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挂科归因新偏差的成因评议与对策思考——基于某校高职生S的调查个案

2012-04-18 10:35李佳源
关键词:挂科不及格率归因

李佳源

(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大学生挂科归因新偏差的成因评议与对策思考
——基于某校高职生S的调查个案

李佳源

(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目前,大学生挂科后的归因偏差普遍存在,并且逐渐将一种新的、危险的归因偏差由“潜”转为“显”,即将考试的失败统统归结为教师的意愿,这在高职生中表现尤为突出。这种归因偏差不同于以往文献中公开讨论的任何大学生挂科归因偏差,而已有文献中提出的对策也是侧重于正确的归因训练,但对待如此简单极端的新归因偏差,其背后成因的深度思考更具现实预警意义。研究基于学生S的个案从微观个体层面、中观学校层面、宏观社会层面探讨影响S归因偏差的三维因素,认为社会不良风气引发校园考试诚信危机,学校考试机制弊端以及学生的考试道德滑坡和高职生特殊的学习心理是主要因素。并在对个案深层根源探究的基础上提出减少大学生挂科归因偏差的相应对策。

大学生;高职;挂科;归因偏差;个案研究

大学生挂科后不能正确归因,导致学习不良,甚至酿成悲剧的事例并不少见,据报道四川大学一曾姓学生因被嫌丑残忍杀害了同学,事发后,他的同学透露实际上这一切悲剧是从大一曾同学第一次挂科后开始,曾同学不能正确归因,挂科的事对他的刺激很大,埋怨怀才不遇,开始认为教师与同学都很冷漠,嫌他丑,开始同情马加爵,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1]。而近日在重庆某网站上的一则名为《最牛学生考试挂科篡改学院网页》曝出这样一个荒谬的事情,自己考试挂了科,就制作一个木马,将学校的网站黑掉[2]。以上行为显然都是因为学生不能正确对待挂科,存在归因偏差造成。归因偏差是挂科与攻击行为之间的认知中介,以往的研究中,有关调查证明了归因在刺激与反应间的中介作用[3],但仅仅如以往的文献中重视研究学生的归因训练是不够的,表面的,只有对其偏差背后深层次原因进行思考,才能避免治标不治本。之所以基于学生S的个案展开研究,一是S是笔者所教学生,考试前后所属情况了解全面、真实;二是S的情况具有典型性意义,S的基础之差,挂科本是情理之中,以往从未有学生以如此低的成绩还会公然表达如此强烈的归因偏差。S不是第一次挂科,从一个以前能够正确面对挂科、归因的新生到现在产生的强烈归因偏差、迁怒于教师的老生,是什么让S产生如此强势的归因偏差?其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一 调查个案基本情况

选取调查个案S为西部一高职学院某专业大二学生,性格较内向,平时教师感觉他比较老实。成绩较差,英语基础更是十分薄弱,大学英语三级未能通过,大学英语课程多次不及格,并因作弊遭到留校察看的处分。笔者所授课程系专业实务英语课程,基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特点,专业实务英语课程减少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在整个课程成绩中的比例,设置了口试环节,变目标控制为过程控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降低学生期末考试投机心理。而S口语水平连自我介绍都无法完成,基本不能发音。专业实务英语课程上学期已挂科一次,挂科后反应平常,而本学期专业实务英语期末考试前后的表现同于以往,S本学期期末考试又以极低的成绩挂科。S本学期期末考试前从来不积极复习准备,考试前三番五次向教笔者套近乎,并表达让其及格愿望。而在考试结束后,笔者又在不同的场合被与S有关系的人士或要求“关照”S,或以种种理由暗示这样做。当得知自己还是挂科之后,S多次给笔者发短信,内容为“老师当得好,让学生不过”、“老师你为什么不让我及格”、“不让学生及格的不是好老师”等,将挂科迁怒于笔者。

