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端辉
【摘要】 优化数学教学,是数学教师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创造最佳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关键词】 数学教学;优化;能力;兴趣培养
下面谈谈我在优化数学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学习主动性及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训练基本技能等方面.
一、怎样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在学习“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时,我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实例,如 “人与指纹”、“戏院看戏时,票的座号与戏院的坐椅号”等都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在学习“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时,我引导学生分析“木工师傅先用钉子钉下做为一个点、然后手拉紧墨绳子,定出墨线,钉子及拉紧的手就是两个点,它确定一条直线”,通过这一具体事例,由生活事例引入数学知识,学生就会感到亲切实际,激发他们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三角形的稳定性、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我用太阳从海平面冉冉升起,演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等,通过动手操作的直观教学手段,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动手能力
加强学生实操的教学,在学生已经掌握基础和技能基础上,辅以操作性的动手活动,如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的拼剪证明,把符合某些条件的两个三角形重叠证明三角形全等,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图形重合得出轴对称图形等. 这样可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从传统的教学过渡引导学生动手和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角平分线的定理“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时,我摆脱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先让学生动手折做角的平分线,再让学生在角的平分线上任取一点做到角的两边距离的两条线段,学生量得这两段线段相等,然后再通过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AAS),从而得到定理. 逆定理反之也然.
三、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人的创新能力不存在于形成的认识成果中,而活跃在形成结论成果的探索过程中,只有认知发展的积极性,才能释放创造潜能、驱动主体去发现真理. 因此首先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如“你能不过河测量出河宽吗?”根据题中条件,可以从不同的方法进行求解,但都可以从三角形全等入手得到河宽.
(1)在平面取点O,连接AO并延长AO至C,使得AO = OC,连接BO,并延长BO至D,使得BO = OD,连接CD. 因为 AO = OC,BO = OD、及∠AOB = ∠COD.
所以△AOB ≌ △COD(SAS),所以AB = CD,故量CD的长就是河宽AB的长.
(2)过点A做AC⊥AB,在AC上取点O使得AO = OC,过C作DC⊥AC,连接BO并延长BO交CD于D点.
故∠A = ∠C = 90 度,∠AOB = ∠COD,AO = OC.
所以△AOB ≌ △COD(ASA),所以AB = CD,故量CD的长就是河宽AB的长.
上面利用三角形全等的知识,来解决不过河测量出河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在讲解“直角三角形”知识时,提问题:“你能在地面上测量出塔的高度吗?”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而且能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发现、提出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其次注意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如银行利息计算问题、制定投资方案等,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四、怎样重视数学活动,训练基本技能
课堂练习是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为了加强练习,充分发挥数学练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编排一些质量较高的练习题,配合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优化,当我们的数学课堂能做到优化课堂教学,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都得到提高,那么我们的教学离优化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