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平民技术”的高效网络化学习

2012-04-29 00:44张霞郑小军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2年8期
关键词:微课程

张霞 郑小军

摘要:本文基于作者多年的网络化学习研究与实践,提出了支持高效网络化学习的三大“平民技术”:教育博客、网络公开课和微课程(数字故事),并总结了它们为网络化学习带来的成效。教育博客能够以低门槛构建“知识网”,以低成本编织“人际网”,以低消耗进行“知识推送”;网络公开课则能实现零投资的高质回报和零移动的全球定位;而微课程则实现了微内容与大视野的结合、微时间与大智慧的结合。

关键词:平民技术;网络化学习;教育博客;网络公开课;微课程

在学习的征途中,我们从web1.0的单向学习时代大踏步跨入了web2.0的双向交互学习时代,目前正在进入web3.0的社会化学习时代。身处学习型社会,每个公民都是终身学习者,迫切需要掌握一些简单易学的“平民技术”来开启网络化学习的大门。那么,这些“平民技术”到底有哪些?它们能带来何种效益呢?

● 何为“平民技术”?

“平民”,亦称百姓、黎民、布衣或庶民,本义为平善之人,后泛指普通老百姓。由此推知,“平民技术”可直译为普通老百姓的技术,而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则引申指门槛较低的技术。“平民技术”应具有两个特征:简单易懂和大众化。前者聚焦于一个“易”字,古人以“白傅作诗,老妇皆懂”来说明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而今的“平民技术”也应具有“老妇皆懂”的效果。后者则集中在“大众”二字,“平民技术”是属于大众的技术,它需要“飞入寻常百姓家”。华南师范大学焦建利提出了网络时代教师必备之八项信息技术,并且归纳其特征为“学得会,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能减轻日常工作负担,能提升劳动创造性,能促进专业发展”。[2]这五大特征同样适用于本文提出的“平民技术”。

● 支持高效网络化学习的三大“平民技术”

笔者基于多年的网络化学习研究与实践,提出了高效网络化学习的“十大路径”,包括搜索引擎(以百度、Google为代表)、教育博客、数字图书馆和学术搜索、精品课程(学科网站)、网络文档搜索、网络公开课、TEDEd(TED教育频道)、数字故事与微课程(微视频)网站、百科和问答类网站、网络学习共同体(虚拟学习社区)。其中大多数为“平民技术”。本文只讨论教育博客、网络公开课、微课程与数字故事这三种目前最流行且有效的“平民技术”。

(一)教育博客

随着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一线教师、青年学生和关注教育的社会人士创建教育博客,在互联网这片广袤的“学习园地”耕种属于自己的“知识之树”,博客正迅速从娱乐领域迈进教育领域。这一“迈”意味着教与学的“希望之舟”纷纷从博客这一新型“码头”扬帆启航。在教育博客中,没有固定的教师或学生,只有相互交流式的学习,即使身份、学历、年级、国度等参差不齐,也不会妨碍学习的进度。

1.以低门槛构建“知识网”

博客的界面清晰简洁,与QQ空间有些许相似。因此,初用博客时,学习者会倍感亲切和熟悉。同时,博客的操作简单易上手,初学者只需花10~20分钟即可掌握一些最主要的操作或功能。博客的低“门槛”为“知识网”的构建提供了可能。通过“发博文”、“发图片”和“发视频”等操作,我们能将许多文本、图片和视频上传到博客,从而实现对不同形式信息的永久储存。通过“转载”、“分享”和“收藏”等操作,我们能从别人那里获得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从而确保有价值知识的不流失。通过对“分类”组件的管理,我们能为不同类型的知识建起不同的“部门”,从而方便知识的寻找和管理。通过“添加列表组件”的“添加链接”,我们能将各类网站汇聚到一起,从而实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连通。当各种零散的信息、资源和知识聚集到博客时,它们将重新进行“组合排列”,并由无序变为有序,最后形成一个强大、丰富的知识网。

2.以低成本编织“人际网”

