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格列佛游记》漫谈斯威夫特的讽刺、批判与社会理想

2017-01-03 18:24江婷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13期
关键词:格列佛游记斯威夫特乔纳森

江婷

[摘要]《格列佛游记》发表于1726年,是18世纪英国著名的讽刺小说家乔纳森.斯威夫特所写,并征服世界文坛的一部长篇小说。在《格列佛游记》中,乔纳森.斯威夫特以他独有的政治视角,严谨的写作态度,和令人钦佩的丰富想象力,用它尖锐而锋利的文笔,影射和讽刺了当时腐败的英国社会现实。在小说《格列佛游记》中,他以幽默的语言丰富了故事的道德含义,以荒诞的剧情讽刺了现实社会。乔纳森.斯威夫特的生活和个人经历中,使他了解到爱尔兰人民被剥削和奴役的事实,基于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乔纳森.斯威夫特创作的小说《格列佛游记》,成为了一部不可多得的伟大讽刺文学作品。

[关键词]《格列佛游记》;讽刺寓意;乔纳森·斯威夫特

[中图分类号]1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13-0182-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13.087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一、创作背景

十八世纪英国伟大的讽刺大师乔纳森.斯威夫特(1667—1745)凭借其敏锐的观察,对社会、政治的独到认知,以及其高超的文学才能,创作了大量享誉世界的文学作品。乔纳森.斯威夫特出身于爱尔兰,童年时期他的家境十分贫寒,在伯父的帮助下,15岁的斯威夫特开始在一所教会学校学习。此后他开始接触神学,哲学,政治等。

一六八八年斯威夫特伯父去世,他同母亲前往英格兰,后来在吞浦尔爵士家中,担任私人秘书。在此期间,他阅读了不少名著典籍。同时他还担任英国国教教会职务,这样的种种经历,培养了他的卓越的文学才能和观察入微分析事物的敏锐的洞察力,同时也接触到教会了解其实质的虚伪和腐朽。

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成长和个人经历,使得他对爱尔兰有更深刻的感情,对受到压迫和剥削的爱尔兰人民有更多的同情。因受打压,爱尔兰经济状况恶劣,人民生活苦不堪言。斯威夫特向来擅长讽刺文章,他创作了许多反映时事的文章,以此为爱尔兰人民的自由而斗争。“斯威夫特至今仍被认为是最早为爱尔兰的自由民主运动做出贡献的伟大战士之一。”

二、国内思想研究状况

早在清朝末年时期,斯威夫特的作品就进入到我国,《格列佛游记》作为斯威夫特的代表作,最早被引进国内。最初该书有三个译本,分别译为《谈瀛小录》,《僬侥国》,比较有名的应该是第三个版本,它是由林纾同魏易合译的,取名为《海外轩渠录》。该书在中国一经发表,便引起的多数读者的关注,由于在乔纳森.斯威夫特在《格列佛游记》中所批判的社会与当时中国所在的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有不少相似之处,这便使得广大读者从书中获得了更深刻的领悟,更明白当时封建社会的对人民的压迫和奴役。这便成了许多知识分子在我国封建黑暗社会中的摸索前进的指路灯塔。

进入当代,对斯威夫特作品的研究呈现在不同的宽度和深度上,特别是在文学评论领域出现大量成果。其中以研究其对现实的讽刺批判方面有不少丰硕成果,如张欣的《乔纳森·斯威夫特厌女症、女性审美与审丑》。在同其他作者的对比作品研究中同样也有大量文学成果,如崔海妍,袁书会的《唐传奇<徐玄之>与<利立浦特游记>的比较》等。“王佐良在之后的论作《英国散文的流变》和《英国文学史》两本书中,对斯威夫特在英国及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给予极高的肯定和深入的研究。”

当然,斯威夫特作品有其独有的思想内涵,国内许多研究更是鞭辟入里。斯威夫特作品中体现的各种深刻哲理,揭示的社会现实,如时代的留声机,诉说着同时期英国的社会、生活、政治的方方面面,他给予我们读者的是宝贵的文学财富。

三、小说主题及思想内涵

“所有小说共有的主要成分是‘故事,没有故事就没有小说,讽刺文学也不例外。”小说以格列佛在不同国家游历的故事,讲述了他在不同国度的经历,其实质是深刻的反应社会现实。《格列佛游记》中,不仅故事情节栩栩如生,内容生动形象,想象更是光怪陆离。格列佛在不同国度穿越,作者借此尖锐地批评了英国政府的各种罪恶。作者每到一处都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比如在小人国里,通过描写细致的仪式,和朝臣的上奏的奏折等细节,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整部小说构思奇特,想象丰富,着实令人赞叹。而作者通过小说表达出来的思想内涵更是体现了尖锐的讽刺艺术。

