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语文探究式学习方法初探

2012-04-29 02:04:10梁英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2年6期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初探教学

梁英

【摘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学生进行探究的真正意图,是要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本文从立足课堂,让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探究式学习是兴趣的起点、探究式学习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能力得到升华等方面来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

【关键词】教学;探究式学习;初探

由于深受应试教学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学往往出现“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许多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往往死抠教材,死抠课标,对教材作肢解分析。他们把每篇课文所涉及的知识点一一罗列,把课标上的“标准”硬塞给学生。甚至要求学生像背古诗文一样一字不漏地背出来。不允许学生“越雷池一步”。由于长期地接受这样的训练,上课时学生只知道死记硬背,导致思维僵化,不会学习,更谈不上有创新能力。教师应该更新教育观念,帮助学生在开展有效的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求,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是一种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比起传统的教学,它更能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具体做法:

一、于无疑处设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探究式课堂教学应变“接受学习、机械学习”为“主动参与、合作学习”。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有些教师会这样想:探究式课堂教学不就是多几个假设,多提几个为什么吗?其实不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从某种意义上说,科学始于问题,科学的本质上是一种解题活动,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载体。如以《杨修之死》作为探究时,若问题是:文章写了杨修几件事?这些事表现了杨修什么性格?等等,这样的问题太简单,教师就应该对学生加以引导,学生很快就能提出比较有深层次的问题。如杨修之死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深层原因是什么?对杨修的所作所为如何评价?杨修之死对你在为人处世上有什么启发?

二、于有疑处设疑,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具有发散性思维是学生具备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教师通过对文章中有疑处设疑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在学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①“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思维模式有什么弊病?②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③发挥创造力的关键是什么?你有这方面的经验吗?④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依据是什么?你打算怎样做一个富有创造精神的人?在教师多个设疑、循循善诱下,学生比较、讨论,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可见突出重难点处设疑,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疑,利用知识的“增长点”架设由已知通向未知的桥梁,对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起到积极的作用。对于第一问学生的答案基本一致。对于第二问,学生争论不休,通过讨论、探究,基本形成一致的意见。同学们要要从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通过多次训练,能够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促使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三、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的情境联系着学生的认识、动机、兴趣和信念。良好的情境使学生产生良好的情绪,促使学生的思维主动和自觉地参与教学活动,并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兴趣。而兴趣对激发智力因素,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学习的良性循环起着关键作用。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奖励竞争之类的外在刺激。”因此创设良好教学情境,促使学生积极自动地、自由地(而非迫于外接压力)去想象、思考、探索,去解决问题或发现规律,并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表现为对于知识的渴求,对于客观世界的探索欲望和激情,发现规律的兴奋以及对于教师的热爱。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教学情境的关键在于科学、艺术地处理教学内容,唤起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比如在开始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停留在课前某些活动的刺激上,头脑里还有兴奋的余波,这时老师应迅速组织好教学活动,把学生的注意力尽快集中到课堂上来,新颖别致的课堂导入设计,容易引起学生对新知识内容的兴趣,从而将学生尽快引入新的教学情境之中。例如,在《背影》时,先讲述一个在“温州动车事故”中发生的一个真实故事。一位父亲在火车翻车的瞬间,护住儿子的故事,引出父爱这个主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又如,在上《猫》这一课时,可用问题导入:“你家养过猫吗?”“你喜欢猫吗?”再如,在学习《奇妙的克隆》后,开展同意克隆,反对克隆的辩论会:①你怎样看待“克隆人”?推广克隆技术好吗?②假如有一天,你被“克隆”了,面对你“自己”,你会怎样做呢?

四、鼓励学生比较、分析,提高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语文学习何尝不是这样。比较法在语文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是语文课的特点所决定的。运用比较法就是把这一语文事物和另一语文事物进行比较,尤其是充分利用各地的乡土语文事物同其他语文进行比较,从而获得新的语文知识,形成新的语文概念。现在,比较法不仅在教学、总复习中被广泛应用,而且在各级各类命题考试中也常出现。在语文学习中,以选择同类语文事物的相似特征作比较最为常见,目的是有利于减少头绪,减轻学生负担。

如通过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与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对比;问题设计:①两篇文章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②两篇文章都属山水游记,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为何不同?又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对比阅读:①两篇文章都写了观景时的感触,请找出有关句子。②比较两篇文章所写景物的不同点,写这些景物的作用是什么?③两篇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通过这样的比较、分析,达到了强化学生理解,提高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

总之,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十分有利于改变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语文实践能力。新世纪迅速发展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以人类的信息接受能力和处理能力为模拟对象,为语文教学的探究学习、发现学习提供了技术领城和实践领域的有力支持,并展现出美好的应用发展前景。

猜你喜欢
探究式学习初探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50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东方教育(2017年19期)2017-12-05 15:14:48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唐山文学(2016年2期)2017-01-15 14:03:59
浅谈化学课外小组活动
初中历史探究式学习的教学途径
考试周刊(2016年89期)2016-12-01 13:27:43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烟基项目管护模式初探
商情(2016年40期)2016-11-28 11:12:59
分层、过滤、循环教学法初探*
新一代(2016年15期)2016-11-16 17:34:11
高中地理探究式学习的探索与实践刍议*
新一代(2016年15期)2016-11-16 16:17:50
尾矿库排洪系统封堵技术初探
企业导报(2016年10期)2016-06-04 12:2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