博客既是知识的聚集地,也是人才的聚集体。通过“好友”“加关注”的操作,我们能将自己与其他人连接起来,而连接我们的那根“线”便是彼此的共同点,或许是相同的兴趣和爱好,抑或是相同的好友和关注。通过博客主页汇集的教育技术专家学者、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信息技术一线教师、化学教育、职业教育和新浪教育名博共六批新浪教育博客,学习者只需点击两次鼠标即可对这些教育博客添加关注,从此学习者可以在自己博客的“个人中心-博友动态”页面第一时间向他(她)们学习,如阅读到他(她)们发表或转载的博文。知识的连通在不经意的轻点鼠标中得以实现。博客圈和博客环正是一个基于博客的“人际网”的实证。在博客中进行人际交往,无需任何物质上的费用,而只需思想的交流和对换。“评论”、“留言”和“纸条”使这种交流和对换变得更加容易和直接。

3.以低消耗进行“知识推送”

在网络时代,知识更新速度飞快,当你还来不及思考眼前的这个知识时,下一个知识便迫不及待地朝你涌来。面对超载的知识,我们该如何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呢?博客的推送技术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法。利用博客来学习的实质就是利用“个人中心”的“博友动态”来学习。在学习者添加了好友和关注之后,只要所加好友或关注一有更新,博客便主动将其最新动态推送至学习者的面前,而无需费心费力地再在网络中搜索和查找。倘若你关注的是专家、学者、名师和高手,那推送到你面前的将是一笔不可估量的“财富”。网络时代最稀缺的资源就是注意力资源,而博客的“推送服务”将不遗余力地为你保护好这种可贵的稀缺资源。

(二)网络公开课

网络公开课,是指耶鲁、哈佛、麻省理工等美国知名高校在网上提供的课堂实录录像。[3]它是为世界各地的求知者所准备的学习盛宴,也是为无法触及最高学府的求学者所开办的“补习班”。在国际网络公开课盛行一时之后,我国也留意到了这种“新技术”所带来的教育优势,于是纷纷在各大门户网站上推出属于我们国人的网络公开课。

1.零投资的高质回报

观看网络公开课无需交纳任何费用,只要学习者拥有足够的时间并乐于学习,便可随时进入这些“课堂”。“国外公开课精选哈佛、耶鲁、麻省理工等名校的5000多集课程,内容包括人文、社会、艺术、金融、心理学、计算机等领域,并设有TED演讲专场视频。中国的网络公开课则是由中国‘985工程高校推出的视频公开课,涵盖领域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科学技术及社会热点话题等。”[4]而且每门公开课的旁边都会附有相应的课程介绍和讲师介绍,以及跟贴区,通过这些介绍和别人在跟帖区的学习反馈,学习者可以决定是否观看或学习该门公开课。因此,当你被冷酷无情的“应试教育”门槛拦住时,当你被令人生畏的“学习投资”压住时,不妨考虑网络公开课,它会让你亲临最顶级的教育殿堂,聆听最优质的课程,观摩最好的老师上课。

2.零移动的全球定位

只要拥有一台计算机和一个网络,你便能随时享受公开课的陶冶,而无需专程飞往某个国家某个学校或某个课堂进行学习。在物理的时空意义上,学习者没有进行任何移动;然而在网络中,学习者却可以随时定位到任何国家任何学堂进行任何课程的学习。在物质上,学习者看似静止不动;然而在精神上,他们却早已跟着名校名师的思绪在知识的海洋中徜徉。这便是网络公开课所带来的零移动的全球定位功能。

(三)微课程与数字故事

在这个连通的网络化时代,信息容量越来越大并持续膨胀。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人们接受的信息单元却越来越小,由此出现了信息超载和知识碎片化的现象。巨大容量的信息干扰了人们的注意力,使教师和学生抓不住重点,由此,使课程“微”型化就显得尤为必要。而这种短小且带有具体结构的“微课程”正是实现这一目的的一种新兴技术。之所以称其为“微”,一是因为它来自人群,是属于每一位“平民”的课程;二是因为它将回归人群,它是“众民”参与的积累,是“平民”智慧的汇聚。同时,微课程能实现微内容与大视野的结合、微时间与大智慧的结合。数字故事、微视频、微课程是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型学习媒体,它们适应了日益增长的快速e-Learning、碎片化学习、移动学习的需要。

