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兰 刘宾
【摘要】科技创新与我国沿海区域经济紧密结合,是提升沿海地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项关键措施。文章在分析我国沿海区域经济发展的系统结构、运行环境的基础上,提出从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构建开放式自主创新模式,实现产业在沿海地区聚集发展等措施以推动区域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沿海区域经济 科技创新 发展战略
目前国内外科技的创新发展迅速,促进了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然而,沿海省份经济增长却后劲不足,最大的瓶颈是科学技术落后,创新力度不够。因此,科技进步和创新成为促进沿海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快速实施的关键。沿海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有利于沿海区域实现经济向外循环式发展,打造经济发展的新的战略支撑点,摆脱其对传统发展路径的依赖,培育区域发展新的产业增长点,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进而带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对于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沿海区域的内涵及沿海区域科技创新现状
Hansom(1998年)把沿海区域定义为“大陆或海岛周围空气、海洋与陆地的交界区域”。Beatley(1994年)提出了一个生态学概念:“它是一个转换区域或是一个群落交错区,位于海洋(湖泊)和地域系统之中”。我国《中国海洋统计年鉴》给沿海区域下的定义是指有海岸线(大陆岸线和岛屿岸线)的地区,按行政区划分为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我国的沿海区域是新兴增长区域、功能拓展和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全国重要的新型工业化基地、开放合作的新高地、生态良好的宜居区。
科技投入产出效果难以持续增加。我国沿海区域长期以来的发展主要依托初级工业品,兼营商贸、金融、农业等外向型综合性模式,造成不同工业部门的行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雷同现象。这种模式对新产品研发投入不足,缺乏良好的企业技术积累,技术扩散不充分,产出滞后,难以形成经济增长的持续效应,这不仅造成了科技创新活动的投入产出比持续下降,严重浪费了技术资源,也不利于我国沿海区域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参与国际竞争,发挥沿海区域辐射带动作用。
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不完善。一方面财政对科技创新的投资不足。2010年,我国共投入R&D经费7062.6亿元,比上年增加1260.5亿元,增长21.7%;R&D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1.76%,比上年的1.70%有所提高。与国外相比,无论是投入数额还是投入强度,我国都有很大差距。根据国外经验,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投资,特别是种子期科技企业的融资起着关键作用。另一方面,金融支持力度不够。资本市场发展缓慢,结构单一,风险投资机制不健全,高度集中的银行金融体系从体制上把科技创新排除在信贷资金供给之外,从而无法满足企业在科技创新时的融资需求。
缺乏实现政府、企业、银行三方共享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2010年12月,科技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对试点内容作出明确规定:“推动地方科技部门和国家高新区建立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打造市场化运作的科技企业,为企业提供综合服务”。企业信息获取难度大、成本高一直是制约科技创新的主要瓶颈。由于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尚处于萌芽起步阶段,总体发展水平较低,较难适应信息流、技术流转移的需要,加之没有建立功能强大、健全的物流渠道,增加了平台高端创新的难度,而且目前政府、企业、银行三方流通的相当部分信息是具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固有特征的软信息,其内部化现象较为严重,即不能按标准化办法收集、处理和传递,其信息往往不能进行定量、编码传递,进而造成政府、企业、银行之间信息的严重不对称,企业科技创新的主动性大大降低。
企业产权不清,技术人才短缺。目前制约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是如何让技术和管理等智力要素参与企业产业化的股权分配,虽然政府颁布了《专利法》、《技术合同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和《科学技术进步法》等相应的法律法规,但是由于执法和违法的查处力度相对较差,造成我国沿海区域技术交易市场单一化形式严重、技术市场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健全、名不符实。另一方面科技人才缺乏,在当今技术革新快速发展的时代,科技人才是现代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其作用尤为重要。但是我国科技人才数量不足,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也相对较低,更为严重的是中小型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对于各类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缺乏吸引力,在人才竞争上处于明显的劣势,这类问题不从根本上予以解决,技术创新的环境难以净化,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可能性将大幅度降低。
我国沿海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构建沿海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完善开放式自主创新模式。首先,重点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执行好国家支持企业的优惠政策。推动和落实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科技园区财政、金融、人才等重点政策,加强监督和控制。其次,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形成具有网络化、社会化、专业化特征的科技中介体系,提供高效、优质的运行机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再次,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科技金融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关联的新机制。经济社会发展与企业科技创新紧密联系的长效机制。政府要建立协同机制,支持企业、科研院所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创新,为沿海经济发展提供技术和资金保障,实现技术链条与资本链条的双重对接;而企业要进行面向市场的产品和技术研发,并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提高对科研院所创新成果的利用率;科技金融要通过深化改革,建立起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促进沿海区域发展的新模式。
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实现沿海区域产业的聚集发展。实现沿海区域产业的聚集,必须构建沿海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带,实现沿海区域空间布局和时间布局的明细化、体系化、层次化。一是建设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带动的工业园区,承载国家新兴产业,打造具有地区特色的增长极和特色产业;二是提高沿海区域产业的聚集发展、通过其辐射和带动作用,汇聚人、财、物等资源;三是加快发展以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为特点的循环经济,步入以产业集群促产业特色、以产业特色促产业集群壮大的良性循环发展道路;四是沿海区域产业要发挥重视临港聚集的示范带头作用,通过产业链延伸与对接,节约成本、提高运营效益,增加产品附加值。通过在临港地区发展集中、优质、循环、生态、高效的产业及相应服务业,提升产业的整体科技发展水平。
构建科技创新平台,支撑沿海区域经济发展。构建支撑产业升级的技术创新平台,首先,需要公共服务机构能够发挥加快技术研发、强化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带动的作用;吸引从事科技风险投资、技术担保的风投机构,强化科技金融支撑力度;地方和政府共建新型科技中介组织,为科技型企业创新和沿海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前提条件。其次,构建面向科技型企业的信息服务平台,搞好科技信息资源的开发、综合、利用,实现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共享。第四,积极建设科技招商与合作的保障服务体系,有效整合国内外优势资源,为沿海区域提供强力支撑。
积极培育壮大高新企业,大力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市场的主体是企业自身,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更是来源于企业的创新动力。一是分批次分阶段孵化一批起点高、特色鲜明、环境应变力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培育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发展方向的科技型企业;建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重大核心技术成果转化能力的产业园区,为科技成果产业化创造平台。二是充分发挥国家和地区科技政策的先导作用,大力发展具有关键技术和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积极推进关键性技术自主研发和应用能力。三是积极鼓励政府、企业、银行、科研院所开展复合式合作,着力研究解决科技企业发展中的制约性技术。
加快科技引资力度,实现跨地域、跨部门的合作。加快科技引资力度,推动科技在沿海区域内的流动和合作。科技引资工作要形成以区域集中、特色突出、成效明显、多方互惠的科技创新平台和实施措施,逐步形成我国产业集群的流动、联合、开放、竞争的高地;实现沿海区域政府间的信息、技术的自由流动及共享,积极推进产业引资、定向引资、专业引资等系列科技引资和合作;深化与政府、企业、银行、科研院所的复合式合作,实现多方的经济合作、技术开发、信息共享,彻底解决沿海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沿海地区产业发展,必须依靠自身的比较优势和特色,利用内外有利因素,结合自身的基础和实际进行创新,联合攻关,共同建设具有显著优势的沿海经济产业带,形成具有沿海经济发展特色,并以此带动整个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作者分别为河北金融学院教授,河北金融学院河北省科技金融重点实验室讲师;本文系河北省科技厅2010年软科学研究计划指令性项目“依靠科技创新促进河北沿海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部分成果,项目编号:10457206D-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