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丽华
所谓暗示,就是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等施加心理影响,使被暗示者在心境、情绪、兴趣、意志等方面发生变化。暗示用得好,会像一阵无声的细雨,悄悄滋润孩子稚嫩的心灵,对于培养孩子规范的举止、优良的品性、良好的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明人”巧说“暗话”
【情境】一次考试时,班主任发现小茜偷看同桌的试卷,将自己的答案“70”改成了“7”。老师没有当场指出其作弊行为,而是在考完以后,若无其事地在黑板上写出了小茜做错的这道题,然后请她来做,小茜认真思考后做对了。老师微笑着说:“小茜同学现在真的会做这道题了。”小茜的脸顿时红了,下课后她主动来到办公室承认了错误。
【感悟】对于小茜的作弊行为,老师并未当场揭穿,体现了教师的爱心和匠心。“小茜同学真的会做这道题了”可谓点到即止,既含蓄地批评了小茜的错误行为,又保全了小茜的自尊;小茜虽羞愧万分,但对老师的批评却无丝毫抵触情绪,体会到老师照顾她“面子”的用心。更最可取的是,班主任把改正错误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用自己的行动改正了错误,这样的经历将成为其成长过程中一次难忘的教训,成为学生继续前进的动力而非包袱。相比之下,那种把学生当场捉住并公之于众的做法则过于简单,因为它只是把学生当众钉在了“耻辱柱”上,无助于学生自觉地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因此,班主任应巧用暗示,启发学生的自觉性,化良好愿望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如此,不仅有助于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更能使学生学会自我教育,实现德育的长效性。
“无心”启发“有意”
【情境】班里有个“调皮王”叫小皓,别人都不理他,他也认定自己“没治了”。一次上自然课时,老师生动讲述了海参的“排脏功能”:“海参遇到污染和不良环境,内脏难免会吸收一些毒素。当海参知道自己中毒后,身躯会强烈地收缩,把中毒的内脏排出,等游到适于生存的良好环境后重新生长内脏,继续活下去。这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示:一个人有缺点、错误,要是也像海参一样来个排脏,清除坏思想,不又可以成为一个健康的人吗?”小皓听了很受启发,他想:难道我连海参都不如吗?决心一定要求上进。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他真的进步了。
【感悟】在这则事例中,教师的一席话似乎是无意为之,只是针对海参的特异功能有感而发,并且是面向全体同学,并不针对某个学生。而小皓听了却深受震动,一次自然知识的学习成为他转变的契机,正所谓“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然而德育的成功正在于此,教师的看似“无心”,使学生在心灵上毫不设防,接受教育时毫无抵制心理,教师的德育要求得以在“无对抗态度”的前提下潜入学生内心。
德育的无心之举很多,时下一些班主任一面对学生讲劳动光荣,要热爱劳动,一面却以劳动来惩罚学生:逃学罚扫教室,作业不交罚扫厕所,班级卫生倒数第一罚扫保洁区……老师罚者无心,学生挨罚后却有了意:劳动是可耻的、可厌的、不光彩的,只有犯错误的人才去劳动。这种“无心”与自然老师的“无心”有天壤之别,后者看似“无心”,实则有心,“无心”的背后体现了教师正确的育人理念,更体现了教师的教育艺术,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爱心、责任心。
“一语”传递“多意”
【情境】某班有一位同学,尽管非常刻苦,学习成绩却并不突出,她即将转学离校。班主任在班会上对全体同学说:“我们班将要失去一位学习上的表率,这是我们班的损失,我很舍不得她走,她的勤奋、进步大家有目共睹。我相信,无论到什么地方,她奋发上进的精神都会使她走向成功的殿堂……”
【感悟】人类的语言竟是如此奇妙,话里话外传达的信息是如此地丰富而又微妙。班主任寥寥数语,在不同的人听来有着不同的意味。如果你从不认识这位同学,乍听这番话,定以为这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是深受老师喜爱的尖子生,她的转学使班主任惋惜万分。而在朝夕相处、熟知内情的学生听来,这又是怎样一番意味深长的话语!它不仅告诉学生班上有一位同学即将转学,同时,传达给学生更重要的信息其实是好学生的标准,教师喜爱的学生的标准。
在新德育观指引下的今天,不再以分数评价学生的优劣、成败。班主任的一番话,看似是指向一个学生的送别话语,实际上向全体同学传递了很多信息:只要努力就能进步,正确面对自己与他人的差距,做一个勤奋学习的好孩子。而言短情长的话别,对于即将转学的孩子而言,不仅与其他同学一样领悟到了老师眼中好学生的标准,更深深感受到了老师的一份期待、一份祝福、一片深情。她将带着由此获得的自尊、自信,带着成功的动力,去走今后的人生之路。
“无言”胜过“有声”
除语言暗示外,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眼神、表情、动作、语调、体态等,都能引发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活动,而且有时这种非言语的沟通,即所谓的“无言之教”,往往能收到意外的功效。
【情境1】班主任:把学生叫到办公室后说:“进来!”学生站在办公桌旁,低着头。
班主任说:“你脑子并不笨,要争取做一个好学生。”
学生:“好学生,我争不上。”
班主任严肃地说:“你怎么可以自暴自弃呢?有了错误改正就行了。从现在起,要争气,知道吗?”
学生低头不语。
【情境2】班主任把学生叫到办公室后,拉过一把椅子让他坐下,并给他倒了一杯茶。然后拎过一把椅子坐在他身旁,握着他的手,亲切地说:“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要争做一个好学生哟!”
学生:“好学生,我争不上。”
班主任:贴近他的头,亲切地说:“人总是要生病的,治好了就行了。同样,一个人犯了错误改正了,一样是好学生。过去的事不提了,从现在起,我们一起努力,好吗?”班主任把学生的手握得更紧了。
学生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感悟】同样的目的,差不多同样的话语,在孩子心中引起的体验却截然不同。打动人的就是来自第二位班主任亲切的语调以及在动作、体态中自然流露出的平等、爱护、关切之情。显然,这位学生虽然多次被老师叫到办公室谈话,却从未受到过老师又请坐又端茶的亲密“招呼”,不免产生惊异之情,及至老师拉着他的手提出殷切的希望时,那平平常常的几句话在他心头的分量就极不寻常了。正如明代赵钺说:“人知有言之辩,而不知无言之辩,辩之至者也。”这句话道出了非言语信息沟通的重要性。
积极的心理暗示带给孩子的是积极的认识和体验。也许班主任的一次凝视、一个微笑、一次握手、摸一下头,拍拍肩膀,弯一下腰……举手之劳,却能把温暖的阳光洒向孩子的心灵深处,润泽着他们稚嫩的心灵。暗示教育含蓄而委婉,避免说理教育给孩子带来的压抑感和逆反心理,使孩子于无形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举止。让我们多给孩子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吧!
(作者单位:镇江市丹徒区黄墟中心小学
江苏镇江212142)
责任编辑毛伟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