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有“光润悦目”义例说

2012-04-29 00:44范崇高
现代语文 2012年11期
关键词:校勘汉语大词典词义

摘 要:通过例举中古文献中的语例,证明“悦”有“光润悦目”义,并对大型汉语历史词典和古籍整理中因不明此义而出现的个别误释误校进行辨正。

关键词:悦 词义 校勘 《汉语大词典》

和现代汉语一样,古代汉语中“悦”最常用的义项是“喜悦”。但“悦”在中古时期还流行过“光润悦目”的意义,却被今人忽略,以致大型汉语字典和历史词典均失载,古籍整理和辞书编纂中也会偶尔出现因不明此义而误释误校的情况。

“悦”单用表示“光润悦目”之义相对较少。如:

(1)(蒿本)主妇人疝瘕,阴中寒、肿痛,腹中急,除风头痛,长肌肤,悦颜色。(《神农本草经》)

(2)言毕,高两眼稍开,光色还悦。体通汗出,其汗香甚。(《高僧传》卷十一)

(3)《淮南万毕术》曰∶柏令面悦。取柏三寸,土瓜三枚,大枣七枚,和膏汤洗面,乃涂药,四、五日光泽矣。(北宋唐慎微《证类本草》卷十二)

以上三例中的“悦”,其意义侧重在指人的气色精神,而非脸色表情。例(1)中的“悦”是使动用法,例(3)中“面悦”之“悦”就是后文“光泽”的意思。

更多的时候,“悦”与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单音词连用表示“光润悦目”之义。如:

(4)上能三日不食,不能一时无妇人;善行导养术,故体常壮悦。(旧题班固《汉武故事》)

(5)如此一年余,春颜色更鲜悦,气力如故。(《抱朴子内篇·杂应》)

(6)人能恒服玉泉,必可丁壮妍悦,去虫牢齿。玉泉谓口中唾也。(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卷二九“牙齿病诸候”)

(7)夫人血气充盛,则皮肤润悦,不生疵瘕,若虚损,则黑痣变生。(同上卷三一“瘿瘤等病诸候”)

以上诸例中的“悦”与“壮、鲜、妍、润”等连用,指人的身体、面色光润悦目,绝不可用“喜悦”来释之。容颜美好,肤色光润是身体强健的重要标志,所以“悦”也可以和“壮、妍”连用。

“悦”与一些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单音词连用的次数多了,也就逐渐凝固为双音词,原来的两个单音词降级为构词语素,如“悦白”:

(8)蜂子酒渍傅面,令人悦白。(陶弘景《本草经集注》)

(9)或有诸小虫之类不止其身,悦白清净,无诸垢秽。(唐一行记《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卷十七)

又如“光悦”:

(10)其夜朗等并谓病者必不移旦,至明晨往视,容色光悦,痛状休然。(《法苑珠林》卷九五引《冥祥记》)

(11)茂豫,美盛而光悦也。(《汉书·礼乐志》颜师古注)

又如“丰悦”:

(12)荥阳郡有一家姓廖,其家累世为蛊,以致富,子女丰悦。(《太平御览》卷七四二引《灵鬼志》)

(13)南淮侯萧推,字智进,梁王弟安城康王秀之子。姿貌丰悦,举动可观。(《太平御览》卷二六二引《梁书》)

又如“端悦”:

(14)陶侃字士行,微时遭父艰,有人长九尺,端悦,通刺,字不可识,心怪非常。(《异苑》卷五)

(15)一切诸天共持宝器,盛甘露浆,奉施供养。便当受食,变身金色,其发变如安膳那色,得净天眼,色相端悦。(唐菩提流志译《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卷五)

又如“美悦”:

(16)乃使公昉夫妻,并舐疮三婢,以其浴酒自浴,即皆更少,颜色美悦。(《太平广记》卷七“李八百”引《神仙传》)

(17)毨者,毛羽美悦之状,故为理也。(《尚书·尧典》孔颖达正义)

以上“悦白”(光润白皙)、“光悦”(光润悦目)、“端悦”(端正红润)、“美悦”(美观光润)等词,《汉语大词典》皆失收,当补。

由于未注意到“悦”的“光润悦目”义,因此今人整理古书时便会偶尔出现校勘失误的情况。如下面的“悦泽”:

