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前高职数学教学的误区与对策

2012-04-29 00:44卞菊香
科教导刊 2012年26期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误区数学教学

卞菊香

摘要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传统数学教学内容主要是题海战术,而忽略了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忽略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必须从当前高职数学教学的误区入手,进行剖析,研究对策,给当前高职数学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 数学教学 误区 对策 探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误区

1.1 误区一:应试教育,重量轻质

当前的教育由于受目前考试制度的影响,大多教育一般仍是应试教育。为了能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教师一般采用机械式的灌输方法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们在教学中强调机械记忆和重复训练,进行题海战术,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盲目进行繁杂的数量关系计算的强化训练,忽视学生认知上“质”的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得不到全面提高。诚然,熟能生巧,多做题、多训练对知识的理解有益,但只重视“量”,忽略“质”就如同吃得很多,被动吸收,消化不好,让学生常常陷入繁杂的计算之中不能自拔更是错误的。

这些教师却忘了教学具有双边性和互动性,教师的教绝对不能离开或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样明确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对话关系,即教学不是师讲生听,也不是师导生演,更不是师读生记、师尊生卑,而是互动、互学,两者是合作、平等的关系。教师已不再只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而应当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给学生空间自主地去发现去探究,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数学学习中发挥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本身同生活一样,丰富多彩,灿烂绚丽,同时它又是最实际的。现在的数学课变成了“空中楼阁”。应试教育淡化了数学教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1.2 误区二:重“巧解”训练,轻基础把握

在数学教学中,对于某一个题目的解决,思路越来越多,方法也越来越巧,教师会特别引导学生进行奇思妙想,以期产生教学上的捷径,其实这是教学上的第二大误区。“巧解”往往有局限性,实用的范围一般都比较特殊和窄小,换一条件或变一个简单的结论,也就会使之完全丧失解题能力,因此巧解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而基本方法是一种解决题的通法,具有普遍性,指导性,而一味追求巧解,必然缺乏对基本方法的挖掘和相应的训练,从而冲淡和掩盖了对基本方法的渗透。

1.3 误区三:手段单一,教学枯燥

教学问题呈现的方式过于单一是造成教学问答模式化、程式化和课堂枯燥乏味的重要原因。传统教学的“一书、一板、一粉笔”,仍然是目前一些学校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所以许多孩子常常抱怨上数学课,枯燥无味,了无生趣。

2 对策

2.1 对策一:生活是数学能力形成的源头活水

数学是交流交际的工具,是用来反映生活和服务于生活的。这里的“生活”是广大的,包括人生在世的种种生活状况,由生活产生的思想感情,也包括为生活服务的科学技术等等。生活的外延有多大,数学的外延也就有多大。

学习数学海阔天宽,数学无所不在,它在社会科学里,也在课余校外;它在书本里,也在生活中。读书,看报,听广播,文艺体育科技;集体生活,社会实践,参加旅游,甚至交友,谈心,写日记都是数学学习。到生活的源头活水中去学数学,在生活中学数学,数学学习就会永远充满活力。

怎样才能使数学教学同生活密切地联系起来呢?曾有人提出了“立足课内,放眼课外,课内辐射课外,课外拓展课内”的教学主张,这就把课外和课内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看待。所谓“立足课内”是因为课内是数学教学的主阵地,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很大程度上在课内获得,处理课文应在“用好例子,用活例子 ,用足例子”上下功夫,课内的讲是必要的,但讲的方式有多样:或精讲或略讲,或老师讲或学生讲,或只读不讲,或边议边讲,讲也不应满足于讲结论,要讲思维过程,讲要发扬民主,既重求同也重求异,始终想到讲是为了不需要讲。“放眼课外”要求学生带着课堂上学习所得,到生活中去学习数学的实际运用。“课内辐射课外,课外拓展课内”讲的是两者应相辅相成,既让学生带着社会生活经验走进课内,又带着良好的习惯方法走向课外。二者同样重要,缺一不可。

2.2 对策二:重视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学生个性

在教学中,我们往往为了应付考试,只顾着强调统一,标准化的试题和答案,不管学生是否愿意接受,教师只管机械灌输,学生只得机械记忆。教学不民主,保守,僵化,不鼓励探索研究,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尤其忽视学生的创造性。在教学中,没有考虑到学生是一个“有特点的人”,而是用标准答案限制学生,分析问题要得出共同结论,解题过程要一致,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剥夺了他们独立思考的权利。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改变教学的观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具有创造性的人一般具有独立性、自信心、自制力和恒心,而且热情,勤勉,判断能力强,好奇,好胜,具有强烈的鲜明个性。我们应树立真诚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多征求学生的意见,并能理解、尊重、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标新立异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与众不同地分析、解决问题。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当学生的想法是错误时,不要挖苦讽刺,挫伤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应给他一个说明理由的机会,找出闪光点。这样,学生在不断纠正自己错误的过程中发展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这样我们就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开放、民主、轻松、活泼的课堂环境。学生才敢“散开怀抱,让心灵飞翔”。

2.3 对策三: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并无一成不变的模式,正所谓,因材而异,更因“才”而异,多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人差异和思维模式训练,尤其是数学思维的训练!笔者更倾向于数学“新思维”,它更多地去关注是的学生的思维模式和思维习惯,而不再是死做题,做题海式的训练,更倾向于发散的、多元的而不是收敛、单一的思维模式!

数学教学媒体的适当应用。随着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我们的课堂正在变得更加生动、更加有趣,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目前有些学校在多媒体的应用这一问题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有的学校不用,有的学校只在公开课上用,有的学校甚至滥用。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应提倡要根据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科学地、适当地运用教学媒体,以发挥其优越性,而不能因为时新,而在教学中滥用。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除接受学习外,还有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能从实际问题的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改变课堂教学问题的呈现方式,赋予学生以文本角色、给予学生猜想、自问和运用语言的时空,才能实现课堂的高效、有趣和生动活泼。

参考文献

[1] 吴晓义.职业教育教学目标制定模式探究[J].职教通讯,2006(4).

[2] 杨桂元,李天胜,徐军.数学模型应用实例[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6: 106—110.

[3] 唐晓杰.数学课堂教学与成效评价[J].中学数学,2006.2.

[4] 刑春峰.关于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2(4).

猜你喜欢
探究性学习误区数学教学
冬季洗澡的误区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常态化的策略研究
探究性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策略的培养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