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琵琶的形制与演奏方法

2012-04-29 15:47郑聪
飞天 2012年2期
关键词:阮咸三弦琵琶

琵琶是我国重要的民族弹弦类乐器。对于琵琶的形制和演奏方法,文献记载芜杂而纷乱。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记载与考古实物,试对中国古代琵琶的形制、演奏方法诸问题略作论述,不当之处,敬请专家指正。

一、中国古代琵琶的形制

琵琶,也称批把,原是指两种基本的演奏动作。东汉刘熙《释名·释乐器》曰:“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琵琶”一语即由弹拨动作“批”、“把”演变而来。因此,我国古代所说的琵琶,实为一种广义称谓,是指所有抱于怀中,用手“批”、“把”演奏的一种丝弦类乐器,依形制来划分,实际上包括了三弦、阮咸、五弦和四弦琵琶四大类。它们产生于不同的地域,流行于不同的时代。

三弦琵琶也称“弦鼗”。它是将一长柄插入两面蒙革的鼓头,鼓头圆而小,上有三根细弦,直柄,竖抱怀中以手弹,无品柱。秦代时称其为“弦鼗”,这是中国自己发明的最早的一种琵琶类型的乐器[1]。到汉代时,由于阮咸琵琶专称“琵琶”,三弦琵琶便逐步脱离了琵琶家族,唐时易名为“秦汉子”,后晋、北宋时期又称“秦琵琶”,元代径称三弦,是今天三弦的前身。

阮咸琵琶即阮咸,也称“汉琵琶”、“汉魏琵琶”。其大约产生于西汉早中期(约公元前105年)的中原地区。创始之初名为“批把”,后来另创新字“琵琶”。其形制为长柄直项、圆形音箱、四弦十二柱。宋代又简称为“阮”,是今天阮的前身。

五弦琵琶产生于汉代龟兹地区,为当地乐人综合击筑、卧箜篌、弦鼗、阮咸琵琶而创制。汉末从西域传入中原,流行于南北朝和隋唐,南宋以后逐渐消亡。到后晋、北宋时分别被称为“秦汉”、“五弦”。形制为长柄或短柄、五弦、梨形音箱,比曲项四弦琵琶略小,初无品柱,后用丝弦扎以十三道品柱,多为直项,有少量曲项者。五弦琵琶初称“屈茨琵琶”。五弦琵琶在中原地区流行时间较短,其最早见之于甘肃泾川南石窟寺浮雕图像。

四弦琵琶也称龟兹琵琶,产生于中亚碎叶之地,应是汉代以后受阮咸琵琶影响而产生的一种乐器。其形制为短柄或长柄、曲项或直项,梨形音箱、四弦四柱。其中,曲项四弦琵琶是古代琵琶艺术发展高峰时最流行的形制。当时琵琶已有用拨子和手弹两种方法。宋代以后,曲项四弦琵琶径称琵琶。南宋以后出现了四相十三品琵琶,这种琵琶不断改进,最终发展成为今天的琵琶[2]。

二、琵琶演奏方法的演变

中国古代四种不同形制的琵琶,由于其产生的文化背景、形制各不相同,其演奏方法也各有差异。

三弦琵琶产生于北方边邑。嘉峪关魏晋墓室的两幅砖画为研究三弦琵琶的演奏方法提供了重要资料。其中,一副砖画为两人前后而行,前一人横抱三弦琵琶,以手指弹奏,后一人持铎铃紧随其后;另一幅为二人相向跽坐,左一人横抱三弦琵琶,以手指弹奏,右一人持六孔长笛吹奏。可见,三弦琵琶最早应为横向抱于胸前,以手指弹奏。到明清时期,三弦才改为向左上方斜抱,手指弹奏的方法进一步发展,但在戏曲伴奏中出现了用拨片弹奏的方法。

阮咸琵琶产生于中土。魏晋时期,文人多跽坐或盘膝而坐,将阮咸向左上方斜抱于胸前,用手指或持拨子演奏。如甘肃酒泉丁家闸5号晋墓壁画的“阮咸琵琶演奏图”中,演奏者跽坐,将阮咸向左上方斜抱于胸前,用手指弹奏。南北朝时期,阮咸琵琶的演奏方法受到了外来五弦和四弦琵琶的影响。在龙门石窟北魏时期图像中,阮咸琵琶向左上方斜抱或横抱,用拨子弹奏。唐代,龙门石窟中的阮咸均已稍斜向左下方抱琴,持拨子演奏。该琵琶为圆形音箱,长柄直项,首端仅见下端两根弦柱,属阮咸琵琶。

