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情境中动起来

2012-04-29 01:13王玮
教育教学论坛 2012年44期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激发兴趣运用

王玮

摘要:历史不能重演,但历史课堂教学可以通过创设有效的历史情境让历史“重现”。运用材料情境,让学生感知历史;创设虚拟情境,让学生体验历史;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历史。如此,让学生身临其境,在历史的课堂上,激发兴趣,培养能力,真正动起来。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运用;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51-03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采用各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创设历史情境,力避“教”和“学”的单纯相加,追求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实践欣赏者、引导者与促进者的角色,形成生机勃勃的课堂,业已成为每位教师的理想。黄德权老师对《经济发展和重心南移》(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的讲授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由于初中生活泼好动,善于想象乐于探究,黄老师采用了直观有趣的历史资料,精心组织教学设计,创设一个个历史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动起来。

一、运用材料情境,让学生感知历史

创设材料情境是指教师运用历史图片、史料、FLASH动画、视频资料等,把本不能再现的历史情境,真实地或近似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得原本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让历史本身的魅力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各种形象直观的信息作用于学生,必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历史思维,从而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镜头一】教师:在2010的上海世博会上,中国馆有一镇馆之宝,人气极高,每天参观者络绎不绝。(展示材料:《清明上河图》局部)让我们来仔细看一看《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的汴京城,你看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来往客商市民,络绎不绝,既有本地的车马,也有外来的驼队,汴河上还停靠了无数大小船只,这些说明了什么?学生:人来人往,商业繁荣,经济发展……教师:说得好,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正说明了宋代社会的繁荣。(展示材料:《清明上河图》细节图多张)教师:仔细观察这些图,宋代居民的餐桌上都有什么呢?学生甲:我看到集市上有卖米的、卖肉的、卖水果的,宋代市民吃的东西应该很丰富,有鱼有肉,瓜果蔬菜,应有尽有。教师:观察很仔细,分析得很有道理。(展示材料:占城稻、煤炭、宋代五大名窑和景德镇的精美瓷器的相关图片及材料)教师:再看这些图片,想一想宋代居民可能吃哪种主食?又用什么生火做饭和取暖?使用什么器皿呢?学生乙:占城稻的生命力强,已在黄河流域种植,水稻可能已成为北方人民的主食之一。学生丙:煤炭的开采量很大,书上的那段材料也说明煤已经是宋代市民普遍使用的燃烧材料,宋代人烧煤做饭和取暖。学生丁:瓷器制作技术高超,宋代人日常用具应该多用瓷器。教师:说得太好了,说明我们同学预习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了。教师:京城内外如此热闹非凡,每天的交易量必定十分惊人。(展示材料:“北宋都城汴京城内外遍布商店铺席,还有定期的集市贸易……‘每一交易,动即千万。”)教师:由这段史料看,汴京是一个消费型城市。那么在金银铜铁等重金属货币流行的古代社会,沉重的金属货币必定会给大宗交易带来困难。今天我们往往习惯于刷卡消费,因为它方便快捷,那么宋朝人又是如何克服沉重的金属货币所带来的困难的呢?(展示材料:交子、会子、关子等图片)学生戊:纸币。……这一环节中,教师大量展示虽源于课本而又比课本更加生动直观的图片和材料给学生。诸如,《清明上河图》的细节图,占城稻、煤炭、宋代五大名窑和景德镇的精美瓷器,以及交子、会子、关子等相关图片,还有一些文献史料,其中蕴涵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学生通过《清明上河图》的细节图,可以观察到汴京城商业很繁华以及城内百姓的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情况;学生通过观察占城稻、煤炭和瓷器的图片,知道了宋代农业的发展和手工业的进步;学生还通过观察交子、会子等图片,了解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进而探究纸币出现的原因和影响。从读图研史的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观察图片的能力和分析史料的能力。在教师设置的材料情境中,学生仔细观察,积极讨论,求知的欲望、好奇的心理和解疑的要求被充分激发出来,其间穿插教师的及时点拨,使学生能更加深入地感知历史。

二、创设虚拟情境,让学生体验历史

历史学科由于其过去性的特点,很难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如果在课堂上创设新颖恰当的情境,则有利于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并引发其自主探究,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一定会使学习活动生动有效、事半功倍。