在小说《格列佛游记》中,讽刺无处不在。作者摒弃传统义正词严的,严肃庄严的话语。转而用诙谐幽默的语句,戏谑的口吻对英国反动统治进行无情批判。小说中情节结合其虚幻性同时让读者不由自主感受到强烈的贴近现实的真实感。

“诙谐是一种灵巧利落,令人意想不到的讽刺,它包含着敏捷与智慧。”利立浦特游记中,通过对格列佛和小人国居民的体型反差,以及小人国中国王朝臣的勾心斗角和格列佛对这个国家的无私帮助形成强烈对比,这里作者将反讽运用得炉火纯青。小人国里朝臣以绳上跳舞来升官升职这也影射了英国政府官员不谋事实,而只做些钻营伎俩,只想升官发财。小人国的国王同样也是心胸狭窄,妒贤嫉能,更因其矮小的形象,加强了讽刺效果。一些学指出,小人国的情景,在某种程度上是大英帝国的缩影。英国国内的党派之争,政客们的勾心斗角。在小人国这样的童话叙事外壳下,乔纳森.斯威夫特实际对整个英国社会进行了强烈的抨击与政治嘲讽。

在布罗卜丁奈格(大人国)游记中,既有儿童文学童话的艺术特点,又有乌托邦小说所反映的文化哲理。格列佛在小人国中是个庞然大物,但一到大人国。格列佛便像一只田间鼬鼠,当地人像把他当作小玩意,因体型太小,大人国居民对其感到好奇,他便被带到6各城镇展览,甚至表演。在此期间格列佛生活也是苦不堪言。后来,因得大人国皇后垂怜,他受到国王召见,在介绍自己国家时,他慷慨陈词,夸耀自己祖国的伟大,社会的和谐,然而这一切在贤明的大人国国王眼里,都是有待完善的政治制度。同时也我们也能够看出,通过格列佛与国王的对话,反映了作者对英国社会的美好期望。

勒皮他(飞岛)上的人长相奇特,而且为了不必要的事整天担忧,比如他们会担心某天天体发生突变,彗星撞地球等,因此他们生活在恐惧之中而惶惶不可终日。而这里统治者们对人民也是实行强烈的高压政策,这样的镇压影射了英国政府对爱尔兰的压迫与奴役。同样这里的科学家的科研也是令人啼笑皆非,书中种种荒唐可笑的科学实验,尖锐的讽刺了英国科学院脱离实际的科学研究。

在慧胭国这个国度里,作者的想象更是奇特,这里居主宰地位,统治国家的是有理性智马,类似人形的畜类耶胡,供智马驱使,这里人畜颠倒,借以马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当时资产阶级那种尔虞我诈,贪婪可恨的形象的尖锐讽刺,同时作者在这一部分,从在大人国中对自己国家一些“开明政治制度”的歌功颂德到慧胭国里对宗法制度的高度赞美,“这一态度的转变和他参与爱尔兰人民反对英国奴役的斗争史紧密相连的”。

关于斯威夫特在英国政坛和爱尔兰民主斗争中的影响,曾经不太欣赏他的约翰逊博士这样评价:“应该承认,斯威夫特曾一度控制了英国的政治舆论。在随后一个统治时期,他把爱尔兰从掠夺和压迫中解放出来,而且表明:智慧和真理相结合,具有权力无法抵抗的力量。”

四、反讽手法的体现

反讽就是说在说话或者写作时体现的带有讽刺喻意的表达,单从字面上不能理解其真实含义。其表达的含义恰好与表面意思相反。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正话反说”。或者说“反讽是外表或期望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或不一致。”

在小说《格列佛游记》中,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强大的语言力量,并通过各种手法影射讽刺政治时局。在前文中谈到,小说主人公格列佛在游历不同国家的过程中,作者巧妙地将格列佛的种种遭遇同当时的政治时局相结合。格列佛的游历经历,同整篇文章的流浪汉小说的写作特色巧妙融合,以离乡一远游一返乡的故事结构,讲述格列佛在四个不同国度的不同故事,而这些故事都是基于作者对英国政治制度的不足的反思。同时我们也能看出,在当时,乔纳森.斯威夫特对于社会制度和社会现实的反思以及政治见解,都比同时期的当权者和政府官员超出好些个层次。《格列佛游记》中,主要通过如下的反讽手法体现了作者的对实事的尖锐的思考,故事情节虽然荒诞,却也无情的揭露了社会现实,引发读者的深度思考。

