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勤
现在很多农民来到城市,成为城市的新市民,他们的孩子在居住地接受国家义务教育。他们的到来使一些处在城市边缘的学校生源结构发生了变化,也给教师带来了教学上的困惑。他们长期居住在教育改革相对滞后的农村,跟随父母来到城市后进入教学很不规范的希望小学,升入初中后,我们发现要想达到新课标的标准,特别是阅读方面的标准是很困难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第七条指出:“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七到九年级的目标之一就是: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样的阅读量对学生来说就像天文数字,那么学生的阅读现状是怎样的呢?我们应该采取何种措施来改变这种状况呢?
一、学生阅读现状
拿我所在的学校为例,我们对七年级的100名学生进行了阅读情况的调查。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阅读时间和环境是基本可以保证的。但是学生本身对阅读的兴趣不浓厚,阅读量少得可怜,更别说阅读计划了。这种现状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呢?我认为:
(一)大环境的影响:快餐文化的流行造成学生观念的偏差,以前从书上能习得的内容,现在同样能从大众媒体中获得,所以没必要再去读书。网络信息量巨大,充斥着浅薄的世俗文化,人们习惯于通俗的片段阅读。对于名著这类需要思考才能读懂的作品,当然就少有问津。
(二)小环境的影响:现行的教育体制使老师和学生一起远离了阅读。对于广义的阅读,现在并不受重视,语文阅读类书籍,大多被冠以“训练”、“教程”的名目,充满功利性。阅读往往就等于阅读教学,围绕课堂内容展开,这种带着功利性的课内外阅读,很难适合青少年的成长需要,倒成了他们的困扰,阅读不再是享受,兴趣也随之消失。为了应试的阅读教学没有真正教会学生阅读,学生也没有掌握阅读方法和技能,阅读的意志品质薄弱,所以学生在离开课堂后不会去运用阅读能力汲取精神营养。
二、思考和策略
面对学生阅读现状,我的思考是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教之以阅读方法,才能改变这种现状,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需求的内驱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而且,学生对阅读具有深厚的兴趣,本身就是课外阅读实践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为了达到《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要求,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1.环境激发: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对读书有过一段精妙独到的见解:必须如蜜蜂采蜜,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只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且枯燥。学校、家庭、社会都要积极为学生创造阅读环境,保证孩子汲取更多知识,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对于新市民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首先,要让家长配合。可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学生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在生活中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多买适合孩子的书,经常带孩子去书店,等等。其次,对于学校和班级而言,创造读书环境的做法很多。如:尽可能地提高学校图书馆的利用效率,多组织学生利用图书馆查找所需信息,等等。
2.教材激发:教材内有很多好文章,在课内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读相关的材料,学生是最感兴趣的,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外补充阅读材料,向学生推荐优秀作品。《新课标》建议的初中学生阅读的文学名著大多与教材链接,如课文《在烈日和暴雨下》与《骆驼祥子》,教师教这篇课文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骆驼祥子》的阅读兴趣。
3.课堂激发: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鼓励学生质疑。学生“主动介入”的状态,正是由被动阅读转化为主动阅读的最佳心境。从字斟句酌这些浅层次的阅读,到对作品的内容与思想感情质疑的高层次的阅读,教师适当地加以引导,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动口、动目、动脑,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4.活动激发: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不断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要经常开展各类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利用息会交流所摘录的好词妙句,举行班级赛诗会,评选“故事大王”,摘抄本展评,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谈天说地、谈古论今,等等。
5.教师激发:读书能开阔学生眼界,使其从中得到美的陶冶,趣的享受,理的滋养。语文老师首先要热爱阅读,当老师的妙语连珠、侃侃而谈、声情并茂都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激发;在阅读中教师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强烈感染力,好似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起了学生极大的阅读兴趣。一旦兴趣培养了,不仅眼前受益,还将终身受益。
6.读写激发:要重视读与写的结合,以写促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老师要重视读与写的结合,要求学生每人都准备一个积累本或者读书反思本,并自取一个名字,记下课外活动阅读中的理解感悟,积累下阅读中遇到的优美文辞,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应组织学生定期相互交流赏析。老师在指导学生的时候也要注意督促检查,使学生持之以恒。只要学生养成了习惯,有了毅力,通过一年或几年的训练,就一定会积累下丰富的素材,下笔流畅、妙笔生花。
(二)传授方法。读书有了方法,就像拿到了知识宝库的钥匙。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把阅读课文的方法应用到自主阅读中去,让学生动眼、动手和动脑,独立活动,并且做到举一反三,驾轻就熟。
1.圈点勾画阅读法:可边读边做摘记,或作圈点、旁批,做卡片,写心得,改写等,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2.对比阅读法:把两个读物或同一读物中两个不同片段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对著作的诸多要素作出比较、评价。动用默读、速读、精读等技巧。
3.浏览式阅读法:叶圣陶先生曾说:“如果只注重精读,而忽略略读,功夫只作了一半。”对于作品中的非重要情节,以快速阅读的方法浏览,随意获取信息。
4.精读式阅读法:对作品的重要细节、关键情节、话外之音,静心细读,慢慢品味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等,以获取一定的认知或情感体验。
5.创造性阅读法:以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新见解,从而有所创新为目的的阅读,阅读中绝不把原著奉为神圣,在精读和研读的基础上,勇于质疑,大胆创新。
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阅读就能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