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成叶
【摘要】 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抓住新课导入这一环节,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初中数学课堂导入常用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导入;导入方法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也不例外. 一堂数学课上得如何,除了看教师的教学理念、教案预设程度、教学方法以及应变能力外,导入也是其中相当重要的一环. 由于数学学科的高度精确性和抽象性,导致很多学生都觉得数学是枯燥乏味的,提不起兴趣. 因此,一个成功的导入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可以说,一节成功的课离不开一个精彩的导入,导入这个环节,是整堂课成败的关键. 笔者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现将课堂常用的几点导入方法整理如下:
一、联系生活导入法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 新课程标准也强调了数学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数学课堂如果能适时适度地导入真实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利用学生日常的生活为基础,与所学数学知识相联系,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的“平均数”时,考虑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与数据打交道,因此,我采用了联系生活导入新课的方法. 我首先列举了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如:商店每天都要结算一下当天的营业额,每个班次的飞机都要统计一下乘客的人数等,这些都涉及数据的计算问题. 然后,用幻灯片向学生重点介绍了每名学生都曾经历过的“入梅”和“出梅”,即: 气象上的入梅,一般是将初夏季节连续出现6~7天以上阴雨天气、且日平均气温达到22度以上的第一天为入梅日,连陰雨结束之日称为出梅日. 随即提出问题:如何计算其中的“日平均气温”?请同学相互交流,并找同学回答后,引出新课,给出算术平均数的定义.
二、实验导入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应让学生通过实践证明一个解释或推翻另一个解释”.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真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手实验,去探索知识、发现知识,这不仅符合新课标规定的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便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这节内容时,我直接让学生进行四人一小组,通过实验和交流的方法自己探索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规律所在. 有的小组将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往内折,三个角刚好组成一个平角,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有的小组通过画几个不同的三角形,量出三个内角的度数,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还有的小组用二个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从长方形、正方形的内角和为360°,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并牢牢的掌握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规律.
三、悬念导入法
俗话说:“好奇之心人皆有之”. 在教学中精心构思、巧布悬念,是有效导入新课的方法之一. 尤其适用于前后知识相互联系密切的新授课教学,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熟知的现象为基础的前提下,利用悬念激起人的好奇心,使学生欲言而又不能完全解决,能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图形的平移”这节内容时,我引入了南京江南大酒店整体向南平移28米的这则新闻,并提出疑问什么是平移、如何才能使物体平移以及物体平移需要哪些条件?就在很多同学对“平移”这种现象觉得并不陌生,可又对这种房屋既有建筑物做整体平移的工程觉得不可思议的时候,我导入新课内容. 通过提出学生似曾相知的具体实例让学生认识平移,了解“平移”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现象,它不仅是探索图形性质的必要手段,而且也是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以及进行数学交流的重要工具.
四、复习导入法
古人有云:“温故而知新.”对已学过的知识及时进行复习、温习,把温习的过程当做另一节课的开场形式,尤其是对于定理和性质的运用,既帮助学生温习了之前的知识,又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觉得新课的学习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这样便于学生系统地把握知识的结构,并对知识的掌握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同时,也降低了新课学习内容的难度,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单项式乘多项式”这节内容时,考虑到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单项式乘单项式”的内容,因此,我采用了复习导入法. 从叙述单项式的乘法法则,进而去探索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过程,这样的过渡较自然,同时也渗透了一些代换的思想,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理解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算理,体会乘法分配律及转换思想.
总之,新课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演示教具导入法、故事导入法、开门见山导入法,等等. 初中学生容易对新奇、新颖、不平常的事物和现象感兴趣,一成不变的开场白,会使学生感到厌倦,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多研究、多探索,使课堂导入方法常变常新,这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郭荣升.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探讨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24:44.
[2]许有伟.浅谈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导入[J].:23.
[3]鲁骥.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技巧[J].2012,4: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