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源危机形势下民办高职院校转型发展思考

2017-01-03 17:16张俊君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13期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转型发展

张俊君

[摘要]生源危机背景下,高职院校尤其是民办院校怎样实现转型发展,获得一席之地,成为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中分析了民办高职院校生源危机的表现形式,研究了形成生源危机的原因,探讨了在生源危机背景下民办高职院校转型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生源危机;民办高职院校;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13-0001-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13.001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近年来,受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不断降低,接受高等教育的适龄人口正在逐年减少,适龄人口参加高考的人越来越少,而高等院校扩招还在继续,据《中国人力资源发展报告(2012版)》显示,“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生源危机时代”。生源是民办高职院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2013年,河南具有招生资格的普通本科院校42所,高职院校达到69所,而民办高职院校达到19所,民办高职院校如何在生源减少的激烈竞争环境中站稳脚跟并且发挥自身优势得以发展,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民办高职院校面临生源危机的表现形式

(一)报考人数持续减少,民办高职院校生源锐减

据教育部门统计,2008—2012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单位万人)依次为1050、1020、957、933、915,和2008年报考高峰相比,2012年减少140万,但是反观录取人数却一路升高,由600万达到685万,录取比由57%升至75%。即使一直录取比例较低的河南省,录取比也超过85%。随着报考人数的减少和录取比例的走高,高校需要的生源量也在提高。以河南省为例,2013年,高职高专计划招生32.4万人;实际录取24.5万,只完成了招生计划的75.6%。民办高职院校第一志愿考生的积极性较低,一次投档完成招生计划比较困难,很多院校均是通过征集志愿甚至降分录取的方式吸引考生,和其招生计划量相比仍有较大出入,有的民办高职院校甚至出现“零投档”。

(二)生源争夺愈发激烈,恶性竞争事件频发

为了应对生源危机,一些民办高职院校使用多种手段拉拢生源,恶性竞争事件频发,扰乱了正常的招生市场秩序。表现在:其一,一些民办院校故意扩大学校规模,对师资、办学水平、设施等进行虚假宣传;其二,为了吸引更多的生源,一些民办高职院校故意制造谣言,中伤同行的办学声誉;其三,用回扣买生源。民办高职普遍重视招生环节,每年招生季节,都配备专门的招生人员,深入各区县中学,采取给高三班主任提成的方式让其在班级内部进行宣传,给教师下达招生指标。

(三)新生报到率低,学生流失率大,生源质量下降

据河南省教育厅公布数据,2014年个别民办高职院校报到率甚至不足30%。受招生政策的影响,民办高职院校一般在录取的最底端,加之单招政策的全面放开,为招更多的生源,往往是来者不拒,生源质量往往不尽人意。学生入学成绩低,进入大学后,加上一些高职院校办学没有特色,教学质量低下,导致一些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进而休学甚至退学不在少数。

二、生源危机的成因分析

(一)适龄人口逐年下降

适龄人口的规模是民办高职院校重要的生源基础。考生生源数量下降是民办高职院校招生困难的深层原因之一,学龄人口持续下降是高考生源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上世纪开始,我国开始进行计划生育,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国内生育率水平较低,根据相关统计,自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生育率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2001年降为0.201%。长时间的低生育政策直接导致适龄学生的减少,据相关统计显示,近13年来,适龄中小学生减少近3千万,这也直接导致高考报名人数的减少。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

自1997年国家对本科教育开始扩招,经过近20年的连年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但是与此同时,扩招政策带来的弊端也不断显现。教育部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报名参加高等教育招生考试的人数为915万,和2008年的1050万高峰相比,净减少135万。普通本科教育持续大幅扩招,尤其是当前高校升格之风盛行,独立院校和新晋三本院校由于其较高层次的学历,和高职院校相比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吸引了一大批本应该属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致使高职院校生源持续下滑。种种挤压,致使高职院校尤其是处于劣势的民办高职院校的生存空间更是所剩无几。

