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精读课中翻译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2012-04-29 16:58曲义
科教导刊 2012年26期
关键词:精读翻译英语专业

曲义

摘要 英语专业精读课是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主干课程,旨在指导学生在英语的听说读写译方面打下坚实基础。鉴于目前高校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中普遍存在翻译水平不高的情况,教师在课时最多的精读教学中引入翻译理论和技巧的讲授不仅符合语言学习规律,推动各项技能相互促进,也有助于高年级翻译课的顺利开展,从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 英语专业 精读 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培养高水平的英语翻译专业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战略的努力方向。然而,长期以来,在我们的基础英语教学中,翻译一直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由于一二年级的基础英语教学阶段还没有专门的翻译课,多数教师又缺乏系统的翻译培训,课堂上不注意培养学生的翻译技能,导致学生翻译能力较差。因此,高校英语专业应在基础阶段最为重要的精读课中注重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从低年级确立翻译意识,为高年级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外语人才。

1 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的翻译水平现状

英语专业一二年级的精读课学时最多,是培养和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的重要课程。《全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精读课旨在为学生打下良好坚实的语言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到课时、教材内容和师资力量、教学指导思想等因素的影响,翻译能力的培养在英语专业的基础教学阶段一直不尽如人意,严重影响了学生双语转换的交际能力。

为了解本科二年级学生对翻译的认识及他们的翻译能力,笔者设计了一次调查问卷,通过总结4个班级共125名同学的回答,我们发现被测试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翻译能力非常令人堪忧。具体体现在:词汇量欠缺,语法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较差、对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及其相关文化了解不多,语法意识和语境意识淡薄。英译汉中表现为不符合目标语的表达习惯,拘泥于原文的语序,不会变通,翻译痕迹严重;汉译英的主要问题表现为选词不准确,中式英语表达泛滥,对语法和句法的掌握较差。通过分析和反思学生翻译意识不强和翻译水平较差的原因,笔者认为,除了学生主观上对双语的驾驭能力有待提高外,客观上来自学院的教学指导思想和一线教师的教法都存在一定问题。从低年级英语课程的整体设计上来看,每周的听力、口语和阅读各2课时,精读 6课时,在没有专门设置翻译课的前提下,要达到“译”定水平,精读课无疑应该成为训练学生英汉互译能力的主要阵地。然而大部分任课教师都很少注重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偶尔出现的翻译练习,也只是讲解课文难句的辅助手段以及课后练习中停留在句子层面上汉译英及英译汉部分,不能从根本上起到培养学生翻译能力的作用。

这种误区的出现除了客观因素外,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存在值得商榷之处。近年来,由于主流的交际教学法所倡导的对交际能力的培养重点被一些教师片面地理解成语言教学只能在单语范围内进行,很多教师为了创造出理想的交际环境,培养英语思维习惯,在课堂上盲目地追求纯英语教学和英语操练,排斥母语和翻译训练。即使有些教师顾及了“译”,也只是英汉两种语言的转换,造成学生在英译汉时汉语的“洋化”和汉译英时英语的“汉化”。此外,学生对各种教学参考书的依赖也严重阻碍了他们对精读课文的理解。目前,所有这些问题都成了制约英语专业学生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的障碍,而要改变现状,走出教学实践的种种误区,英语专业教师应该首先改变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真正认识到在基础阶段的精读课中培养学翻译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 精读课中翻译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1)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篇章、词汇的理解和记忆。人类语言作为符号系统,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实践证明,学生的母语修养能决定他的外语水平,母语修养好的学生对母语和外语之间的鉴赏或比较性的学习就比较敏感。因此,在精读教学中适当引入母语知识,对部分难句、美句进行分析、翻译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全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应用语言学认为,外语学习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者的内因,学习者的生长环境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内因。我们的学生从小就生长在母语环境中,汉语以及中国文化及其思维方式在他们心中已根深蒂固,成为他们既定的心理文化结构。他们的脑海里已经蕴涵了庞大的母语参照体系,虽然外语学习者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应该而且完全有可能逐步掌握用外语思维以及以此为基础的言语和写作能力,但是这种能力的培养和获得不可能独立于既定的心理文化结构之外,他们必然要利用其母语知识去类推、理解、把握外语。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处于恰当的准备状态才能同化新知识;新知识只有同原有的知识有机结合才能被吸收,并同原有的知识一起生长成为新的知识结构。由此,精读教学中,我们不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掌握了语法规则、具有相当词汇量且熟悉大量句型和表达手法的基础上,指导其进行适当的英汉翻译,力求在母语的帮助下更精确地理解原文意思。