二 调查个案S的归因偏差情况

(一)作弊时空由“场内”向“场外”延伸,泛化趋势明显

S专业英语课程考试前后的表现,可以解释挂科后其归因偏差的心理准备,思想基础。现今有些学生害怕考场上作弊被抓,挖空心思地把精力由“考场内”转向“考场外”,考场外作弊表现为考前和考后作弊,考前作弊主要表现为考生在考前通过命题教师套题,提前得知考题信息;考后作弊,主要表现为考后送礼求情,或动用社会关系给教师施压,希望判卷时“放水”,甚至更改成绩。考试作弊时空上的延展,造成考试作弊行为泛化危害日趋严重[4]。S的情况属于比较特殊的延伸作弊,他不听教师屡次让他好好复习的劝诫,而选择相信他“不会”挂科,他的考前作弊表现根本就没有“上升”到获取考题信息,其延伸作弊主要就是考试前后三番五次求情,全部的精力与希望孤注一掷在教师身上。口试、笔试基本未能得分,在这种情况下,还是期望教师“让”他过。

(二)S的归因偏差的典型性

每次考试后,学生都会自发地进行归因,即解释自己学习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根据归因理论,学生对自己行为结果的归因无论正确与否,都会影响他们随后的情感、期望和行为动机。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 (Bernard Weiner,1974)以成败行为的认知成分为中心,提出了一个归因模型。他认为,个人对成败的解释不外乎以下四种因素:(1)自身的能力。(2)所付出的努力程度。(3)任务的难度。(4)运气的好坏。其中,能力和努力是描述个人特征的“内控性原因”。难度和运气则是表示环境因素的“外控性原因”[5]。考试挂科后,S给教师短信内容为“老师当得好,让学生不过?”我们可以看出,在S的归因过程中,考试及格与否,不存多维度之分,关键因素竟只有一个——教师的意愿,成也教师,败也教师,即考试挂科原因是绝对外在的因素。在S已经扭曲的归因中,这样的外在因素居然还是可控的!所以S一次一次的“延伸作弊”纠缠教师,自己完全放弃任何努力。(从卷面接近零分的成绩看,也不存在考场作弊)一旦挂科,发现这个因素失控,便大呼无法接受。虽然也有学生考试挂科,迁怒于外因种种,但象S这样差的成绩,强势表达如此单一归因偏差的例子应该说是具有典型意义。

三 S归因偏差的成因分析与启示

S的单一、极端挂科归因偏差是如何建立的?是什么因素让他在大学里从一个尚可正确归因的学生转变成现在的新归因模式?这些因素将带给我们怎样的关于学习观、教师职业道德、考试道德的预警启示?

(一)社会层面

1.社会不良风气引发校园考试诚信危机。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呈现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方式、生活方式等多样化的表象,其中社会上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日益强烈,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还不完善。在经济转型期,受到市场经济和西方文化的负面影响,社会上广泛存在着诚信缺失现象,表现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违法难究等,这种急功近利的社会环境及片面的评价体系就会激发一部分人的投机欲望,对人生观、价值观尚不稳定的高职生的负面影响比较强烈[6]。

受此影响,校园里也存在考试诚信危机现象,表现为学生认为好好学习、诚实应试不如考试作弊“性价比”高,因为作弊被发现的是少数,发现的少数人被严惩不贷的又是少数。同时学生还把作弊向考场外延伸,以追求更低的风险,更安全的产出,如直接与任课教师“勾兑”成了“考试潜规则”,认为考试要过关,只要和教师“拉关系”,走“后门”,没有过不去的关。而S一旦考试挂科,就把它归结为与教师的关系不到位,教师故意“整人”。S的归因显然是颠倒是非、本末倒置,混淆视听,但是S却可以理直气壮,斩钉截铁地直接向教师表达,可见不良风气毒害之深、侵蚀已久。

2.为了就业就应该让及格。知识经济时代带来了激烈的人才竞争,一些用人单位在选人用人中片面重视分数、证书、学历,忽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考察,使得分数、学历、文凭、证书成为社会评价学生能力的主要标准[4]。而大学生就业难早已经成了社会的热点、教育的难点,加之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高职学生就业难也就成为必然。

