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制度化建设的思考

2012-04-29 17:15陈丽冰钱久李
经济研究导刊 2012年18期
关键词:工学结合高职院校

陈丽冰 钱久李

摘要:目前中国职业教育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普遍认可并广泛采用的校企合作实践模式,也是当前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在中国高职院校探究工学结合过程中,发现许多问题,如学校管理体制与思想观念落后、学校专业设置老化等。从学校层面探讨中国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存在的的问题,从制度上提出保障“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全面实施的建议对推进高职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工学结合;制度化建设;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8-0284-02

2006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意见中指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要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近几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方面取得了初步成绩,但从整体上看还没有建立起相应的运行体系和长效机制,无论在学校、企业、还是政府层面都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高职院校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1.对“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重视不足。“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要真正将此落实到实处,才能达到校企合作的目的和初衷。然而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不是签一些校企合作协议书、挂一个顶岗实习牌匾,而是学校管理模式、教学体系的全面变革,对学校职能部门及专业教师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求上好课,还要处理好与企业的关系。因此,很多高职院校管理部门和教师都存在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对“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没有从思想上重视起来。

2.高职院校自身的优势不足。目前,中国高职院校难以吸引行业企业参与开展深层次的校企合作,主要原因还是高职院校自身实力不强,办学特色不明显,吸引企业参与合作的优势不足。具体表现在:(1)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与社会职业岗位需求仍有脱节。据调查显示,很多高职高专院校在专业设置上沿袭了普通高等教育模式,专业名称大而泛。如某些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设置为工商管理,不仅和本科教育没有严格区分开来,而且专业名称过分泛化,培养出来的学生从理论的深度讲比不上本科学生,也没有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专业技能,类似这种专业的设置与社会职业岗位需求存在着严重的脱节。(2)实训条件不足。由于高职定位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在教育过程中,重点是教会学生掌握某一工作岗位相关的专业技能。然而由于办学条件和经费限制,很多高职院校实训条件不足,设施不够齐备,满足不了学生实习实训的要求。另外,真正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严重不足,很多教师都是从高等院校毕业后直接到高职院校教书,并没有相关岗位的从业经验;由于学校教师工资普遍偏低,工作缺乏挑战性,因此很难吸引一些企业的业务能手和技能型人才来校任教。

3.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不能适应“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需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需要创新教学管理体系。而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主要是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通过教师课堂授课、学生完成人才培养方案所要求的学分来完成,这种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工学结合的要求。并且由于教师习惯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对下企业、进车间指导实训有抵触情绪,因此工学结合在具体落实到每一门课程时也会遇到很多阻力。

4.没有形成企业、学校互利互赢的长效机制,使得高职院校负担过重。高职院校在与企业的合作中,既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发起者,也是组织者、策划者和主要的实施者,在出现问题和困难时,还是主要的解决者、协调者。由于中国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尚处于探索阶段,没有一套规范的互利双赢的制度可供借鉴和指导。学校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寻找对口合作单位,不断跟进和监督,这个过程不仅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也给学校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导致高职院校负担过重。

二、完善高职院校的制度建设以确保工学结合的顺利实施

1.真正树立“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理念。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必须突破原有的思想禁锢和思维定式,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放到一个新的高度去加以认识和理解。(1)深刻认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高职院校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其办学定位更具有针对性,主要是为社会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即某一工作领域的专才,而不是全才。鉴于此,高职院校必须要走出一条适合自身长远发展的特色之路,才能与普通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优势互补而非恶性竞争,才能实现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及自身生存发展的角度来讲,高职院校一定要改革原有的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应深刻认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培养高技能人才中的重要作用。(2)大力拓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工作思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内容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拓展的,高职院校要在明确自身办学定位的基础上拓展思路,以就业为导向,以生产、教学、研发为依托,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学实力和办学层次,扩大校企互利互惠的结合点。立足学校自身发展特色,不断探索工学结合的新模式,进一步完善工学结合这一校企合作实践模式。(3)要不断完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合作功能。高职院校要建立为用户服务的理念和强烈的使命感,在自身功能定位上为企业发展担负起应尽责任,保证教育行为与企业的需求不错位,主动融入企业发展的产业价值链。进而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的三方共赢。也唯有如此,“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这一办学模式才能更有活力和发展潜力。

2.以就业为导向设置和调整专业、开发核心课程体系。学校要把企业岗位、职业技能要求与专业设置、核心课程体系开发、课程教学的组织实施有效结合起来,让企业参与到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决策。(1)围绕区域经济需求,校企共建专业。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根据行业企业职业需求开设或调整专业,让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以企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校企共建核心课程体系。以行业制定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统一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制度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出发点,把岗位职业能力标准作为教学核心内容,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核心课程和实训教材,并根据产业需求、就业市场信息和岗位技能要求组建课程群。

3.创新教学模式,建立基于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体系。高职院校应按照“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对教学管理的实际需求,不断完善教学管理的组织系统、信息反馈系统、评价和考核系统,成立工学结合领导小组,全面协调和指导各专业开展工学结合的实施工作。同时,成立工学结合督查组,定期对工学结合的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建立适合工学结合需要的教学管理运行体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1)建立适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需要的教学管理运行体系。根据工学结合的要求,围绕规范日常教学行为与实践教学运作过程,修订或重新制定相关政策加以规范与促进,不断提升教学管理内涵,提高服务质量。(2)建立适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需要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根据工学结合的要求,通过完善教职工工作考核、奖惩条例,强化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建立一系列适合工学结合的教学质量保障制度,确保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推行。(3)建立适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需要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立足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对质量监控的要求,建立校督导、系督导、学生信息员的教学督导体系,形成与之相配套的运行标准与管理制度,发挥教学质量监控的作用。同时,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监控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的教学质量,建立社会综合评价系统,及时吸纳学生及家长、用人单位、行业专家、政府部门及新闻媒体等的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与管理。

4.形成与企业共建共享校内外实训基地的机制。根据企业生产流程和职业岗位要求,建设集“教、学、做一体化、生产与实训一体化”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紧密型的校外实训基地。(1)学校与企业进行双向选择,根据“优势互补、产权明晰、利益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共建共享校内实训基地。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引入企业具有生产功能的仪器设备;在实训基地运行过程中,探索教师和技术人员融通、教学实训和生产过程结合、设备与利益共享的运行机制,实现运行机制市场化。(2)拓宽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渠道,开发校外实习基地的多专业实训功能,建立多种类型实习基地,实现校内外基地的紧密衔接。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应能满足实践教学的基本需要,并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先进的实训条件、环境和理念,需要的时候也可以考虑本地区与外地区相结合。

中国高职院校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高职院校必须首先从思想上牢固树立起“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其次要以就业为导向设置和调整专业、开发核心课程体系、还要建立真正具备双师素质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再次创新教学模式,建立基于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体系、最后还要与企业共建共享校内外实训基地。应努力从这些方面入手,加强制度建设,以保障“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顺利实施,为社会培养更多高技能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亚妮.校企合作的误区与角色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7,(7).

[2]刘晓明,杨如顺.高职校企合作的现状、问题及模式选择[J].职教论坛,2003,(14).

[3]齐保林,董生怀.正确处理工学结合,调动企业参与办学积极性[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1).

[4]张春玲.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及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

[5]陈盛千.“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管理学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7).

[6]胡四能.国外企校推动产学合作的政策措施研究[J].现代教育论丛,2000,(2).

[责任编辑 魏杰]

猜你喜欢
工学结合高职院校
工学结合模式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