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昌海
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反例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及反例的构造法等.在数学中利用反例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反例能使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反例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正确地理解、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理,而且是纠正错误、发现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反例的构造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 反例中学数学教学运用
一、反例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反例是强化概念的有力工具,也可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运用正确的例子深刻阐明知识点,而且要运用恰当的反例从另一个侧面抓住概念或规则的本质,弥补正面教学的不足,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中学数学中函数的单调性,数列极限的运算法则,复数等概念和运算法则,等等.对于初学者来说,对它们的理解常常模糊不清,在讲授这些知识的时候,如果从正面论述,则同学们对它们的理解并不深刻.如果配合一些反例说明,效果就不一样了.
例1:若a=A,b=B,则(a+b)=A+B,反之是否成立?
分析:反之不成立.若直接说明不好入手,而举出反例来说明,就能使学生记忆深刻.例如:a=+n,b=-n,显然(a+b)存在,但a和b均不存在.
2.反例是帮助掌握定理、公式和法则的得力措施.
例2:二项式定理的学习中,初学者只习惯于记住通项公式T=Cxa对于形如(3a-4b)的式子,认为它的第四项系数是C,而实际上是C3·(-4).
例3:在平面几何中,“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这条定理,“平行”二字往往容易被忽略.可举一反例,如图四边形ABCD中,两对角线AC⊥BD,但它显然不是菱形,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理解到定理中的“平行”二字的重要性.
3.反例是否定一个命题的重要方法.
前面我们已知,一个命题的反例起着否定这个命题的作用,数学史上曾出现过许多著名的反例.
例4:法国数学家费尔马于1640年前后在验算了形如F=2+1的数,当n=0,1,2,3,4的值分别为3,5,17,257,65537后便宣称:对于n为任何0或正整数时,F=2+1是素数.大约过了一百年,即1732年数学家欧拉找到一个反例:F=2+1=641×6700417,从而否定了费尔马的上述猜想.
4.反例是驳斥谬论、揭露诡辩、修正错误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正确掌握题解方法.
面对一个问题的解答,运用反例可以检验答案是否正确,如果发现不对,就会引导我们去追寻问题错误的所在.
例5:若方程x+(m-2)x+5-m=0的两根都大于2,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解:∵x>2,x>2,Δ≥0,∴x+x=-(m-2)>4,
∴m<-2;xx=5-m>4,即m<1,(m-2)-4(5-m)>0,∴m≥4或m≤-4,故m≤-4.
粗略地看,这个解答是对的.若取m=-5代入则原方程为x-7x+10=0它的一个根为2,则与题意不相符.由此反例可知解法有错误,仔细分析可知x>2x>2与x+x>4xx>4两式并不等价,满足前者虽能满足后者,但是满足后者的并不能满足前者.正确的解法略,答案为-5<m≤-4.
5.反例可以提高解题的速度.
凡是从正面肯定不易而从反面否定较易的选择题,可以通过反例来解决.
例6:条件A:=≠;条件B:直线AX+BY+C=0,AX+BY+C=0平行,那么,A是B的( )条件.
A.充分非必要 B.必要非充分
C.充要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
一般人都认为C是正确的,但是通过反例,例如:L:2x+1=0,L:2x+5=0;L与L显然平行,但=≠,故答案为A.
二、如何构造反例
当要判断一个命题是否正确而又不能从正面证明它的时候,很自然会想到它可能不正确,试着去构造一个反例.所谓构造反例,就是要找出满足题设又使结论不成立的情形,在很多情况下,反例并不像前面例子那样,可以信手拈来,有的甚至十分困难.为此,这里谈谈构造反例的常用方法.
先把满足题设的所有情况适当地进行分类,然后逐类考察,仔细判定结论在所考察的情况下是否成立,由此找出结论不成立的情形,即可求得反例.一般对满足题设的所有情况进行分类时,宜采用二分法,即把满足题设的所有情况分为两类,使其中一类具有某种属性,而另一类不具有这种属性.如果第一类情况能使结论成立,则考察第二类情况.必要时,可把第二类情况再分类进行考察,直到找出反例为止.
例7:下列命题是否正确?若正确请给予证明,否则举出反例.
若P、Q是直线L同侧的两个不同点,则必存在两个不同的圆,通过点P、Q且和直线L相切.
解:依题设,P、Q两点与直线L的位置关系可分为两类:(1)P、Q的连线与L相交;(2)P、Q的连线与L平行,分别考察在这两类情况下结论是否成立,易发现这些(2)中,即PQ∥L时,通过P、Q且与L相切的圆只有一个,于是便可求得反例.
考试周刊2012年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