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琳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课堂教学中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正确、恰当、科学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能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枯燥的教学问题趣味化,静止的教学问题动态化、复杂的教学问题简单化. 同时教学中不可走极端、盲目过分地依赖多媒体教学,那么多媒体教学中什么是容易忽略的问题呢?笔者以切身感受权衡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优劣,与大家探讨.
一、注重使用课件,忽视深研教材,认真备课
课件是通过计算机将文字、图形、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进行综合处理制作而成的. 完全由数学老师独立完成每一节课的课件制作是不现实的也是没必要的,许多课件是直接来自于开发商和网络. 老师围绕课件讲课,把“课件辅助教师”变为了“教师辅助课件”,被课件牵着鼻子走,不再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只用鼠标和按钮来完成教学,这样教学效果必将适得其反. 所以在教学中,首先要钻研教材,要充分把握“教什么”和“怎样教”这两个方面. 一堂数学课,内容很丰富,但总有一两处关键内容,首要问题就是分析,判断并设计恰当的方法来抓住这些关键内容,把难点真正分散,各个击破. 在实践中怎样立足学生生活,制造认知冲突,着眼学习兴趣,利于学生活动,关注知识发生,注重问题提出,找准学习起点,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教师应该去思考的,而不能认为找到一个课件就一劳永逸了.
二、课堂教学中过分依赖投影,忽视板书的应用
在电化教学日益普遍的今天,教师在课堂上的板书可以在透视投影机的胶片上即时书写,也可以通过键盘、鼠标等指令电脑将输入的信息放大显示. 较之传统的板书、板画,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更为灵活、简便,也更加形象直观. 对于在采用多媒体教学时代是否还需要保留板书呢?我们认为,多媒体投影作为教学辅助手段之一,并非万能和完美无缺的. 比如,多媒体课件一旦制成,其内容即相对固定,在课堂上难以作随机应变式的调整. 如果能在播放投影的同时,适当穿插必要的板书内容(尤其是需要学生做笔记的重点内容),不仅有利于教师临场发挥,也有利于学生的思路与教师同步,增加其临场感,为其提供一个适当回味的时间,易于抓住重点、难点.
三、过分强调课件教学,忽视实物教学
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感知和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和积累空间和图形的经验,由此建构起对物体形状清晰的空间观念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目标. 那么是用课件上课还是使用实物上课更直观,效果更好呢?课件教学自然有它的优点,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出它的最佳功效,则会创造出相应的最佳效果,如上“角的度量”时,我们用木制量角器在黑板上演示如何画角,由于教具不透明,教师指导既费时又费力,如果利用课件,学生就可以清晰地看到怎样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中心和顶点重合,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它的效果是木制量角器在黑板上演示所无法比拟的. 但实物教学也有其优势,就地带材,低耗高效,简洁生动,如教学“认识长方体”时,使用实物,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比一比,慢慢弄清楚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的基本特征,然后老师再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棍和橡皮泥,做一个长方体的框架模型,在做框架的过程中,同学们更进一步的理解了相对的棱为什么会相等,相对的面为什么会相等,一个顶点有多少条棱相交,这些相交的棱与长方体又有什么关系,等等,学生不仅经历了视觉观察活动,而且直接接触操作对象,动手触摸,观察形状,动手制作模型和分析比较特征,由此获得更加丰富的形象,从而建构起长方体清晰的空间观念. 显而易见,实物直观的合理运用比单独使用课件辅助教学效果更明显.
通过对比反思,我们发现运用多媒体教学,体现的是人机对话,人机交互,容易忽略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增大课堂容量、加强练习的密度、强度,但传统的课堂练习,教室越安静,学生的脑力劳动可能越积极,也才越能体验到思考的乐趣、脑力劳动的价值. 总之,多媒体教学总有一个适时、适度、适量、恰当使用的问题. 教学中起主要的决定性作用仍是教师的能力和素质,媒体使用的最佳效果,取决于教师深入钻研、分析教材内容特点、学生感知规律、媒体呈现功能的基础上,进行最优的教学组合. 并非越现代越先进的教学媒体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就越好,有时一些传统的、常规的教学媒体,如果使用恰当,照样能获得优质的教学效果. 可见,课件直观辅助教学应与传统教学媒体和睦共处,在教学实践中合理融合、相互渗透、兼容发展,构建一个和睦共处的媒体库,使两者的优势互补,将更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