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归真,追寻有效的数学教学

2012-04-29 00:44王彬
小学教学研究 2012年3期
关键词:内角梯形三角形

王彬

追寻扎实有效的数学教学是当今的热点话题,但在其背后,却透露出一种浮躁、盲从和形式化的倾向。笔者认为,要追寻扎实有效的数学教学,就要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教学观念,摒弃数学课堂教学的浮华,维持数学教学的本真。

一、拓宽“趣”域——喷涌数学学习的活水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动力,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探索真理的前提。所以,兴趣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反思我们的教学就会发现,在学习兴趣的激发上,老师动足了脑筋,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有的老师不能从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为趣设趣,逐渐使学生产生了冷漠的学习态度。所以,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激发兴趣的策略,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去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抓好兴趣的激发。

1.用数学的价值观作尺,衡量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根据不同的需求解决生活问题,凸显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用成功的愿望作引,点爆自信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到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想成功的愿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成功的体验,使每个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过程中,产生获得更大成功的愿望,增强学习的信心。

二、凸显“根”本——演绎高效课堂的精彩

用教材教,是课堂教学的必然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首先就要研究如何有效地使用教材,即认识教材、活用教材、审视教材。然而,不少教师一味地研究课堂的有效教学,却忽视了对数学教材的有效使用。有些教师在上课时让学生合上教材听课,除了布置作业以外,从不利用教材,课堂上有空余的时间,也往往布置大量习题让学生巩固练习。这样的课堂教学往往适得其反,效率低下。

1.吃透教材,适度整合,实现根深本固

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教材虽说是由教育专家精心编写而成的,但由于受人员、地区、环境等条件的影响,不可能适应每个班级。课标提出要能够借助教材的工具性,整合内容、灵活运用,让教材焕发新的活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我们要认真研究教材,吃透编写意图,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哪些内容是难以理解的,哪些是难以记忆的,哪些是容易混淆的,哪些是容易忽略的,然后考虑如何相应地恰当运用与整合教材。

2.以本为本,注重发展,追求枝繁叶茂

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遵循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接受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

一要挖掘空白,补充教材。我们使用的教材留下了诸多空白,在使用教材时,要深入挖掘其中的训练空白,及时补充教材。

二要注重联系,重组教材。数学知识的结构具有较强的内在逻辑性,教学时应抓住每个例题的知识点,找出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建立较为完整的知识系统。

三、明确“导”向——切准课堂教学的脉理

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引导。”所谓“相机引导”可以理解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关键地方、关键时候,针对关键问题,适时巧妙而灵活地启发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加深理解、拓展思路,使学生茅塞顿开、恍然大悟,促使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思维。

在自主学习逐渐成为课堂教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协调的地方。一些教师认为自主学习就是淡化教师的主导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绝对尊重学生对学习的选择,导致教师跟着学生走。也有的教师认为自主学习就是教师要少讲,把时间还给学生。笔者认为,要真正让自主学习落到实处,需要教师的有效引领。教师是否发挥好了导的作用是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课堂是否能奏响“和谐”乐章的关键所在。

1.激活思维,给学生探索的勇气

给学生再创造的机会,使“做数学”的过程更加凸显。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用量的方法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在180°左右,也就是三角形的内角和与180°有关。180°角是什么角?

生:平角。

师:如果想办法能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成平角的话,就可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了。

在这关键地方教师点了一下,学生的思维闸门一下子被打开了。其中不仅有撕、拼的方法,而且还出现了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拼成了直角,将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了长方形,根据长方形的内角和是360°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在这一过程中,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想到用量的方法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毫无问题的,而撕、拼的方法要学生想到确实有些困难,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引导。教师及时介入:“180°是什么角?用什么办法把三个内角拼成平角?”把遮在疑难问题上的一层“窗户纸”点破,给学生提供继续探究的契机和空间。为学生的探究搭建了平台,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达到了教学的预期效果。正如教师让学生跳起来摘果子,学生尽力跳了还是够不着时,教师只需给他提供一个合适的台阶,让他有勇气继续“跳”,而不能直接把果子放在学生手里。否则,学生就永远尝不到成功的喜悦和需要付出的艰辛。

2.相机引导,给学生创造的动力

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后,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图中,直角梯形ABCD的高AB=20厘米,∠1=∠2=45°,梯形ABCD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在解答一道题时,如果遇到了困难,在经过几次尝试后还没有成功,有的学生可能就不愿继续去想而选择放弃。这时教师的相机引导,就尤如注入兴奋剂,能给学生带来创造的动力。如本题要求梯形ABCD的面积,题中告诉了梯形的高,而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各是多少又不可直接求出,确实有一定的难度。“这道题上底+下底和能否求出呢?”在学生的思维受阻时教师的这一点拨,学生茅塞顿开。

这一练习,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学生的智慧得到了提升。

总之,我们应守住一颗平常心,在冷静的审视、沉着的反思中,追求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教学不断创新而又不失本真,这才是数学教学的目标。

猜你喜欢
内角梯形三角形
多边形内角和再探
玩转梯形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梯形达人
三角形分割问题
一类变延迟中立型微分方程梯形方法的渐近估计
三角形,不扭腰
梯形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