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朋举 罗乐
摘 要 问题解决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学习,对于学习者学习、探索新知识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随着信息加工理论的发展,研究者对问题解决教学的策略的认识也不断深入,提出了探索式教学策略、协作式教学策略等。当前问题解决教学的策略研究中还存在问题解决的相关概念不很清晰、实证研究不足、策略的有效性还须完善等不足。
关键词 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The Strategies to Implement Problem-solving Teaching
LU Pengju[1], LUO Le[2]
([1] Sichuan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73;
[2] Sichuan College of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 Chengdu, Sichuan 610081)
Abstract Problem-solving is a higher level of learning, it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learners to learn, explore new knowledg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 the researchers teaching of problem-solving strategy of deepening our understanding, proposed to explore teaching strategies, collabora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The current problem-solving strategies of teaching problem solving, there are still such deficiencies as not very clear concepts, lack of empirical research, policy must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and so on.
Key words problem-solving; problem-solving teaching; strategy
1 问题解决教学
1.1 问题解决
早在2000多年前,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就通过“产婆术”引导学习者学习,这是最早的问题解决。威廉·詹姆斯最先对问题解决作出界定。自美国20世纪80年代提出“把问题解决作为学校教学教育的核心”以来,关于“问题解决”的教学理论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高度重视,并在教学实践中得到积极的回应和研究。
问题解决属于学习的较高层次,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把问题解决列为有意义学习的第五级,仅低于创造型;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把“解题”作为培养学习者数学才能、教会其思考的一种手段和途径。以后研究者对于什么是“问题解决”有着不同的见解。但基本都认可问题解决是创造性的一种表现,在这个过程中都有体现有寻求问题答案的途径和方法,是学习者在实际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体现。
1.2 问题解决教学
在我国开展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更明确地提出了基于问题解决进行教学的理念。目前,学术界对问题解决教学有不同的认识,有的认为是自然教学的一种表现形式,有的认为是教学表现的一种形式,有的认为是教学的一种过渡形式,但都是从某一侧面看待问题解决教学。笔者认为问题解决教学主要是基于问题解决的方式来建构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进而促进学习者的主动发展。所以,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应给学习者提供问题情境,教师和学习者共同构建“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
因此,问题解决教学可以概括地认为是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将先前已获得的知识用于新的、不熟悉的情境的过程。具体地说,问题解决教学是教师在学习者现有知识背景基础上,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习者经历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加深了解知识产生和获得的全过程。
2 问题解决教学的策略
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问题解决教学策略逐步得到认同,此类教学策略强调发挥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调动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习者自主探索、自主发现。“问题解决教学的策略”强调教师在问题解决教学中要讲究策略。陈勃、申继亮提出了四步启思教学策略,该策略鼓励学生在与教师、同学的不断对话中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具体教法包括熟悉化、群体内问题解决、群体间问题解决、个人问题解决。①
除了支架式教学策略、抛锚式教学策略、随机进入教学策略等,近些年来,研究者又提出了一些问题解决教学的策略:
2.1 探索式教学策略
研究者认为学习者自主的探索学习对于问题解决也是非常有帮助的,特别是对于结构不良问题。问题解决教学以“问题”为起点,以“探究”为过程。探究主要是教师不把概念和认知策略告诉学生,而是创造出一种情境,让学习者通过探索发现这些策略。
(1)情境设置策略。首先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这是学习者自主探索的重要前提。问题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习者的现实生活,符合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并创设与学习有关的问题悬念,以此引导学习者独立思考,激发学习者对新内容的求知欲望,让学习者在最佳的探索状态下进行学习。
(2)主体参与策略。这种策略强调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学习者的学习,达到解决问题。在实施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提供必要的探索线索。②提供充分的探索时间。③提供有效的学习方式。