(一)故事内容反讽

作为一部享誉西方甚至世界的伟大讽刺文学作品,《格列佛游记》的故事情节荒诞,人物形象夸张,细节描写逼真,在读者眼前描绘了离奇而贴近现实的情节。不管是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胭国都是体现了不同政治体制以及其不同的治国策略。格列佛天生喜欢探险,在随“羚羊号”出航的过程中,途中遇险,这里他体型巨大,但也慢慢适应了小人国的生活,发现了小人国立各种弊端,如以绳上跳舞加官晋爵等。虽然格列佛抵挡住了不来夫斯古帝国对小人国的入侵,立了大功。但因在后宫失火时,他急中生智撒了一泡尿救了整个后宫,反而在之后被朝臣诟病,心胸狭窄的国王也是深受益惑。收到风声的格列佛及时离开了小人国,这才救了自己一命。故事中格列佛一人大战一个国家的军队,以及用尿救火等,都用夸张的手法体现一个国家制度的不完善,统治者的不正统治之风等等。作者对社会现实的讽刺。在大人国里,通过描写格列佛在大人国国王那里的沾沾自喜地讲解自己国家的政治制度,也同样一一遭到否定。在第三次来到巴尔尼巴比进行访问,并参观了岛上的“拉格多科学院”。这所科学院研究里,研究的部是些荒诞的课题,结果造成民不聊生。作者借此讽刺了英国当时的政府开展的没有实际意义而投入巨大的实验研究。在慧胭国里,作者更是将从批评当时的不正统治上升到对在英国当时的任性的讽刺。这里,统治者是名为“慧胭”长得像马一样的畜生,而人在这里仅仅是具有不少缺点的动物。故事内容辛辣讽刺,使读者感受颇深。

(二)语言反讽

在格列佛游记中,我们体会到了乔纳森.斯威夫特的语言特色。如在小人国里通过对小人国国王的描写:“……利立浦特国至高无上的皇帝,举世拥戴并令人敬畏,领土广被五千布拉斯特洛格(周界约十二英里),边境直达地球四极;身高超过人类的万王之王;脚踏地心,头顶太阳。他只要一点头,全球君王便双膝颤抖;他又如春天般和蔼,夏天般舒适,秋天般丰饶,冬口般可怖。”这样看似充满肯定的描写,尽赞美的歌颂。都从侧面表达了作者的挖苦与讽刺,将其丑恶的本质通过反话正说的反思变现的淋漓尽致。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语言反讽。“语言反讽是指说话者摒弃严肃的话语,庄词谐用,形成语言表面意义和深层意义的反差。”

小说中语言反讽随处可见,作者用看似平淡的语气,轻描淡写的写出了强烈的讽刺效果。小说语气幽默,但读者在读过之后,定会引发严肃的思考。

(三)对比反讽

在小说中,斯威夫特运用了大量的数字和比例上的夸张对比,将夸张的色彩运用到了极致。“对比是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集中安置在一个完整艺术统一体中,使它们形成对比和照应的关系”。如在小人国里通过格列佛和小人国居民体型上的对比,主要体现了格列佛的心胸宽阔,知恩图报,反衬出小人国国王和一些朝臣的贪婪自私。

在大人国里,格列佛变成了“小人”。在大人国里,国王知识渊博,社会管理井井有条,人们的自由福利由法律保障。在格列佛夸耀了自己伟大祖国的政治,法律等之后,遭到了国王的抨击。大人国国王高大的形象同如格列佛般“矮小”的英国资产阶级统治者之间的对比,更突显了英国政治的黑暗腐败。

在对比反讽中,作者最为奇特的想象力在于对“慧胭国”的描写,这里有理性的是马,他们公正诚实,勤劳勇敢,它们没有欺骗和伤害。供马驱使的是“胡耶”,贪婪好斗,生性残酷,他们影射出了人类的恶习,同慧胭形成强烈对比。这里,作者的讽刺已经上升到了对人类自身劣根性的批判。书中不少此类对比,它们看似相互对立,而实则相辅相成,在斯威夫特笔下它们共同完美的服务于整篇文章的讽刺主题。

总结

总的来说,《格列佛游记》辛辣地讽刺了当时英国资产阶级统治,整部著作环环相扣,以格列佛的四次游历经历,反映社会现实。小说并没有说教式的硬性批判,也没有对当时黑暗资产阶级统治的正面抨击。但其塑造的鲜明人物形象,独具匠心的故事情节安排,集中反映了十八世纪英国社会各种社会矛盾,体现着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与理想社会的期望。1920年T.S.艾略特对斯威夫特所写的《格列佛游记》有着非常高的评价:“这是人类心灵所取得的最伟大成就之一。”斯威夫特是文学大师,当然也是一位思想巨匠,在世界文学领域,他留给我们的是巨大的精神财富。

(责任编辑:桂杉杉)

猜你喜欢
格列佛游记斯威夫特乔纳森
一颗热爱自由的心
——读《海鸥乔纳森》有感
相对等三则
书与人
乔纳森·艾萨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