因此,一些学生认为,即使学好本专业课程也难在社会上觅到好工作, “学习无用论”重新抬头。学校考虑到办学效益,学校形象,学生的经济、心理承受压力,不得不迎合市场需要,鼓励非常低的不及格率。因此学生认为“及格万岁,老师都得让过”的思想蔓延。

(二)学校因素

学校在不及格率的设置、考试机制、考风建设、教育者管理等环节存在的严重漏洞让学生认为,即使没有好好学习,通过一些非常手段,及格依然是正常可行的,不及格反而成了稀奇,因而诱发学生的简单极端归因偏差。

1.课程不及格率的设置,导致教师本位主义盛行。保持一定的课程不及格率是必要的,应掌握一个科学合理的尺度。从统计学角度来看,虽然课程不及格率会出现一定的波动,但也应该呈现以某一相对固定范围为中心的规律性变化。普遍认为,呈正态分布是最合理的,因为实行课程不及格率的目标是一致的,即保证高等教育的质量。课程不及格率的选择应该以最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和活力为标准。把学生的合理课程不及格率选择在6-10%的水平,如果普遍较差,就应该适当提高不及格率,但一般不宜超过20%[7]。而现今学校基本上没有对不及格率作任何硬性规定,相反,对命题、阅卷都十分自主、松散的大学考试,舆论往往还是倾向于赞美盲目的、廉价的极高的过关率,导致教师中本位主义盛行,如据调查,有19.15%的课程一次性全部通过考试,这不排除全体学生都达到教学要求的可能,但也应该充分意识到可能存在的问题,如考试命题缺乏科学性、偏于简单;个别教师为确保自己的“教学水平”而充当好好先生等[7]。轻松迎合“体面,无后患的”不正常的极高过关率。而在S的班级,一次性全部通过考试的课程绝不止19.15%,这其中很大部分课程确实是教师的本位主义作祟,即使对全部整体表现十分不满意,都是费劲脑汁让全班无一人挂科。这些都给学生造成一种假象——无论学习怎么样,不仅不及格率很低,甚至不及格率可以不存在!同时学校在评选优秀班集体时把低不及格率作为硬性条件,却可以容许作弊率,这给学生管理人员也带来消极暗示,有个别教育管理者甚至也推波助澜地说“班上不可能还有不及格的吧?”

2.考试机制客观上提供了滋生延伸作弊的土壤。虽然“教考分离”的口号提了许多年,但是到现在,大多数学校的考试仍然实行任课教师出题,任课教师判卷的方法。有人形象地将这种现象称之为教练员、裁判员由一人承担[8]。这就自然促成教师中存在对学生放松评分标准,让学生得到理想的分数,取悦学生的现象;而学生因此也积极展开“延伸”作弊行为,即考前与教师套近乎,考后死缠难打的要求及格、通过其它渠道给教师施压现象。

3.考风不正,监考松散,考场安排存在漏洞,作弊处理不严。由于高职学院办学侧重于实践技能,对基础知识的学习重视不够,矫枉过正,“学习无用论”弥漫校园,形成急功近利浮躁,一蹴而就的学风,从而诱发不正的考风。

而考风的好坏,监考的宽严程度、对作弊行为的处理态度都对S的归因偏差有直接的影响。S所在班级在期末考试前不久的大学英语三级考试中作弊严重,虽然学校也作了一定的处理,但期末考试期间,作弊之风不仅没有收敛,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究其原因,首先,学生认为既然英语三级考试作弊处理也不过如此,期末考试作弊后果不会更严重。其次,监考老师也了解作弊处理过程中的复杂性,往往选择睁只眼,闭只眼,得过且过。再次,考试座次安排十分密集,为作弊提供了空间便利。这一切都让S认为考试的严肃性、公正性不够,考试过程都在为学生不挂科创造条件,助长了学生考试道德水平的下降。

