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萌
摘要: 本文以艺术考生的“艺考”为例,探讨在当代社会越来越高涨的“艺考热”,以及艺术考生的考学路上的艰难和困惑,并探讨因“艺术热”带来的“艺考经济”。
关键词: “艺考热”艺考生专业考试文化课考试艺考经济
一、“艺考热”现象
近几年,全国各地高校艺术类招生考场内外人潮涌动,不仅在一些发达省市,比如北京、上海、浙江、山东等,就连西安等西部城市艺术考试也进行得如火如荼。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考生和家长在各个艺术院校之间奔波、赶考。为了能让自己考上的希望更大,许多考生同时报考十几所艺术高校或综合类大学的艺术系,考试如同赶场。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学生会来参加艺术类考试?有以下原因。
首先,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当代高考生的考试压力越来越大。在中国,学生家长及学校都希望孩子考上一个名牌大学,因为高考决定了考生的命运,这样,就给学生无形中增加了很大的压力。学习好的学生就会在学习方面下工夫,努力考上理想的大学,那些学习并不是很好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就会为自己和孩子的将来想其他的办法,不仅能让孩子有学位可拿,而且可以学一技之长,不少家长就选择了让孩子当“艺考生”。这体现的并不是对艺术的热爱,而是看中了艺术专业对文化课成绩要求低的“好处”。
其次,现代社会掀起的明星效应,让年轻人知道一个平凡的人也可以一夜成名,这些来自社会的诱惑让年轻人心动不已,像“超级女声”、“快乐男生”那样的“一夜成名”是可以实现的,所以在一夜成名之前要先将自身“升级”,那就是学艺术,不但可以让自己在唱歌和跳舞方面可以和别人竞争,而且有一张文凭给自己“撑腰”。
最后,一部分学生从小就学习音乐以陶冶情操,但是文化课高不成低不就——在好的二本大学和不好的一本大学中间抉择。肯定愿意考艺术类院校,毕竟从小一直在学习,还是有竞争力的。还有一些很有天赋的学生,从小学习音乐,而且学习很出色,但家长觉得孩子学习压力太重了,初中课业就让孩子压力很大了,不希望孩子因为高考再有更大的压力,所以就替孩子决定报考艺术类院校,不仅可以减轻孩子的负担,而且可以发挥长处。
二、艺考生——“不一样”的高考
艺术类考生虽说表面上看起来压力小,其实压力也是很大的。艺术类考生除了要考文化课以外,还要参加艺术专业课考试。如果专业课成绩很好的话,也许可以进入艺术类院校。但是有一些学生认为自己文化课不是太好,只要有一些艺术天分,比如唱歌不跑调、跳舞协调好就都可以考入艺术类院校,这样的想法大错特错。
想要当一名艺术类考生,必须参加艺术专业课的考试,考试成绩是高等艺术院校录取新生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第一要考虑的要素,评判标准是在专业水平同样的情况之下再考虑文化课水平的高低。对专业水平非同一般或是可造之材的学生,艺术类院校会将文化课的要求适当降低的方式录取。
艺术类考生面临的专业考试不同于普通的文化课考试。专业课考试有以下几个特点:(1)面对考官,要发挥自己的才能,平时的水平势必会大打折扣,这种心理压力比在考场中面对试卷更大。而且这种压力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自己心里根本没有底,唱得好和坏,跳得好和坏,演得好和坏,等等,自己都不是很清楚,没有老师来讲题,没有正确答案可对照。(2)形象也是艺术类考生的重点要素。学艺术的学生起码也得形象气质佳,要不就是有自己的特色,比如韩红,虽说形象不是很好,但是她的歌让大家一听就知道是韩红,这就是有自己的特色。
在专业课已经通过之后,艺术类考生更加担心自己的文化课。虽说文化课的分数线会比普通的高考分数线低一些,但是这时的思想压力会更加大,因为,当自己的专业课已经通过之后,如果文化课分数不高,成功就会失之交臂。这时,很多人认为自己专业挺好的,只是文化课没过罢了,在下一年备考的时候会忽略专业课,而把重点放在文化课上。很有可能再考的时候会因专业课成绩不佳而落榜。
所以说艺考生的高考是“不一样”的高考,它比普通高考更有压力,这种高考带来的是双重压力,而且很有可能带来双重打击。
三、艺考生带来的“艺考经济”
随着近代高等级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近年来的“艺考热”,艺术类生源数量随之激增。由于艺考类考生都把重点放在专业考试之上,都会在考专业课之前找辅导老师进行辅导,那么在无形中会产生“艺考经济”,而且这样的情况在近些年来愈演愈烈,艺术类院校的老师辅导课费过高。在西安这样的西部发展城市,一个高考生的一节课费甚至达到1000元。1000元相当于一个中等收入的三口家庭一个月的生活费,相当于一个低收入家庭父母双方两个月的工资。静下心来想想,在艺术类院校,一节不到四十分钟的课上讲的知识会值那么多钱吗?虽然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现代有人说:“知识就是金钱。”但是,人的劳动所得是要和他的劳动付出相等的。
在目前我国艺术类高考中,考前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培训和辅导,是考生进行最后冲刺、提高术科整体水平、增强各方面应试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艺考经济”的另一个体现。把考生的考前辅导进行商业化的运作,考生在培训学校或琴行的安排下进行考前强化训练。出于经济利益,难免出现任课老师资缺乏、经验不足、水平有限,考生的声乐培训质量欠高,考生声乐技能普遍偏低等许多不该有的毛病和问题。[1]
按照常理,想考艺术类院校的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应该是很好的,中等收入家庭供这样的孩子上学会很吃力的,低收入家庭也就根本不用去想让自己的孩子去考艺术类院校了。这样,不仅会影响考生对艺术的憧憬,而且会影响教师的师德。
然而,有些艺术院校增加专业,部分院校的艺术教学条件有严重的弱点,影响、制约了正常教学计划的实施;由于盲目扩招,部分学校生源素质降低,艺术教育质量堪忧,艺术教学的风气败坏,导致有些不符合条件的学生考入院校,而且学生不能完全符合市场的需要,逐渐饱和的就业市场使学生就业面临极大困难。这种过热现象已经显现出一种危机,如果不尽快加以解决,最终必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这正是应引起广泛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晓钟,王红主.音乐高考生极需要正确掌握声乐基本技能——2007广东音乐统考声乐术科考试评述与反思.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