(18)少年南次鄠杜,郊行,见老父乘青驴,四足白,腰背鹿革囊,颜甚悦怿,旨趣非凡。(《玄怪录》卷三“张左”)

中华书局点校本《玄怪录》“校勘记”:“‘怿原作‘泽,据《广记》改。”[1]上海古籍出版社校注本也给出了相同的校勘记。[2]两家的校勘实不足取。“悦泽”是一个同义并列复合词,常用以描写人的颜色肌肤光润悦目。如:

(19)斯儿端正,手足悦泽,不任作劳。(三国康僧会译《六度集经·须大拏经》)

(20)于是仙人以一囊药物赐之,教其服法。瞿服之百许日,疮都愈,颜色丰悦,肌肤悦泽。(东晋葛洪《神仙传》卷七“赵瞿”)

(21)大家觉婢颜色悦泽,有饮食相,问言:“汝得无污比丘食?”(北魏慧觉等译《贤愚经·出家功德尸利苾提品》)

(22)帝问朔:“紫螺壳中何物?”朔曰:“是蛟龙髓,以傅面,令人好颜色。又女子在孕,产之必易。”……帝以脂涂面,便悦泽。(《太平广记》卷一一八“东方朔”引《幽明录》)

(23)堂东果有一女子,峨鬟垂鬓,肌肤悦泽。(同上卷三四八“沈恭礼”引《博异志》)

(24)令人身轻不饥,肌肉悦泽。(《本草纲目·水部·露水》引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

“悦泽”还可以描写动物的毛羽光润悦目。如:

(25)经历数世,其家人游于山阿海滨,地中闻鸡犬鸣吠,主乃掘取,还家养之,毛羽虽秃落,更生,久乃悦泽。(《拾遗记》卷六“前汉下”)

(26)形大,毛羽悦泽,脚粗长者是也。(《齐民要术》卷六“养鸡”)

“悦怿”也是一个同义并列复合词,意思是“喜悦”,例不烦举。随着“悦”的“光润悦目”义不再常用,原本各主其义的“悦泽”和“悦怿”两词牵混,古书中该用“悦泽”的地方常常被人用为“悦怿”。如阮籍《咏怀诗》:“悦怿若九春。磬折似秋霜。”当据《类聚》卷三三作“悦泽”。《博物志》卷十:“经数年后,竦身举臂,遂超出涧上,即得还家。颜色悦怿,颇更黠慧胜故。”当据《御览》卷六九引《幽明录》作“悦泽”。下面三例中的“悦怿”也本该用“悦泽”:

(27)耳目聪明,骨节坚强,颜色悦怿,老而不衰。(《抱朴子内篇·对俗》)

(28)贻丹一丸,即令服讫,不欲食,容色悦怿,轻健无疾。(《太平广记》卷七二“杜巫”引《玄怪录》)

(29)乃一白犬,大如猫,须睫爪牙皆如玉,毛彩清润,悦怿可爱。(同上卷三〇九“张遵言”引《博异记》)

由此可见,上引《玄怪录》卷三中的“悦泽”不应改动,“颜甚悦泽”是说作为得道者的老父面颜光润悦目。

再如下面的“肥悦”:

(30)卢言者,上党人也,常旅泊他邑。路行忽见一犬,羸瘦将死矣。言悯之,乃收养。经旬日,其犬甚肥悦,自尔凡所历郡邑,悉领之。(《太平广记》卷四三七引《集异记》)

李时人编校《全唐五代小说》据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太平广记》将“悦”校改为“泽”。[3]其实作“悦”本可以通,此处误校。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食治·鸟兽》:“人乳汁味甘,平无毒,补五脏,令人肥白悦泽。”其中的“肥白悦泽”正是表达了“肥悦”之义。以下是“肥悦”的用例:

(31)董黯家贫,采薪供养,母甚肥悦。邻人家富,有子不孝,母甚瘦小,不孝子疾黯母肥,常苦之。(《艺文类聚》卷三三引《会稽典录》)

(32)若用饮食,非为利故,非以贡高故,非为肥悦故,但为令身久住。(东晋僧伽提婆译《中阿含经》卷二)

