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君
摘要: 信息技术与《品德与生活》课的整合,为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和活力,凸显了《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信息技术以其特有的功能,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让教材鲜活起来;现代信息技术以其强大的模拟和实拍功能,较好地再现了学生生活场景,使《品德与生活》课堂更富有生活情趣,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更生动、逼真的问题情境,学生入情入境就会思维敏捷,适时地留有一定的空间,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关键词: 信息技术《品德与生活》整合
现代教学媒体在各学科中的优势和应用在很大程度上革新了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信息教育与学科的整合是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强调“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教学活动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从内容,可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信息技术具有强大的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能够通过编制交互性强、界面友好的各种教学课件,展现或模拟各种场景,创设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为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凸显《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
1.运用信息技术,动态演示,激活学生的社会情感。
伟大导师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而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想方设法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社会情感。
在教学《他们需要关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残疾人的不易,激发学生对残疾人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我特意为学生们播放了在大连市残联现场录制的一段录像:电脑室里聋哑人在聋哑教师手语指导下学习电脑软件的制作技术;盲人们在理疗室里在认真地学习中医推拿按摩的每一个动作;聋哑儿童在借助助听器吃力地学习口语交流;轮椅篮球队员、盲人门球队员在体育馆中进行训练……随后还展示了近几年我国残疾人运动员在世界各项比赛中的骄人成绩。看完录像后学生了解了自己身边的残疾人如何克服内心的痛苦和行动的不便坚强地生活。紧接着我安排了学生进行了换位体验活动:请一位小朋友扮演盲人,站在自己的座位前,蒙住自己的双眼,沿着桌子右边慢慢走,尽量不要碰同学和桌椅,边走边体会。游戏完毕,请同学们谈体会。又请一位小朋友通过比较体验正常人走路和盲人走路,正常人穿衣和肢残人穿衣的不同感受。通过鲜明的对比和教师的描述,同学们在情感上体会残疾人所面对的种种困难。
通过体验,学生对残疾人生活的不易有了进一步的体会。这个活动人人参与,使学生在换位体验中体会了残疾人在生活中时时面临的困难和痛苦,引起学生共鸣,再加上之前图片和录像的情景渲染,自然地唤起学生内心对残疾人的同情,更激发了学生对残疾人的尊重、友爱之情。
2.与行为体验整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理论的传授,并不意味着学生会由此形成道德观念,一种良好的道德行为需要社会实践才能形成。学生的良好习惯形成不能靠一时一事,需长期练习锻炼和巩固,才能成为自然、稳固的习惯。因此,在总结实践阶段,要让学生把从真实的生活中看到的、体验到的东西带进课堂,展开议论、思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老师在这个阶段,更可以通过多媒体把一些超越时空界限的事例展现给学生,触动学生的道德情感,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
3.促进《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学方式的有机整合。
信息技术对教师教学方式主要表现为:①信息技术可以作为准备教学的重要工具。现在,我校正在利用瑞博教学平台软件,实现现代教学技术的革命,教师在准备教学阶段,自制教学软件,进行电子备课,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②信息技术与《品德与生活》学科之间的整合得到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符合学生的主动学习需要,信息技术有利于教师创设生动、形象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用简单的提问、文字等方式导入,而是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创设生动、形象的信息技术环境,学生在学习中个性得到充分发展。③利用瑞博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将电子教案、课件教学日志等通过网络向外发布,供其他教师交流。
4.与课堂评价整合,加强正确的行为认识。
在加强学生的行为实践时,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观点,联系生活实际,分辨是非,使他们知道应该“怎样做”,同时要提出明确的行为要求和具体的行为指导方式。这个阶段,是培养学生道德评价能力、辨别能力和自制能力的重要环节,是教学的关键,也是由“理”到“行”的过渡阶段,是对道德认识环节的论证。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充分利用多方面的辅助材料丰富观点、运用观点、深化观点,增强教育效果,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同时还要注意激发学生探求真理的精神,让学生敞开思想,改变模糊认识,提高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升华道德情感,培养道德意志。
5.渲染课堂气氛,挖掘学生的情感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和平年代成长起来的孩子们,远离硝烟战火,对于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没有切身的体会。在教学《革命精神照后人》一课时,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观看有关的电影视频片段,有关的录像片,讲一讲搜集到的革命故事,给学生播放西柏坡视频,看后说说感想。通过观看视频,收集发生在家乡的战争资料、图片、音响材料,拜访军烈属等活动,使学生们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是来之不易的,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网络资源具有丰富性和共享性,信息技术与《品德与生活》课程整合,极大地丰富了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使课程资源不再是单一的书籍、教材,既扩大了课程资源范围,又扩大了学生的认知范围。动画、图像、文字、音乐等音频、视频信息的融入,多方面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郭玉静.《品德与社会》课程如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OL].
[2]罗长德.让信息技术融进《品德与生活》的课堂[OL].
[3]冯娟.信息技术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应用[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