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壹《非草書》校勘研究

2016-11-09 02:50邓富霞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6年8期

摘要:《非草書》是我国迄今为止第一篇专门论书论的艺术的文章。具有非常重要的文献学价值,历来受到学者的重视。由于其版本众多,各种异文数量丰富,类型多样,各种版本经异;本文可以帮助我们纠正《非草书》各个版本的不足,对其各种异文相互比勘。通过各个版本的校勘整理一个比较理想的版本。

关键词:赵壹 非草书 校勘

赵壹为东汉著名辞赋家,书法批评家,《后汉书· 文苑传》有传。作为现存最早的书法批评长篇,赵壹的《非草书》以其理论、批评、及史料价值在书法史研究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历代古书经过传抄、刊印,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类错误,所以校勘古籍是历代学者所看中之重的工作。本文章着重对赵壹《非草书》校勘做出了研究。就赵壹《非草书》与众多版本文章中存在的问题综合提出商榷意见,其中部分观点为求全面合理,亦为列举。所表述的问题如有不妥,请方家正之。

赵壹《非草书》版本众多,主要版本有:《全后汉文》卷八十二;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宋刻本《书苑菁华》卷第十一;浙江省图书馆藏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朱之励家刻正本《墨池编》;《美术丛书》本《法书要录》卷一;《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经编·小学类》(以下简称《玉》);四库全书本《御定佩文斋书画谱》卷五(以下简称《佩》);《太平御览》卷七百四十九节引《非草书》(以下简称《览》)。以《美术丛书》本《法书要录》卷一中所收录《非草书》為底本,并参校其他诸本。

《后汉赵一非草书》①余郡士有梁孔达、姜孟颖者,皆当世之彦哲也。然慕张生之草书,过於希顏、孔焉。②孔达写书以示孟颖,皆口诵其文,手楷其篇,无怠倦焉。③於是后学之徒,竞慕二贤,守令作篇,人撰一卷,以为秘玩。④余惧其背经而趋俗,此非所以弘道兴世也。⑤又想罗、赵之所见嗤沮,故为说草书本末,以慰罗、赵,息梁、姜焉。⑥

[校对]:①赵一:《览》作:“张一”,误;餘皆作“赵一”,当从之。②希顏、孔焉,《书苑菁华》作“希孔、顏焉”,当从之; 《玉》作“希顏焉”。③手楷其篇,《墨池编》《玉》作“楷其篇”. ④后学,《墨池编》《玉》《全后汉文》作“后生”。⑤秘,《书苑菁华》作“祕”。⑥背经而趋俗,《墨池编》《玉》作“背彼趋此”。 此非,《墨池编》《玉》无“此”。弘,《玉》作“宏”。

窃览有道张君所与朱使君书,称“正气可以销邪,人无其衅,妖不自作”,诚可谓信道抱真、知命乐天者也。①若夫褒杜、崔,沮罗、赵,忻忻有自臧之意者,无乃近於矜伎,贱彼贵我哉!②

[校对]:①窃览,《玉》作“窥窃览”。销邪,《墨池编》、《玉》作“消邪”,《全后汉文》作“消除邪”。知命乐天者也,《墨池编》、《玉》无“也”字。

②忻忻,《书苑菁华》作“盺盺”,《墨池编》、《玉》、《全后汉文》作“昕昕”,《佩》作“欣欣”。自臧,《书苑菁华》、《墨》、《佩》作“自藏”。矜伎,《墨池编》作“矜歧”。

夫草书之兴也,其於近古乎!上非天象所垂,下非河洛所吐,中非圣人所造。①盖秦之末,刑峻网密,官书烦冗,战攻并作,军书交驰,羽檄纷飞,故为隶草,趣急速耳。②示简易之指,非圣人之业也。但贵删难省烦,损复为单,务取易为易知,非常仪也,故其讃曰“临事从宜”。③而今之学草书者不思其简易之旨,直以为杜、崔之法,龟龙所见也。④

[校对]: ①天象,《览》作“文象”。河洛,《览》作“河雒”。②纷飞,《书苑菁华》、《墨池编》、《玉》、《全后汉文》、《佩》、《览》作“分飞”。③示简易之指,“指”,《墨池编》、《玉》、《全后汉文》作“旨”。④直以为杜、崔之法,《玉》、《全后汉文》无“直”字。龟龙,《墨池编》、《玉》、《全后汉文》作“龟蛇”。

其蠻(文中带有“扌”旁)扶柱桎、詰屈叐乙,不可失也。①齔齿以上,苟任涉学,皆废仓頡、史籀,竞以杜、崔为楷。②私书相与,庶独就书,云“适迫遽,故不及草”。 ③草本易而速,今反难而迟,失指多矣。④

[校对]:①蠻扶柱桎,《墨池编》、《玉》作“扶梏”,《全后汉文》作“其蠻(文中带有“扌”旁)扶柱桎”。詰屈叐乙,《墨池编》、《玉》作“詰屈夭乙”。②竞,《佩》作“竟”。③庶独就书,《墨池编》、《玉》、《全后汉文》作“犹谓就书”。 云适迫遽,《墨池编》、《玉》、《全后汉文》无“云”字。④今反难而迟,《墨池编》、《玉》、《全后汉文》作“今反以难而迟”。

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心与手,可强为哉?①若人顏有美恶,岂可学以相若耶?②昔西施心疹,捧胸而顰,众愚效之,秪增其丑。③赵女善舞,行步媚蛊,学者弗获,失节葡匐。④

[校对]: ①疏密,《书苑菁华》、《墨池编》、《玉》作“踈密”,《佩》作“疎密”。②學以相若,《玉》作“学有相若”。③西施心疹,《墨池编》、《玉》作“西施病心”。效,《书苑菁华》、《玉》作“効”。