(三)国外教育机构对生源的争夺

随着教育的全球化,许多发达国家由于本国出生率不断下降,都在世界范围内招生,以扩充本国生源。作为人口世界第一的中国近些年更是生源输出最多的国家。最近几年,国内富裕家庭越来越多,在经济许可的前提下,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把孩子送到国外上大学甚至上高中,留学年龄更是不断降低。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08年,出国留学的人数为18万,2014年达到41万。留学门槛的不断降低也使民办高职院校失去了这部分潜在的生源。

三、转型发展是民办高职院校应对生源危机的必要选择

(一)强化就业优势,突出办学特色

民办高职院校的就业优势是吸引生源的重要手段。如果能够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经过口碑相传,生源危机自然就会迎刃而解。因此,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生源竞争,这就要求民办高职院校必须以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作为办学的第一要义,突出本校就业优势,保障招生和就业的良性互动。

今年河南省77所高职院校全部施行单招,公办高职院校因办学时间较长,办学声誉较好,学费远低于民办院校的优势,对于民办高职院校的招生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民办高职院校在生源之战中取得竞争优势的是特色。这就要求民办高职院校紧紧依托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实际情况,准确定位,不断调整办学方向和目标,凝聚学院办学特色,锻造特色专业(群),避免同质化,积极寻求适合本校特点的差异化发展战略措施。

(二)不断革新,加快学校内涵建设

面对招生难、生源差、易流失的困境,民办高职院校应该积极转变思路,树立并健全市场意识,变被动适应为主动革新,把提升内涵建设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来抓。一是建立人才需求的市场动态监控机制,以“留强去弱、并弱增特、改老创优、差异发展”为原则,不断强化特色专业(群)建设,做好专业内涵建设,以培养高素质、善创新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让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吸引更多的高中毕业生以及中职毕业生;二是充分利用好民办高职院校灵活的办学机制,不断完善激励制度,提升广大教职工的执教能力和工作的积极性,比如针对民办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薄弱的劣势,可以根据民办高职院校的实际特点,进行内部职称聘任,鼓励教师积极下企业锻炼,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双师教学团队;三是以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为引领,按照“五个对接”的要求,强化课程和学生职业资格认证的衔接,大力推行“双证书制”。通过持续的改革创新,加强学校的内涵建设,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以及吸引力,从而实现新的跨越。

(三)面向社会,多渠道拓展生源结构

一方面,面对国家不断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强化培养职业教育人才的新形势,通过衔接学制、衔接课程、招生考试等多种形式,健全“高中→高职”、“中职→高职”、“专科→本科→硕士”一体化教育模式,为高职学生升学搭建平台,保障学生有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有助于民办高职院校走出生源的困境。同时,把社会各类在职生源纳入民办高职院校的生源体系之中,利用学校打造的专业优势和特色,对更多的社会在职人员形成强烈的吸引力,组合办学模式,满足各类在职人员在学业上的需求。同时,民办高职院校应该依托国家提倡的一带一路策略,强化校际之间、国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出中外合办专业,促进学生的双向交流,提升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知名度。

(四)扩展农村市场,服务农村经济

我国总人口的60%为农村人口,长时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和城市相比,农村高中升学率较低。2013年,上海、浙江等城市化率较高的城市高等教育入学率超过30%,高校录取率为85%,但是在一些城市化程度较低、农村人口较多的中西部区域,高等教育入学率不足20%,高考录取率刚刚达到50%。所以,农村为民办高职提供了广阔的生源,同时农村经济发展也需要大量人才。这就要求民办高职院校深入中西部农村,立足农村经济发展,开设相关涉农专业,满足中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实需求,实现跨省招生,为国家西部建设培养优质人才。

四、结语

作为招生弱势的民办高职院校,只有不断变革,积极转型发展,通过强化自身内涵建设,发展特色专业(群),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让学校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声誉,这才是解决民办高职院校生源不足的有效措施。

(责任编辑:章樊)

猜你喜欢
民办高职院校转型发展
略谈RBAC在民办高职院校人事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略谈RBAC在民办高职院校人事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民办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实践研究
民办高职院校教师对职后培训激励制度分析
转型发展形势下国际市场营销学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