五弦和四弦琵琶都产生于西域,自汉晋时传入中原,到南北朝时期广为流行。从龙门石窟北魏时期图像看,五弦和四弦琵琶均为横向或斜向左下方抱琴,持拨片演奏。龙门石窟中五弦和四弦琵琶仍为向左下方斜抱或横抱,仍持拨子演奏。琵琶为梨形音箱,短颈曲项,四弦四柱,为曲项四弦琵琶。

必须指出的是,各种琵琶的演奏姿态是与其产生地域、音乐的文化属性密切相关的。东汉应劭《风俗通·批把》里说的应是指产生于中土地区的阮咸琵琶,且指出其最初就是用手指直接弹奏。这是因为阮咸琵琶最初是中原文人雅士的代表乐器,多在文人聚坐谈诗论赋时弹奏,因此将琴向左上方斜抱、以手指弹奏的方法就成为其最初的演奏姿态。五弦和四弦琵琶原产自西域,是游牧民族的马上娱乐之器。因此,将琴横向或斜下方抱于胸前,既利于稳定琴体,又提高了乐器的重心,不影响声音的共鸣,且最初都使用拨子弹奏,声音响亮,有利于在行进中欣赏。南北朝时期,外来的五弦和四弦琵琶与本土的阮咸琵琶在中土地区得到了广泛交流。阮咸逐渐由斜向向横向抱琴发展,拨片弹奏法得到了广泛应用;而五弦和四弦琵琶则逐渐由横向向斜向、竖向抱琴发展,只不过这种进程较慢,经过隋唐五代的过渡,直到宋元时期才真正以竖抱为主。唐代时竖向抱琴演奏姿态已经出现。受阮咸等中土乐器的影响,五弦和四弦琵琶的演奏方法也由拨弹逐渐向指弹发展。指弹法自唐初就已出现。唐代,用拨子和手弹两种方法均普遍流行。宋元时期,指弹法才真正占据了主流,宋代以后,琵琶在形制上还出现了品位,此时五弦琵琶已基本绝迹,所谓的琵琶均指改进后的曲项四弦琵琶,这种琵琶最终发展为今天的琵琶。直到明代,指弹法才完全替代了拨弹法,基本完成了琵琶的汉化过程。琵琶最终发展为竖向抱琴、以手指弹奏的演奏方法,使得左手从稳定乐器中解放了出来,同时大大丰富了右手的演奏技法,促进了琵琶音乐的不断发展。

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弹弦类乐器,琵琶实际上是一种广义称谓,包括了三弦、阮咸、五弦和四弦琵琶四种不同的形制。它们产生地域不同,流行时间各异,其发展演变的轨迹也各不相同。因产生地域和文化属性不同,各种琵琶的演奏方法也各有差异。经过阮咸琵琶和五弦、四弦琵琶的不断融合交流,到了明代,琵琶乐器才最终发展为竖向抱琴,以手指弹奏的演奏方法。经历了一千多年的融合交流,中国的琵琶音乐基本发展成熟。

中国古代的四种琵琶,它们相互影响而产生,又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融合交流。它们在形制上相互影响,相似之处颇多,在演奏方法上也是相互融合渗透,一起发展进步,共同促成了古代琵琶音乐的繁荣。

【参考文献】

[1]常任侠.汉唐间西域音乐的东渐[J].音乐研究,1980,(2).

[2]郑聪.中国古代琵琶的形制考辨[J].音乐生活,2006,(8).

[3]嘉峪关市文物清理小组.嘉峪关汉画像砖墓[J].文物,1972,(12).

[4]吴礽骧.酒泉丁家闸五号墓壁画内容考释[J].敦煌学辑刊,1983.

[5]郑祖襄.宋、元、明琵琶图像考[J].中国音乐学,2008,(4).

(作者简介:郑聪,洛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阮咸三弦琵琶
El instrumento predilecto de la música folclórica china La pipa es una combinación perfecta entre herencia e innovación
爷爷的三弦
云南少数民族三弦分类研究
——基于黄金分割比例
阮咸之流变及启示
内蒙古蒙古族三弦大师培训班在呼举办
阮咸:他把名字留给了乐器
风流入弦,花月无缺
窈窕淑女琵琶妹
朝鲜音乐历史上的三弦与三竹
我的“反弹琵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