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需要的是有理想的教育

2012-04-29 00:44刘敏
科教导刊 2012年26期
关键词:教育启示精神

刘敏

摘要 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一切都朝着结果和成绩看,我们的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显得越来越脆弱,失去了应有的人文精神,越来越功利化;而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所以,我们的教育应该“活得”更漂亮、更潇洒一些,应该拥有自己的自由和精神,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更加具有朝气与活力,才能达到我们国民办教育的目的,才能体现教育本身的内涵。

关键词 理想教育 精神 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G40—011 文献标识码:A

康德说:“人的目的是做人”,而“人只有依靠教育才能成为人”。罗素问自己的学生道:“我们的教育应当旨在使头脑充满可直接实际应用的知识,还是使我们的学生获得其本身有益的精神财富?”他后来又讲道:“我们为我们自己渴望美好的东西。”可见,在人的发展中,教育的重要性。它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一门学科,而是促使我们人类不断进步,获取精神养料的重要途径。1776年,在哥尼斯堡大学,从康德把第一堂有关教育学的知识带到大学课堂,时至今日,我们的教育学已经经历了二百多年的历史,那么,我们的教育经历的过程又是怎样的呢?借用肖川先生的一句话:“中国的教育学可以借用一句话来扼要地描述,‘有着久远的过去,却只有短暂的历史。”在春秋时代,我们的大教育家孔子实行“有教无类”教学,足下学生三千七十二门人,直到现在孔子的标志性文化仍然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好多国家在大学里设立了专门学习汉语研究中国文化的孔子学院,这就是我国文化繁荣的一大标志。可是,与此同时,我们会发现,我们国家的各个阶段教育都在不同程度地出现问题。基础教育孩子压力过大,应试教育现象普遍皆是,孩子很早少年老成,被围困在题海中应对考试;被高考束缚的孩子们,本来正值十六七岁的花季雨季,但也同样被高考这座大山压得喘不过气来,高考这根指挥棒,让多少人为之疯狂;大学本来是学术的象牙塔,但是现在也被弄得乌烟瘴气,行政化泛滥,学术道德滑坡,大学精神溜走……另外,在各个学科中,我们的教育学科地位不高,经常是沦为其他学科的附庸品等等,甚至在看到诸如此类的现象后,有人得出:“‘教育学不是一门学科。”这些,都是我们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试问,我们的教育怎么成为了一团毫无生气的死水了呢?本来是培养我们的“人”的教育怎么会被人说三道四,成了大家摒弃的对象了呢?我们的教育尊严去哪里了呢?

总结一下,我们的教育的问题出现在:一、我们的教育太过功利化,二、我们的教育缺少人文精神,三、我们的教育没有自己的位置。

温家宝曾说,建设一流的大学不需要千人一面,需要有独特的灵魂,说到底,我们在办教育的时候太过功利化,我们往往看到的是教育的结果,我们能产生多少个高考状元,我们的高考入学率是多少,考试前夕我背了多少门的课程,通过这种复制知识的方式,我们的教育忽视了对智慧、思想、创造精神、想象力的培养和崇高价值的追求,而仅仅看重成绩、分数、奖学金之类的,我们的创新能力不断减弱,我们在文化发展与竞争中越来越显劣势。而其实,我们需要的是多一份理想的存在,有一种“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信念,有一种能够超越现实同时又依存于现实的理想来作为指导我们教育发展的明灯。记得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校长在给学生讲座时说到:只有你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你才是一个无所畏惧的人。也许我们从来不能到达彼岸,但是此心向往却是我们的人生追求。

我们的教育缺少一个清晰的定位。张楚廷说:“把教育说成是工具、服务的工具,为经济服务,为建设服务,为政治服务。其实,应当是经济为教育服务,政治更应当为教育服务。可是我们弄反了。”我们的教育沦为附庸,倒有点变了味儿,“教育本不是经济,却搞成了经济那样;教育本不是政治,却把它当成政治看待;教育本不是军事,却又模仿军营管理”我们的教育因为外在的诱惑,已经失去了最初的本质,已经变得不是“自己”,已经被别的什么快要取代了,这个是很危险的,因为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来决定的,如果矛盾的主要方面都发生变化,那该事物就不再是该事物,教育就不再是教育,教育就失去了本身的意义,教育就不能再起到教育人、启示人的作用。让我们再来回忆一下什么是教育:

“教育”一词始建于《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把得天下优良贤才来教育作为一大人生之乐,可以从侧面看出教育的社会地位以及重要影响。最早对“教育”二字有所解释的是《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同时,“教育”的甲骨文的写法就是一个人拿着教鞭督促儿童读书,含有教导的意思。

那么什么才是良好的、理想的教育?

罗素说:“理想的教育必定是民主的。”民主的教育往往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它追求自由,尊重学生心灵的自由、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和创造的自由;它倡导宽容,民主本身就意味着宽容,宽容着他人的错误、宽容着他人的歧见、宽容着他人的与众不同;民主的教育同样也体现着平等,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通过提供脚手架,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在合作学习中学到新知、提高自己。

“‘人必须成为自己的解放者,并在伦理利益上成为自己的创造者。教育就是要营造一汪沐浴灵府的深潭,让人沉醉其中,使人神情气爽,让人们有可能去经营生活、咀嚼生活、品味生活,成为一个情性通达、才智清明的人。”肖川先生的这段话,相信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我们的教育应该是靓丽的,我们的教育也应该是沉静的,如一潭清池,让前来的人能够照亮心灵、洗涤心灵;我们的教育应该是靓丽的,能够让前来的人,心神宁静,当离开的时候又满身芳香。我们的教育和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归于生活。

中国几十年来为什么出不了诺贝尔奖,其原因有体制的问题,有政治方面的,有经济方面等诸如此类的原因,但是我们归本溯源,面对中国有些功利化的教育,我们反思一下,我们的教育是不是缺少了一种坚守,一种仰望,一种即使在清贫中也能够坚守的教育信念,一种能够让我们过着我们想要生活的教育,一种能够让我们生存得有智慧、有尊严、有期待、有荣誉、有成就感的教育方式。让我们再次来回顾雅斯贝尔斯的一句名言:“真正的教育应先获得自身的本质,对终极价值和绝对真理的虔敬是一切教育的本质。”我们的教育应当培育对真理的热爱、对创造的永恒追求,应当追求向善、勇敢、自由、创新、和谐,应当能够传承并创造着我们的美好文化,应当能够启蒙我们原本混沌的生命,应当为我们当下的和未来的幸福生活而存在。让我们更加关注我们教育本身的发展吧,让它自由地生长,不受外界过多的干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独立,才能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任仲印.世界教育名著通览[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9).

[2] 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长沙:岳麓书社,2006(11).

[3] 张楚廷.教育就是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9(11).

猜你喜欢
教育启示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精神灿烂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以钉钉子的精神打好环保持久战
拿出精神
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学科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
《弟子规》对当代父母进行家庭教育的影响和启发
数字媒介下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育启示
纽曼的大学教育思想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