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读懂学生”

2012-04-29 05:23许枫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2年12期
关键词:学习思维学习起点学习需求

许枫

【摘要】 读懂学生,应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需求、学习思维,抓住学生心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积极有效的心理效应,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形成精彩、有效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 读懂学生;学习起点;学习需求;学习思维;有效教学

在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深入人心,教师能有意识地以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在形式上设计让学生喜欢的学习情境,做好新知识的铺垫,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课堂氛围热烈. 那么这样就是真正读懂学生了吗?我认为在教育教学时,应从实质上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需求、学习思维,抓住学生心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积极有效的心理效应,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形成精彩有效的课堂教学.

一、读懂学生的学习起点,促迁移

在以往的日常生活中学习中学生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他们对很多问题和现象都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从学生在学习的思考或操作的思维层面上,创设相应的数学活动,点燃学生的探索欲望,促使学生提出思考价值高的问题,唤起学生的以往经验积累,实现认知迁移,学会用旧知去同化新知,使课堂教学达到“课未始,兴已浓;课正行,兴愈浓;课已毕,兴犹浓”.

案例1 《众数》片段

师:同学们,要想知道全班同学的身高,必须先做什么准备呢?

生:收集全班同学的身高.

师:收集这些数据后,接下来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生:整理这些数据.

师:要想知道我们班同学身高的情况,应该怎样呢?

生:分析我们班同学的身高情况.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在统计的过程中,我们要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描述数据的过程.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统计的知识.

教师上课伊始不是单纯地让学生回忆曾经学过哪些有关统计的知识,而是抓住了“在统计的过程中,我们要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描述数据的过程”这个桥梁,让学生学会用统计的思维,来思考解决今天的数学问题. 数学知识往往是新知孕伏于旧知中,旧知识是新知识的生长点,教师在课堂中应找出新旧知识的最佳联系点,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

二、读懂学生的学习需求,促生成

教学内容是来自于师生对课程内容与教材内容及教学实际的加工,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 在设计教学时,教师应反复研究教材,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上的课堂氛围好,而应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促进数学思想的渗透、生成.

案例2 《等量代换》片段

师:天平平衡说明了什么呢?

生:说明天平左右两边的物体同样重.

板书:1个西瓜的质量 = 4千克的砝码;1千克的砝码 = 4个苹果的质量.

师:西瓜和苹果都与哪个量有直接的等量关系呢?

生:砝码.

师:对,砝码就叫做西瓜和苹果之间的中间量.

教师小结:根据质量相等,曹冲用石头的质量代换了大象的质量,我们借助砝码作为中间量,用16个苹果的质量代换了4千克的砝码,从而得出一个西瓜的质量等于16个苹果的质量,在生活中,借助中间量进行等量代换的思想一直应用到现在.

正如《等量代换》案例中所展示的,教师在执教时已经读懂了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引导学生找相等的量,让学生感受到了等量的传递性,学生明白了,只要找到中间量,就可以解决等量代换的问题. 使学生初步感受等量代换的思想,建构了数学模型,使等量代换这个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变为学生自己可感受的形式呈现出来,感知了等量代换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存在的价值.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真正清楚了学生的学习需求,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生成新的知识.

三、读懂学生的学习思维,促发展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由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 这种转变,一方面体现了重能力重素质的发展观,体现了教师向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角色的转变,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因此,教师应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分析学生的学习思维模式,科学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准确地把握知识并进行适度的挖掘,联系实际,优化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案例3 《三角形的特性》片段

在学生认识三角形的高后:

1. 变式、强化:旋转△ABC,让生辨析AD还是不是BC边上的高.

2. 练习、深化:生画锐角三角形其他两条边上的高,并交流.

3. 体验、拓展

(1)师:如果△ABC的顶点C往右上方移动,这样形成了一个新三角形,现在你还能画出AB边上的高吗?

(2)师:如果点C继续移动,又形成了一个新的△ABC(直角三角形),请学生比划出直角边AB边上的高.

(3)师:如果让你移动顶点C,你想往哪儿移?

书本知识是现成的结论,在形式上看起来虽然是简单的,但教学时应重视隐含在其中的精彩又独特的思维和变化过程. 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教师通过课件旋转三角形,让学生在变式中强化三角形高的本质特性,再通过画锐角三角形其他两条边上的高,来深化对高的理解. 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在实践中,数学课堂就应该“润物细无声”,在学生画完锐角三角形三条边上的高以后,用课件展示一个顶点的变化与联系,体验变与不变的数学辩证思想,学生对三角形的理解是深刻的,促进了学生数学素养的不断提升,促进了学生的持续发展.

总之,我们在实践中应不断总结、探索、创新,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需求、学习思维,做到真正地读懂学生. 同时适度挖掘教材、适时引导,完善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生成智慧课堂.

猜你喜欢
学习思维学习起点学习需求
“探究”再探究,“思考”再思考
《归园田居》教学反思
基于学习需求的学习活动设计
从学生学习需求视角谈大二英语听力教学
关于核科学技术专业英语教材建设的思考
论初中英语入门阶段的听力思维训练
以学习起点为基础构建高效课堂
研究学情,以学定教
改变课堂从目标制定开始
翻转课堂在实际运用中所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