夫杜、崔、张子,皆有超俗绝世之才,博学餘暇,游手于斯。①后世慕焉,专用为务。钻坚仰高,忘其罢劳。夕惕不息,仄不暇食。②十日一笔,月数丸墨。领袖如早,唇齿常黑。③虽处眾坐,不遑谈戏。展指画地,以草劌壁。④臂穿皮刮,指爪摧折。见腮出血,犹不休輟。⑤然其为字,无益於工拙。亦如效顰者之增丑、学步者之失节也。⑥

[校对]: ②仄,《览》作“昃”。 ③早,《书苑菁华》、《墨池编》、《玉》、《全后汉文》作“皂”。 ④展指画地,《玉》作“屈指画地”。 ⑤见腮,《苑》、《墨》、《玉》、《全后汉文》、《佩》作“见?”。 ⑥无益於工拙,《览》无“於”字。“亦如效顰者之增丑、学步者之失节也”,《 墨池编》作“亦如效顰者之失节也”,《览》无“如”字。效顰者,《书苑菁华》作“効顰者”。

且草书之人,盖伎艺之细者耳。①乡邑不以此较能,朝廷不以此科吏,博士不以此讲试,四科不以此求备,徵聘不问此意,考绩不课此字。②徒善字既不达於政,而拙草无损於治。推斯言之,岂不细哉!③夫务内者必闕外,志小者必忽大。俯而捫蝨,不暇见天。④天地至大而不见者,方锐精於蟣蝨,乃不暇焉。⑤

[校对]: ①艺,《全后汉文》作“蓺”。细者,《玉》、《全后汉文》无“者”字。③而拙草无损於治,《书苑菁华》、《佩》无“草”字,《墨池编》、《玉》、《全后汉文》作“而拙草亦无损於治”。 推斯言之,《墨》、《玉》作“推斯之所言”。 ④蝨,《书苑菁华》作“虱”,下同。不暇见天,《墨池编》、《玉》、《全后汉文》作“不暇见天地”。

第以此篇研思锐精,岂若用之於彼七经。①稽历协律,推步期程。探賾鉤深,幽赞神明。②鉴天地之心,推圣人之情。析疑论之中,理俗儒之挣。③依正道於邪说,儕雅乐於郑声。兴至德之和睦,弘大伦之玄清。⑤穷可以守身遗名,达可以尊主致平。以兹命世,永鉴后生,不以渊乎。⑥

[校对]: ①七经,《墨池编》、《玉》作“圣经”。 ②历,《墨池编》、《玉》、《全后汉文》、《佩》作“歷”。赞,《墨》、《玉》、《全后汉文》、《佩》作“賛”。 ③鉴,《书苑菁华》、《墨池编》、《玉》、《全后汉文》作“览”。析,《墨池编》作“折”。 疑论,《玉》作“议论”。 ④邪说,《墨池编》、《玉》作“雅说”。儕,《书苑菁华》、《墨池编》、《玉》、《全后汉文》作“济”。弘,《玉》作“宏”。玄,《玉》作“元”。 ⑤鉴,《书苑菁华》、《墨池编》作“坚”,《玉》、《全后汉文》作“监”。不以渊乎,《墨池编》、《玉》、《全后汉文》作“不亦渊乎”。

东汉时期,书法摆脱了它的实用功能,成为一种以审美价值为主的艺术。当代论者往往将书法的自觉期定期在魏晋之交,以便与文学的自觉同步相连。书法审美的自觉实始于东汉后期,它的标识便是草书的成熟与专门论书著述的出现。赵壹站在了儒家传统的立场上对草书所做的非难自然是忽视了艺术本身的特征和低估了书法的审美价值,他以儒家立德、立功的标准来衡量书法,其结论自然也只能是“艺之细者”,因而复古为尚,提倡仓颉、史籀之书。可见《非草书》作为一篇艺术理论,其持论的基础立场是保守的,事实上并没有因赵壹的非难而影响草书的发展与流传。

认真读过这篇文章,再结合赵壹的时代背景,才能品味出赵壹的当时的所感所想。文章里中心思想是:认为杜度、崔瑗、张芝习写草书是因为他们“皆有超俗绝世之才,博学馀暇,游手于斯,后世慕焉”。意思是说他们有“超俗绝世之才”。在文中他还举了两个非常有名的例子,一个是“东施效颦”另一个是“赵女学舞”来加以说明,从侧面很直接的反映出赵壹的主观思想。通过赵壹这篇《非草书》赵壹要表达的主观思想是:后人应该以仓颉、史籀为学习榜样,没有“超俗绝世之才”就不要学习草书了。说简单点就是学习好楷书,不要轻易去学习草书。

文章主旨在讲赵壹《 非草书》 从表面来看无疑是一篇书法批评文章,但通过对赵壹所处时代背景的考察及仔细研读《 非草书》 本文,可以发现赵壹创作《 非草书》 的真正目的在于表达政治见解,而非纯粹的文艺批评。其主旨是批评当时浮躁的学风,从而维护即将衰微的经学统治地位。

参考文献:

[1]陈振濂.书法史学教程[M].杭州:中华书局,1999.

[2]朱仁夫.中国古代书法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3]王镇远.中国书法理论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4]张彦远.法书要录[M].明嘉靖刻本,卷第一,页五,上海图书馆藏.

[5]朱之励.墨池编[M].家刻正本,明万历八年虞德烨刻本,卷之二.上海图书馆藏.

[6]陈思撰.书苑菁华[M].清初抄本,卷第十一,上海图书馆藏.

作者简介:

邓富霞,女,现攻读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