相比之下,慧马国的马儿确具有理性和各种美德。小说第一卷描写英国政客的勾心斗角,邻邦之间不但想战胜而且要奴役对方。第二卷批抨英国的历史、制度和现状,在巨人国民看来英国过去是充满贪婪、残暴、伪善、阴险和野心的历史。第三卷抨击了拉格多科学院人荒唐的研究,讽刺了英国哲学家,历史家,评论家。制造出脱离实际,颠倒黑白的伪科学。同时反对英国对爱尔兰的殖民统治和压迫。小说第四卷,用格列佛用问题的答案撕下可耻官爵的面具,揭露他们以虚伪法律和卑鄙手段获得官爵的可耻行为。作者一种苦涩的忧世情怀通过对慧骃的描绘,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的人性和道德的追求。斯威夫特通过格列佛4次遇险的描述,批判锋芒指向英国统治阶级腐朽,同时表达了对理想国的向往。

四、艺术价值

莫尔的空想社会主义否定了私有制,提倡共同劳动按需分配,在人文主义学者提倡的“自由民主平等”思想基础上,他以深邃目光和超前构想为人们描述了美好的社会景象。此作品采用人文主义时代常见的叙述方式,运用了游记体小说的表现形式,描述假想国乌托邦。

《格列佛游记》 尽管是对宫廷和政治家的讽刺,但作品却超越了它的时代和地方的局限,尤其是前面的那两个部分,其讽刺力量被认为是文学的伟大宝库之一。斯威夫特以大量政论和讽刺诗等揭露统治阶级的本质,抨击地主豪绅和英国殖民主义政策,受到民众的支持和爱戴,高尔基称他为世界“伟大文学创造者之一”。

五、政治理论价值和历史局限性

斯威夫特以入木三分的讽刺批判腐朽统治,虚伪宗教以及残酷殖民主义。小说风趣滑稽,情节的幻想与现实的真实结合,朴实文笔是当时英国社会的真实写照,对议会政治和反动宗教的讽刺和抨击无处不在,尽显人道主义和理性主义色彩。《乌托邦》拉开了英国文艺复兴的序幕,为科学的社会主义学说提供了参考依据和条件。但在作者生活的时代,封建自然经济尚未完全解体,新兴资产阶级只停留在手工业的初期阶段,无产者还没有形成一个阶级。莫尔虽然受到人文主义的影响,但时代与阶级的约束使他不可能以科学眼光来看待社会的发展方向。“乌托邦”的美好公有社会是在生产力低下的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的经济基础上,而且保留了奴隶制度,排斥商品经济。所以作者想象出来的平均主义社会模式,这种理想社会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因此,乌托邦事实上是空壳,穿着外衣的社会主义。除此之外,莫尔虽描述了乌托邦理想国,但没有指出如何以具体纲领和步骤消灭私有制,剥削阶级。尽管两部作品都以讽刺和夸张手法批判揭露了现实社会本质,使民众能感受到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但在发动革命力量和唤起受压迫阶级的觉悟上,两位作家却不能称之为革命者。

六、辨证的观点看文学中的空想社会

《格列佛游记》和《乌托邦国》的理想国展现了淋漓尽致地描述,展现给民众民主平等自由的观念,但没有具体的方法论去实现这个理想国,因此凸显作品的“不成熟”。伟大的科学社会主义者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把哲学方法论和科学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对理想国度进行了科学抽象概括和总结,最终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以辩证观点重审《格列佛游记》和《乌托邦国》中理想国的描述,即使两位作者没有提出科学方法论指导工人阶级队伍的成长和壮大,但文中犀利言语,入木三分的写照促使工人阶级觉悟,帮助人们初步认识社会主义,同时使民众充满了对理想国的美好憧憬。

参考文献:

[1]爱克曼辑录.歌德谈话录[M].朱光潜,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105.

[2]黑格尔.美学[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3]江奈生·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M].张健,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267.

[4]托马斯·莫尔.乌托邦[M].戴镏龄,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21,23-24.

[5]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M].罗达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6]张中载.西方古典文论选读[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格列佛游记乌托邦
艺术乌托邦的缔造者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农产品电商圈的“乌托邦”
从《格列佛游记》漫谈斯威夫特的讽刺、批判与社会理想
《格列佛游记》的神话原型批评
《格列佛游记》中讽刺手法的运用探析
《格列佛游记》:让人笑让人哭的乌托邦之旅
《格列佛游记》练习
洪峰马原们的乌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