【镜头二】教师:假如你是一位阿拉伯商人,久闻“瓷之国”的美誉,也为了追求财富,踏上开往中国的商船。经过长途跋涉,历经风险,终于在南宋时期某年到达了中国,作为外国客商,有哪些港口可供停靠呢,你会选择哪个港口呢?请说明理由。学生甲:如果我是那位阿拉伯商人,我可能会去广州、泉州,或者明州,因为宋朝政府为了鼓励海外贸易,在这些港口设置了专门管理和方便海外贸易的政府机构——市舶机构,还有专供外商交易的场所——蕃市、专供外商居住的地点——蕃坊,以及专供外商学习汉语的学校——蕃学。学生乙:如果我是那位阿拉伯商人,我可能会去泉州。因为课文中小字部分介绍说泉州港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还有那张沉船图片说明能拥有这么大商船的港口,商业贸易肯定很繁华。学生丙:如果我是那位阿拉伯商人,我可能会去临安。因为临安是南宋的都城,有一首诗这样说:“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临安)作汴州”。南宋都城临安的繁华一定不比北宋都城汴京差。这一环节中,教师通过创设阿拉伯商人来华选择停靠经商港口的虚拟情境,营造了一种历史氛围。学生则通过角色体验,对历史进行积极探究,尝试去解决疑难。学生甲运用课文中有关宋朝政府鼓励贸易的诸多措施,诸如市舶司、蕃市、蕃坊、蕃学,做出去到广州、泉州或明州的选择;学生乙通过课文中的小字内容中有关泉州港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港口之一的补充说明,以及对考古发现的沉船图片进行分析,做出去到泉州的选择;学生丙回答得更妙,他运用已有的文学功底——诗歌,做出去到南宋都城临安的选择。在教师创设特定的虚拟情境中,学生带着兴趣去参与,带着情感去体验,带着疑问去思考。在学生自主探究和角色体验中,学生体验了历史,学会了把众多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在不经意中掌握和巩固了知识,还培养了综合概括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此外,更让教师欣喜的是,学生利用自己的语文知识解决了历史问题,意外地实现学科综合,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三、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历史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学习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应从提出问题开始,分析问题中发现,解决问题后结束。教师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探疑和解疑的精神,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全面提高其人文素养。

【镜头三】教师:现在穿越剧很是流行,我们也可以玩一次穿越,如果你身在南宋,你会选择前往东京,还是前往临安?请说明理由。学生甲:临安,因为南宋时南方比北方经济发达。(由此引出经济重心南移的话题)(展示材料:战国经济图、唐朝经济图和宋朝经济图)教师:请仔细比较这几幅不同时期的经济分布图,看出什么变化了吗?学生乙:战国时期北方经济发达;唐朝时北方依旧发达,但南方有发展;宋朝时南方比北方发达……教师:说得很好。所谓经济重心是指经济技术较为发达的地区。从这几张图来看,全国的经济重心不断南移,在宋代时已经从北方转移到南方,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展示表明经济重心南移原因的四组材料。材料一: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战,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破坏。五代之际,黄河流域政权更迭,战乱不已。其后,北方历经靖康之难,宋金对峙……战乱不休。材料二:吴越王弘俶募民能垦荒者,勿收其税,由是境内无弃田。……国人皆悦。——《资治通鉴》第二百八十八卷。材料三: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材料四:西汉时,南方人口2470685人,占全国人口19.8%;唐朝时,南方人口3920415人,占43.2%;北宋时,南方人口11224760人,占62.9%。)教师:仔细读懂材料,看看你能不能从材料中读出有效信息,来解释经济重心为什么会发生南移?学生甲: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黄河流域战乱比较多,北方经济遭到战争的破坏。学生乙:从材料四中看,从西汉到北宋,北方人口大量南迁,这样就把黄河流域的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带到南方,当然促进了南方的开发。学生丙:材料三说南方的自然条件比北方好。学生丁:材料二说南方政府比较重视农业生产,采取措施鼓励人民生产,赢得人心。……此环节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思索,步步深入。通过巧妙设置问题,引出本课教学重点亦是难点的内容——经济重心的南移。继而展示战国、唐朝、宋代经济发展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在得出中国的经济重心不断南移的结论后,接着设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再结合四则材料,引导学生论从史出,最终完成对经济重心南移原因的探究。教师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点燃了学生的思维火花,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通过回答得既具有启发性又难易适中、有兴趣又能知难而进的问题,既掌握了新知,又培养了多方面的能力。

其实历史课本身很有趣,所有的历史课都可以上得很精彩。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恰当地创设情境,可以把教材用活,把学生激活,把课堂变得生动,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教无定法,相信经过不断的尝试和创新,情境教学法一定会给历史课堂教学注入更加持久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情境教学法激发兴趣运用
培育情感之花 铺就成功之路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小学英语课堂情境教学法探讨
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