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语言教学 加强语言积累

2012-04-29 14:07温应朝
甘肃教育 2012年7期
关键词: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教学

温应朝

〔关键词〕 新课改;语文教学;语言积累;语文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07—0062—01

新课改实施以来,广大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课改中,改变教学方式,大胆尝试,积极探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是,也有一些教师还没有真正领会新课改的实质,忽视语言教学,把语文教学固定成了“快速浏览——小组讨论——学生评价——拓展练习”的简单模式,没有了语言的感知、积累,学生语文能力的持续发展也就缺乏“后劲”,语文素养的提高也就成了子虚乌有。只有加强对语言积累的指导,使学生不断地积累和丰富语言,才能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注重语言知识的积累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明了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所谓“统一”,应该是在语文工具价值的实现过程中体现人文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也可以理解为三维目标体系的统一。新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下有“设计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纬度是互相融合的。在“过程”中运用恰当的“方法”,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把握“情感态度”,实现“价值”。在三个维度中首先提出“知识和能力”,说明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出发学习知识是必要的,关键是看教师让学生掌握什么样的知识,怎样让学生掌握知识。无论从阅读角度还是从写作角度讲,语文课当然首先是指导组织学生掌握适当的语言知识。因为只有语文的“工具性”实现,才可以同时实现其“人文性”。

二、把握语文课程特点,提高学生素质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要充分感受、体会作品的人文内涵,受其熏陶感染,就应该根据语境揣摩语句的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例如,要准确把握《沁园春·长沙》中“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这句,回想革命岁月的豪情,就得理解“峥嵘”这个词:原形容山势高峻,这里形容岁月,是不平凡、不寻常的意思,将无形的岁月化为一座座有形的山峰,新颖形象,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感。

新课程标准强调“高中语文课程应该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继续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语感和思维的发展”。可见,高中语文教学如果不继续关注学生的语言感知、领悟、积累、运用,是不利于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的。要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既要着眼于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的培养,甚至良好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培养,又要落实语言教学,提高语言的素质思维。

三、提高学生把握、运用鲜活语言的能力

要使新课改落到实处,就要让学生接触大量的语言材料,培养语感,增强积累。语文阅读教学如果轻易抛弃语言的感知体会积累,其阅读的过程多是丢失了语言的感受与品味,而直奔主题的功利性阅读。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很明显是不利于新课改的落实的。真正的阅读教学,在探讨内容的同时,必须咀嚼语言,推敲语言,品味语言,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自己独特的体验,从思想内容到语言形式,从语言形式再到思想内容,阅读、思考、体验、感悟,真正读懂,把握真谛。

用初中生的语言反映高中生活,是故步自封,不合时宜的,高中生应当有自己的语言!学生从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失为积极主动学习语言的途径,当然,语文教师利用有利时机抓一抓语言教学,帮助学生积累语言,也很有必要。没有丰富鲜活的语言,仅靠义务教育阶段积累的词汇,是很难从根本上提高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的,也很难在高考作文中出彩而获得高分。

编辑:郭裕嘉

猜你喜欢
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教学
从“听说读写”到“语思审文”——从周丽蓉老师《开学第一课》实录看语文能力的培养
在“闲书”阅读中培养语文能力——儿童“闲书”阅读指导例谈
让学生真正采到“语言的花蜜”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的探究
应用型本科人才语文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小学生语言积累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