1.微内容与大视野的结合

微课程内容的开发主要源于两大类:开发他人的作品和开发自己的成果。开发他人的作品是指从文章、书籍、电影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进行再加工,形成微课程。例如,《在路边鼓掌的人》、《泰迪的故事》、《地球上的星星》、《56号教室》等微课程便是基于一些散文、电影和经典图书开发出来的。而开发自己的作品则指将自己的策略、故事等开发为课程,例如,李玉平老师微课程系列中的《球场上的哭声》、《保护蛋宝宝》等便是基于教师自己的一些教学策略和故事而开发的。[5]由此可知,微课程的内容并非来自传统的教科书,也不是教师授课的实况录像,而是源于一些富有哲理性、艺术性和人文价值的故事,或是源于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教学策略等。这些微课程集理性与感性于一体,是科学、技术与人文艺术的完美结合。而正因为这些微课程的内容真实、生动、贴近和富含情感,没有一味地鼓吹理性和科学,所以才易于被“平民”接受。虽然微课程演绎的是“小事”,但这些“小事”却来自散文、电影和图书等多种途径,能给予学习者不同的视角和启发。

2.微时间与大智慧的结合

虽然每个微课程只有5~8分钟的时间,但其内容结构完整,故事有头有尾,教学设计有始有终。在有限的时间里,若想完整地呈现一个内容,必然要抽丝剥茧,寻找主线,突出重点,防止头重脚轻,而微课程就做到了这一点。例如在开发微课程《地球上的星星》时,虽然故事中涉及了伊桑哥哥的上学、伊桑转学、尼库老师调研等多个情节,但作者只选择伊桑这条主线,从而精简了许多无关的内容。[6]因此,微课程虽微小但精悍,是一种智慧的高度凝结。而正因为它这种“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优点,才吸引了众多不能进行长时间专注学习的人。这时,知识超载和知识碎片化的问题便能得到很好的控制与解决,学习者也无需担心自己会迷失在浩瀚的网络大洋中了。

2012年2月,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黎加厚团队创建了数字故事网站http://www.shuzigushi.com/,该网站汇集了15个原创数字故事。数字故事融教育性、哲理性、趣味性、艺术性于一体,被黎加厚誉为“数字化时代的创新教学方式”。

● 结语

笔者认为,教育应该能让所有人拥有平等的学习机会,而“平民技术”正是为了提供这一平等机会才出现的。教育博客、网络公开课、微课程与数字故事是网络时代下最流行且有效的“平民技术”,或许它们的技术含量还无法引起技术人员的关注,但它们势必会得到大多数学习者的青睐和支持。因为网络时代将是“平民”学习的时代,而“平民技术”将能更好地引导学习者进行网络化学习。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平民[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508332.htm2012-03-18.

[2]焦建利.网络时代教师必备之八项信息技术[J].信息技术教育,2007(1):54-57.

[3百度百科.网络公开课[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4093824.htm2011-09-08.

[4]网易公开课.网易视频[EB/OL].http://open.163.com/.

[5]李玉平.关于“微课程”开发说明[EB/OL].http://whliyuping.blog.163.com/blog/static/324375620120314395628/2012-01-31.

[6]李玉平.关于“电影微课程”制作说明[EB/OL].http://whliyuping.blog.163.com/blog/static/3243756201203174231429/2012-01-31.

猜你喜欢
微课程
创建物理微课教学模式,开拓多元有效教学途径
“微课程”转化“数学后进生”的实践探索
“微课程”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探索
微课程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应用
微课
微课程理念下的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改创新分析
巧借微课,翻转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