(3)开放式教学策略。这种策略就是为学习者创造一种宽松、合作的学习氛围,结合问题给学习者自主选择的机会。Internet的普及为问题解决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工具,张大均教授等认为基于Internet的探索式教学策略是由某个教育机构(如中学、大学或研究机构)提出一些适合由特定的学习者来解决的问题,并通过Internet向学习者发布,要求学习者解答。与此同时提供大量的、与问题相关的信息资源供学习者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查阅。另外,还设有专家负责对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提供帮助。并认为基于Internet的探索式学习有四个基本要素,即问题、资料、提示和反馈。②
探索式问题解决能有效调动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使学习者从传统意义上的被动接受状态转变到积极主动的状态。
2.2 协作式教学策略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文化背景下,通过与他人的协作来建构必要的知识的。对于复杂问题的分析解决,采用协作式学习更有效。协作式教学策略主要是基于合作学习而产生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组内成员责任明确,以完成共同任务为目标的互助性学习。
在协作式教学策略中要注意几点:首先,问题的设置是关键。问题的设置要符合学习者的年龄特征与知识水平。并且要简捷,一个问题不能太大,大的问题要细化,以问题组的方式展现。同时,问题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以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并且问题表述必须十分明确,使学习者能够有效开展活动。
其次,恰当指导是保障。学习者协作学习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而要深入到小组中,了解合作效果、讨论焦点、认识过程,以便恰当进行调控,引导点拨疑难处,指导困难学生,帮助他们总结方法。
最后,及时评估和反思是动力。教师要针对学习者学习任务和协作方面的情况给予小组成员正确的、及时的评估,让学习者参与到总结和评估中来,进一步改善协作的效果。张大均教授认为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策略主要有:③促进正确表征问题,指导寻找有效解题的类型,总结思路,反思结果。
此外,研究者还认为问题式学习的策略还有自主—合作循环学习策略,考虑到学生有时对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不能一次完成,也可能在开始时对问题的理解存在偏差,需要再次分析问题、确定问题的要点。要再次分析问题、确定问题的要点。施瓦兹等人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自主—合作循环学习策略。国外有研究者强调目标(获得、组织、分析、学习)在问题解决方法中的重要性。
3 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3.1 问题解决教学的策略的含义需明确
现有的许多研究,如数学学科中的问题解决,更多地只是针对某一问题或某一类问题,使学习者获得了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但对于学习者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出现的情感、意志等方面的目标考虑较少。正如张大均教授等认为,目前大多数的问题解决教学仅仅停留在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的目标只是为了某一个具体问题的解决,以实现某种知识的应用或者获得某种新的知识,指向的是教学的物质性目标。而忽视了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来激发学生思维,改善其认知结构,提高其学习能力,重视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体会等功能性目标。④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明确。
研究者还需要明确“问题教学”、“问题解决教学的策略”和“问题解决策略的教学”。笔者认为这三者是不同的。“问题教学”以研究教师如何 “教”为主。而“问题解决”更多的是一种研究学生如何“学”的。其中“问题解决教学的策略”强调教师在问题解决教学中要讲究策略。“问题解决策略的教学”要求教师教给学生有效的问题解决策略,尤其指教给学生恰当的思维策略。这三个概念也是在问题解决教学中需要明确的。
3.2 问题解决教学的策略的实证研究有待深入
当前,对于问题解决教学的实证研究存在着相关研究不能有效整合,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相脱节;对于结构良好的问题解决教学探讨较多,结构不良的问题国内研究的不多,这可能与国内比较重视考试有关;对学生研究的多,对教师研究的少。这些都造成国内对于问题解决教学的策略的实证研究较少的原因。
针对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中的问题解决教学如何进行,就显得极为重要。强调学习者的主导性固然重要,但不能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问题解决教学是教师在学习者的现有背景下,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习者经过一系列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获得知识和迁移知识。
3.3 问题解决教学的策略的有效性
对于问题解决教学来说,其研究内容不但要结合先进的教育理念,如主体教育、合作教育、创新教育等,还需要考虑其研究内容的适用性。其形式不仅仅是研究单一的问题解决策略训练,还要涉及学科的渗透等多方面内容。并且要尽量使问题解决教学的研究朝本土化方向发展,建立起自己的理论体系。
这方面的不足具体表现在:一是在问题解决教学实践中,过于重视各种具体的解法技巧,过多寻求同一问题的巧法妙解,忽略了对问题解决基本技能和思维方法的训练,以及对其它教学目标的追求;二是把问题解决教学误认为“题海战术”,采取题型归类的教学法,要求学生按照例题的解法去大量做题,没有培养学习者真正的问题解决技能;三是教学模式单一,重在掌握知识,缺乏多种教学模式的互补融合,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创新、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未来的研究需要关注多学科、多教学模式的融合。
注释
① 陈勃,申继亮.指向问题解决的教育思路[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5:51-53.
②④张大均,王映学主编.教学心理学新视点[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350,361,364.
③ 张大均著.教学心理学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