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丽青
【摘 要】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朗读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感知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深层含义和美学特色,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精心指导学生,加强朗读训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提高学生的朗读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训练;作用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朗读习惯,要让学生做到“五不”:不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①,还要读得通顺、自然、流畅,不破词破句,不拖拉②;做到眼睛看、心里想、嘴里念、耳朵听,许多器官同时并用;做到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③。
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没有琅琅读书声的语文课绝对不是一堂好课。通过朗读、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强化朗读训练。
一、强化朗读训练有助于发展小学生的语言
小学生语言的表达往往是简单、零碎、甚至是杂乱的,要使小学生幼稚的语言能力不断完善提高,就必须通过多读去感知课文中的规范语言④。在朗读和熟读之后,课文里的许多词语、句子、语言的表达方法,以及课文的篇章结构等,会不断地被学生掌握、积累和吸收,对学生的说话、写作能力会有很大帮助。例如《草原》一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反复的朗读,就可以感受到草原上蓝蓝的天、绿绿的草、蓝天上的朵朵白云和草地上白色的羊群这些绚丽的色彩,进而就可以深刻地体会到“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与作者一样感到“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同时也就认识了“那么……那么……”“既……又……,既……又……”的句式。
二、强化朗读训练有助于审美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火烧云》、《观潮》、《荷花》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教师让学生通过深情并茂的朗读,学生就可以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等,并能感受大自然的美。例如《火烧云》一文,“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天空着了火。”“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彤彤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通过朗读,学生脑海中就会出现晚霞斜照大地的漂亮画面,而且可以诱发学生观察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这样,慢慢地就可以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使他们竖立起正确的审美观⑤。
三、强化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⑥。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在教学时,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反复地朗读,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熊熊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的危急和痛苦,体会主人公我对战友被火烧的极度焦急、极度痛苦的心情。邱少云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熊熊烈火在身上燃烧的他就像千斤巨石一般,一动也不动。这么震撼人心的一课,通过朗读,学生可以强烈的感受到邱少云的意志坚强,他严守纪律和勇于献身的精神令人钦佩,从而让学生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又如《小珊迪》一文,也是一篇情感浓郁的课文。小珊迪恳求:“先生,请买盒火柴吧!”接着又请求:“一盒火柴只要一个便士呀!”之后哀求:“我可以一便士卖给你们两盒。”最后乞求:“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我给您去换零钱。”通过这些语言和故事的结局,再反复朗读,学生就可以深切了解小珊迪的悲惨命运和诚实的品格,并能在阅读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学生对邱少云崇高精神和对小珊迪的同情,是学生逐渐的认识过程,同时也是深化思维的过程,学生思考时,自然就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去判断事物,此时,教师就可以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分辨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更能收到教书育人的整体效果。
总之,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感受语言、训练语感、提高表达能力的基本途径,在发展语文素养的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朗读教学,重视朗读训练的指导,把朗读教学贯穿到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使语文课教得轻松,学得愉快,这样不仅能使学生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美,增强学生的兴趣,还能使学生深入地了解课文,体会出课文所蕴含的感情,从而全面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注释:
①、②周立群,庞车养.与新课程同行 语文新课程教学论[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第171页.
③孙志勇.小学新课程[J].山西省太原市新闻出版局旧院《新课程》出版社,2008,第10期:第35页.
④孙志勇.小学新课程[J].山西省太原市新闻出版局旧院《新课程》出版社,2008,第10期:第46页.
⑤、⑥孙志勇.小学新课程[J].山西省太原市新闻出版局旧院《新课程》出版社,2008,第9期:第40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董蓓菲.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李秀英,徐荣娣.小学语文基础知识与应用[M].武昌: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58.
[4]张鸿苓,吴亨淑等.语文教学方法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
[5]杨九俊,姚娘强.小学语文教材概说[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6]陆云著.新课程小学语文学习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7]周立群,庞车养.与新课程同行 语文新课程教学论[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8]余文森,郑金洲.新课程语文教与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9]董味甘.阅读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
[10]蒋仲仁.思维 语言 语文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11]孙志勇.小学新课程[J].山西省太原市新闻出版局旧院《新课程》出版社,2008,第9期.
[12]孙志勇.小学新课程[J].山西省太原市新闻出版局旧院《新课程》出版社,2008,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