4.教育管理者的引导职责失范。S最后的归因偏差的激烈爆发与他所接触的相关教育管理者的引导职责失范密不可分。我们知道,高校教育管理者的作用可谓是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的方方面面,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人格力量的引导作用。学生的人格塑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管理者本身的人格影响,作为学校的教育管理者,理应教导学生尊师重教,树立正确的学风、考风,正确学习归因。而S告诉笔者,某某辅导员告诉他这次考试挂科了,就不能再补考了,大二了,考试都让过,不可能还有不及格的,要和老师“沟通”。尚不成熟的学生会将个别教育管理者的言论看做是学校态度、所有教师态度的代表。这对正常的考试秩序,师德尊严都是极大的挑战。

(三)个人因素

1.过度的自利归因与考试道德的沦丧。自利归因,即归因向有利于自我价值确立的方向倾斜,特别是向外部环境和不可控制的因素寻求原因。这种现象在失败者中惊人地相似,造成学习的个体对自己的行为结果逃避责任,对学习的消极影响很大[11]。S把考试挂科直接归因为外因中的教师意愿,带有明显的自我价值保护倾向,而他一度甚至认为教师的意愿是可以控制的,无视教师的职业道德、考试的公正性,这样的归因偏差不仅仅是用自利归因倾向就可以完全解释的,背后的原因是S作为学生的考试道德底线已经丧失。学生的考试道德水平下降的表现包括考试违纪、作弊,考前、考后的“延伸”作弊,以及因为考试结果不理想,对教师作出不公正评价[8]。而S在考试结果公布后,直接把失败归结为教师不让他过,缺乏起码的对自己近乎零分的卷面成绩与平时成绩的反省、羞愧、发怵,还口口声声称自己为学生,试图以学生的“弱势无辜”向教师施压,可见其考试道德的扭曲引发的学生正确的角色意识的丧失。

2.较低的自尊水平。当今的高职学生多数学习成绩较差,自卑感也比较强烈[9]。而越低的自尊水平,个体越倾向于对事物作外控归因,而当个体对事情的归因越倾向于外控时,自尊水平越低[10]。S在不断外控的归因过程中,逃避责任,学习成绩更差,自尊水平降低,自尊水平越低,他就越进行外控的归因,如此恶性循环。

3.高职学生的学习心理的特殊性。高职学院的教学定位要求学生既要具有必要的、够用理论知识和扎实的专业基础,更要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突出职业化、技术性成份,减少学科型、理论型人才联系实际少的弊端。但学生对理论“必需、够用”的认识不够准确,存在一味贬低轻视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学校也没有注意矫正这种错误的倾向,致使学生对高职院校的教学定位理解偏离了正确的轨道,犯了庸俗的实用主义错误,表现出特殊的学习心理:职业定势明显,学业期望中职业倾向突出,普遍认为主要表现是文化理论的学习困难、厌学情绪大、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差、学习成就感弱。有调查表明,受试高职学生中70%的求学之目的就是要“学到专业技术,将来做一个真正的职业人”。这种学习动机中鲜明的职业定势,处理不好就会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排他反应”。由于职业心理的驱动,高职学生容易出现“专业技术学习”是唯一学习的误区,在学习过程产生对基础理论课程和高职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其它课程不重视,甚而反感厌学[11]。S就呈现了高职生特殊的学习心理,认为基础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考试都是不必要的,极度轻视考试的严肃性和教师公正判分的必要性,是典型的“职业人”学习观的牺牲品。

四 关于高职生考试挂科归因偏差的对策研究

(一)以诚实道德教育为核心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社会价值观念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新旧价值体系交替时期,考试环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不光是学生在学习、考试、考试挂科归因环节中误入歧途,教育者们也常常要面对一系列的两难选择。从教育在人的社会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来看,学校应当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从学生的教育需求来看,学校又必须把社会急需的实用知识和技术的教学作为重点。两难选择中,学校往往选择了后者。教育者应保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身作则,避免社会不良风气误导学生,坚持道德教育,诚信教育为核心,坚持道德教育和实用知识技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能重实用,轻道德。