(33)时有一人姓张名奴,不知何许人,不甚见食,而常自肥悦。(《高僧传》卷十)

(34)初未遭用,贫贱饭牛。安于饭牛,身甚肥悦,忘于富贵,故爵禄不入于心。(《庄子·田子方》成玄英疏)

上引四例“肥悦”均与《集异记》中的用例义同,表示“健壮光润”之义。《汉语大词典》失收“肥悦”一词,当据补。

因为对“悦”的“光润悦目”义失察,《汉语大词典》对“充悦”一词的解释也值得商榷:

欣喜自得貌。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三:“其何婆士女填门,餉遗满道,颜色充悦,心气殊高。”亦以形容精神焕发。唐牛僧孺《岑顺》:“顺阅之,恍然而醒,乃大吐。自此充悦,宅亦不復凶矣。”[4]

关于第一个义项,词典编写者似乎还是把“悦”坐实为“喜”义,而“充悦”其实在这里与“肥悦”义同,表示健壮光润,以下四例也可为证:

(35)见诸众生形体鲜肥,肤肉充悦,生食味心,更相指示,言是可啖,不生一念不忍之心。(北魏菩提留支译《入楞伽经》卷八)

(36)若人常患气嗽,身体消减,以大小麦汁摩于此花,涂其身上,即便充悦。(南朝梁僧伽婆罗译《文殊师利问经》卷下)

(37)王子敬书如河洛间少年,虽皆充悦,而举体蹉跎,殊不可耐。(《太平御览》卷七四八引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

(38)吴生亲族,惧敕命到而必有明刑,为举族之辱,因饷狱生鲋鮧。如此数四,竟不能害,益加充悦,俄而会赦获免。(《太平广记》卷四六四引《录异记》)

“颜色充悦”是说何婆由于问卜者众多,接受钱物无数,生活富足,看上去满面光润;下一句“心气殊高”才含有“自得”之义。

第二个义项所释有据,因为佛经中屡次出现的“身心充悦”“色力充悦”“自惜我身我心,希求充悦”等用法中,“充悦”就以释作“精神焕发、精力旺盛”为佳,但以《玄怪录·岑顺》为书证却不妥当。文中的“充悦”是针对前文岑顺“为鬼气所中”后“颜色憔悴”而言的,其表义应和第一个义项书证中的用例一样,侧重描写面容肤色,宜解释为“健康光润”。

至于“悦”何以有“光润悦目”义,最容易想到的解释是,“悦”的使动用法用多了以后,其“使人喜悦”的意义转化出“光润悦目”义。但事实上,在“悦”产生“光润悦目”义以前,其带宾语的例子很罕见,反倒是宋代以后带宾语的例子较多。我们认为,“悦”具有“光润悦目”义当是源于《易经》中代表“泽”的兑卦。《说文·儿部》:“兑,说也。”段玉裁注:“说者,今之悦字。”由此可见,“悦”与“兑”意义相通。《说文·水部》:“泽,光润也。”由于泽中之水,使地表光亮润泽,因而“泽”具有“光润”义。受此影响-,在盛行研习和解释《易经》的汉代,代表“泽”的“兑(悦)”也就沾染上了此义,并随后流行开来。

参考文献:

[1][唐]牛僧孺撰,程毅中点校.玄怪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2.

[2][唐]牛僧孺撰,姜云、宋平校注.玄怪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

版社,1985.

[3]李时人编校,何满子审定.全唐五代小说[M].西安:陕西人民出

版社,1998.

[4]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缩印本)[Z].上海:汉语

大词典出版社,1997.

(范崇高 成都大学师范学院 610106)

猜你喜欢
校勘汉语大词典词义
西夏语“头项”词义考
词义辨别小妙招——看图辨词
从现存最早话本新词新义看《汉语大词典》晚收的词条及义项
评《〈汉语大词典〉研究》
敦煌碑刻文书词汇与《汉语大词典》释义缺失例举
赵壹《非草書》校勘研究
浅析中国音乐文献学校勘学、目录学的方法
《文选平点》魏晋南北朝文论札记
《聊斋志异》与“三礼”
《汉语大词典》义项失序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