(2)有助于英语听、说、读、写的全面进步。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听、说、读、写、译这五种技能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无顺序先后之分。因此低年级的教学如果只侧重对前四种能力的培养无疑会违背外语学习的规律而影响整体教学效果。听力学习过程的本质是收听者将听到的声音信息与自身头脑中的语言知识的综合和诠释。美国教育学家奥马利(OMalley)认为,听力理解的过程就是在目的语的环境中利用听觉对该语言知识的学习过程,听的过程就是回忆并巩固已经学到的知识的过程,是运用学到的知识理解正在听的文章的过程。由此可见,对语言及其相关知识的储备和理解是提高听力的基本前提,而翻译能力的提高对这种储备是大有裨益的。在英语口语的训练中,对语音、词汇、句型和文化的熟练掌握是主要的着力点。显然,翻译过程对语言结构、词汇意义和文化差异等的严格要求也同样会对提高英语口语产生直接的积极影响。英语阅读和翻译也是相辅相成的。作为语言信息输入的主要途径,阅读对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语感、扩大词汇量、开阔视野都是大有裨益的。同时,翻译能力的提高也会增强学生对所读篇章的句型、结构和思想的能动性领悟,进而提高阅读速度和质量。英语写作是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和由此导致的造句方式的不同往往是教学的难点也是学习者的盲区。许国璋先生曾经指出,语法的本体存在于本民族(或语言社团)的思维之中,它在一切的语言行动中无不起作用。因此学生在学习英语表达的过程中,汉语的语法的本体一直存在于脑海中,而翻译技巧的恰当运用则可以有效避免错误发生。如让学生注意汉语意合句式和英语形和句式的转化原则,注意语序的相应调整和不同语境下语义的选择等其他翻译技巧都可以明显提高写作质量。“听、说、读、写、译”是以人的语言器官的功能界定的,而绝不是五个步骤,不可以有主次之分。只有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同一活动中相互促进,才能事半功倍。

(3)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语言学习成败的标准在于学生能否用所学到的语言知识,创造性地表达出来,所以翻译既是教学目的之一,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和考核的手段。就翻译来说,不仅要具有对英语的正确理解能力,而且还必须具有用母语准确表达的能力,才能翻译出准确、通顺、得体的译文来。成功的翻译需要的不仅是语言基础及技能,还要求学生对语篇所涉及的特定的社会文化、经济、宗教和政治背景、风土人情等相关知识有一个系统的储备。翻译不是简单的双语转换活动,它要求在对比的基础上加强对两种语言的修养,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因此,翻译练习还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修辞能力。翻译练习中,通过对翻译对象的分析和深思熟虑,通过对母语与英语的对比分析,能够使学生对语言的内部结构、表达形式产生更深刻的印象,在语形和语义之间建立起一种默契,使他们对语言表达方式从初级应用发展到理性认识。这种发展过程的结果是,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大学生的内涵素质。同时,翻译过程中对跨文化意识的要求还可以增强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从而激发他们对各种语言表达和现象在文化内涵和外延方面的联想,使语言学习不再局限于对抽象的文字符号习得的狭隘层面上。

(4)为高年级翻译课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高年级翻译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系统地讲解翻译理论和技巧引导学生从“无意识”的翻译状态进入“有意识”的状态。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在大学三年级初次接触“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的时候,常常对一些基本的技巧如“增词”、“删词”、“扩充法、“重复法”、“改译法”等表现出“无知”的陌生感。显然,学生在一二年级的学习过程中没有形成基本的双语转换意识。学生的“无意识”程度完全取决于他们在基础阶段已经培养形成的语言敏感性,前期的有效积累可以最大限度地缩短从“无”到“有”的时段,从而更快地进入“有意识”状态,并在较长句子、段落和篇章的翻译实践中掌握要领,把握规律,不断取得进步。

(5)体现学习英语的目的性。外语学习的目的归根结底离不开“摄入”和“表达”两点,即:以外语为工具,吸纳信息和知识,并用外语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愿望,达到沟通和交流的目的。既然如此,一切外语知识的学习(包括对语音、语法、词汇的掌握),所有外语技能(包括听、说、读、写、 译)的培养,都应服务于以上两个目的。翻译作为一种社会信息的传播活动所体现的文化互动性和输出性恰巧是外语学习中“表达”一环的主要途径。能否在学习中自如地实现双语的转换是衡量外语学习的“产出”效益的重要标准之一。所以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培养学生以书面或口头进行交际的能力。作为外语专业的学生,高质量的语言水准是目标,能在专业学习的任何阶段高质量地表达两种语言也是外语人才的要求。

3 结语

在外语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在低年级的精读课教学中向学生渗透双语转换思维,讲授基本的翻译理论和技巧有助于提高他们对语篇的理解,有助于听说读写的全面进步,有助于综合能力的提高,也是高年级深入学习必要的实践准备。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基础英语课本身的特点,把翻译理论及技巧穿插在英语课文的讲解中,如讲解词汇时,引导学生学会在语境中学习词汇;结合基英教材特点进行翻译实践;改进基础英语课考核中学生翻译能力的评价模式等,并鼓励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多多进行翻译练习及实践,在点滴的积累中逐渐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对学生翻译能力培养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教学任务,要想科学合理地设计课堂活动,真正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需要广大教师积极努力实践,在具体的教学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罗佩明.浅谈外语学习的目的[J].上海教育,2004(Z1).

[2] 杨君魁,岳可观.翻译的价值[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1996(2).

[3] 杨君魁.听说读写译新论[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2001(1).

[4] 祝然.基础英语课程中翻译能力的培养[J].新学术论坛,2009(11).

[5] 刘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思考与探索[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9(6).

猜你喜欢
精读翻译英语专业
新国标下英语专业《精读》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要求
浅析如何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产出导向法”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新时代下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之探索
英语专业研究式学习的探索与思考
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