(二)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学水平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要通过教师的高尚道德情操,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和严谨治学模范作用,影响和带动学生端正学风和考风。不能因为顾忌学生因为考试挂科而对教师有不公正评价、散布恶意攻击言论,而做“好好先生”,失去师德底线,取悦学生,迎合不良风气。同时,学校应采取相应的政策,通过教师挂牌上课、学生自由选择教师等方式,促使教师重视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认真学习。教师高尚的师德与高超的教学水平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考试挂科后归咎教师的不良心理动因。

(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培养良好的学风,班风

考风是班风和学风的镜子。良好的学风是班风的重要构成部分。培养良好的学风应从正确的学习观和诚信观抓起。故应首先按照高职学院的科学办学定位,要求学生既要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专业基础,更要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学校通常侧重对能力的要求,而让高职生形成狭隘的学习观,对必要的理论知识基础产生厌学心理,“排他效应”严重。学校尤其要引导学生避免狭隘的学习观,正确理解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必要性。第二,按照社会道德要求,让诚实守信成为集体规范,从而形成正确的集体归因舆论,让班级成员能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将自律和教师的他律作用结合起来,促使班级成员把集体规范内化于心,外现于行[12]。良好的班风会让个别成员迫于正确的集体舆论,呈现“从众”心理,正视考试挂科,正确归因。

[1]高考状元因被嫌丑而杀害同学[EB/OL].(2010-09-04)[2011-01-03].南国都市报 http://news.163.com/10/0904/11/6FO1M8AS00014AED.html.

[2]王薇,高祎恩.考试挂科 高职生黑掉学校网站被网友赞为天才[EB/OL].(2010-01-19)[2011-01-09].http://txs.youth.cn/dxzx/201001/t20100119-1137991.htm.

[3]杨阿丽.夫妻生活事件、归因方式及其与婚姻冲突的关系[J].心理科学,2010(1):216-218.

[4]倪娟,沈丽娟.当下高职学生考试作弊的归因及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0(2):94-95.

[5]煜明.动机心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222-225.

[6]马凯,马力辉,王辉.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分析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7(2):78-79.

[7]陈敬良.当前高校课程不及格率问题初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6):50-51.

[8]师吉金,佟奎良.关于加强大学生考试道德教育的思考[J].中国教师,2008(1):25-28.

[9]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9.

[10]张索玲.张丽华.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内隐自尊、外显自尊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3):327-328.

[11]邱开金.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心理科学,2007(3):444-446.

[12]陈书,从伦理道德视角审视当今大学考试[J].沧桑,2005(6):94-96.

Study on Reasons and Measures for Exam Attributional Bias——Based on the Case Study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 S

LI Jia-yuan
(Southeastern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

Currently,the attributional bias about test failure is very common on campus.The student S shows dangerous attribution bias.He simply owns his failure to tether’s will.Such a bias has never been discussed in any openly published articles.Therefore case study is significantly urgent.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reasons from individual,school to society perspectives.It is believed that the main reasons are campus exam credibility crisis induced by social negative influence,college exam policy and student’s moral decline and vocational students special learning concept.In the end,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based on the case study.

college students;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exam failure;attributional bias;case study

G 424.74

A

1671-6493(2012)01-0023-05

2011-03-0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话语交流中的动态认知研究”(09YJC740058)

李佳源 (1979—)女,四川南充人,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讲师,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心理。

(责任编辑:吴姝)

猜你喜欢
挂科不及格率归因
2010-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汉族大学生运动能力发展趋势研究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超级秀场 挂科
高职院校学生体育课程挂科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基于校园卡消费预测学生挂科情况
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的比较研究
基于高校辅导员“学生教育管理”视角下的“创优学风”影响因素初探
学校自评自主性缺失归因及强化机制
文理大类培养与专业培养两种模式下大学生不及格率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