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质量的高校课表编排及其运行管理

2012-04-18 10:35:58
关键词:课表管理人员教学质量

林 超

(集美大学教务处,福建 厦门 361021)

基于教学质量的高校课表编排及其运行管理

林 超

(集美大学教务处,福建 厦门 361021)

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高校课表编排及其运行管理是高校教学活动运行的指挥棒,是高校教学秩序正常运行的保证,对高校的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强化高校课务管理人员的教学质量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激发师生的能动性;建立、健全和落实课表编排及其运行管理制度;构建课表编排、运行监控机制,从而使高校课表编排及其运行管理成为推进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举措。

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课表编排;课表运行管理

一 高校教学质量内涵的界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指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1]。高等学校提高教育质量主要是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大学永恒的主题[2],是提高国民素质,实现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具有现实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迄今为止,在理论上尚未见到有关对“教学质量”的严格界定[3]。关于“教学质量”及“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内涵,学者们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周兴国、李子华认为:“教学质量可以视为一系列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的产物。它既体现为教学工作过程质量上,也体现为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知识、身体心理等方面的变化程度上。”[3]黄美珠认为:“所谓教学质量,不能简单地以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评判标准,较为准确的定义是,高等学校为将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智慧和德性所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应达到的期望目标的程度。它表现为一定的效果和效率。具体要通过教学内容的学术性、教学方法的科学性来实现。”[4]柴观珍、于川认为:“我国高校教学质量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学环境组合质量,即学校的物质条件及师资力量的质量;二是教学的过程质量,它是高校教职工与学生在服务接触的‘真实瞬间’产生的质量;三是教学结果质量,即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知识的增长。”[5]李俊龙、饶燕婷、顾南、林江辉认为:“从宏观层面来看,高校教学质量是指教育任务完成的优劣程度,包含了受教育者各个方面素质的提高。从微观层面来看,高校教学质量具体表现在学生的学习质量上,如学生的思想、文化科学知识、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变化的程度,最根本的是体现在学生是否能满足社会的需要[6]。

根据以上学者的观点以及《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 (教高司 [1998]33号)[7]的总体要求,笔者认为高等学校教学质量是指高等学校改善教学环境、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劣程度。具体来说,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影响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内部因素 (教师、学生、条件、管理等)和外部因素 (方针、政策、体制等)的改善程度;2)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全过程 (招生、计划实施、教学及教学辅助、考试、教学基本建设等)的达成程度;3)高等学校的教学活动将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思想、能力、素质以及学生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

二 高校课表编排及其运行管理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一)课表编排是否严格执行人才培养方案,影响教学质量

高校依据人才培养方案组织教学和进行教学管理。人才培养方案转变为具体教学实践的主要载体就是课表。

课表编排是否严格执行人才培养方案,决定了课表编排及其运行是否偏离了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因为人才培养方案是由高校精心制定的,是符合教学规律、具有一定稳定性的人才培养指导性文件。如果课表编排不严格执行人才培养方案,高校对学生的培养将偏离原先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能很好实现教学效果,高校教学活动所传授的知识不能很好的转化为学生的思想、能力、素质,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高校教学质量会受到影响。

(二)课表编排是否尽可能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影响教学质量

人才培养是高校生存发展的基础,高校教师在人才培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角色在实际授课中,高校教师往往存在一些实际的困难,主要表现在:由于高校扩招后,在校班级剧增,师资情况紧张;青年教师出于其职业生涯发展的考虑,需要在提升学历、晋升职称方面多下功夫;有些教师需要在教学之余腾出时间搞科研;有些教师年老体弱、怀孕或身体健康状况欠佳,需要有较为充足的休息时间等。

如果单纯为了编排课表而编排课表,而未将人文关怀融入到编排课表之中,教师的实际困难得不到解决,很难激发教师的上课热情,因为他们有后顾之忧,教学时难免会产生为教学而教学的情绪,影响到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课表编排是否立足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影响教学质量

学生是高校教育教学的主体,如果编排课表时不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不考虑到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大脑调节功能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将某门课程集中安排或课程搭配不合理 (一天都上难度大的课程),学生将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消化课程内容,学习效率得不到提高;如果编排课表时不考虑到学生的身心状况,一周五天的排课不均匀,学生的学习松弛无度,会陷入身心疲惫之境,学习效率无法提高;如果编排课表前后两门课之间让学生奔波于距离较远的两教室之间,学生上课时将过度疲惫,学习效率也无法提高。因此,课表编排是否立足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学习效果,从而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课表编排是否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影响教学质量

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迅速增加,众多高校的硬件设施建设暂未跟上招生的规模,造成教学设施和设备不足的问题较为严重;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教师对多媒体设备教学的需求急剧扩大[8];很多课程教学对教学场地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专业实习、课程设计、体育课等教学安排需要特殊场地和设备,这些都给课表编排造成很大的困难。因此,课表编排要充分关注到教学资源的配置,以有助于高校减少教学设施的闲置和浪费,为学校节省经费开支,使节省的经费用于高校的其他关键的教学建设为目标,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五)课表运行管理是否到位,影响教学质量

课表一旦编排完成后,就成为了教师授课和学生上课的依据。如果课表的编排完全科学合理,全体教师和学生能完全依据课表上课,课表就不存在运行管理的问题。

但在课表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的如下情况,要求课务管理人员对课表的运行进行管理,否则会影响教学质量:1)课表执行时存在不合理情况 (如与人才培养方案有偏差),就要及时调整,如不进行管理,会偏离人才培养目标。2)课表执行时因实际情况需要进行调课、停课的,课务管理人员要审核调课、停课原因是否合理,否则会破坏原有科学、合理的课表,影响教学质量;3)调课、停课后课务管理人员要及时督促教师将临时调课和停课后所缺课程补全,否则会影响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 优化课表编排及其运行管理,提高高校教学质量

(一)强化高校课务管理人员的教学质量意识

高等学校将教学质量视为生命线,其教学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课务管理作为高校教学管理的中心环节,高校课务管理人员担负着重要的角色。因此,优化课表编排及其运行管理,更新和转变观念要先行,最重要的是要强化高校课务管理人员的教学质量意识。

强化高校课务管理人员的教学质量意识,要求课务管理人员进行课表编排和课表运行管理时要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坚持严格的质量标准、树立科学的质量观;要充分考虑到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各种因素并妥善处理好这些影响因素;要掌握教育管理学、教育心理学、计算机等知识,熟悉排课流程,提高排课水平,夯实教学质量基础。

(二)以人为本,激发师生能动性

高校中一切工作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师生为本。在课表编排及其运行管理中,师生是课表的使用者,也是课表运行管理的对象。在课表编排时,要尽可能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让教师有充分的时间备课,让教师能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科研能力,让教师有饱满的精神授课,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角度出发,认真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注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大脑调节功能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使学生上课时劳逸结合,松弛有度,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在进行课表运行管理时,课务管理人员要认真研究,课表的变动是否会破坏原有课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会不会因为方便教师而影响学生或方便学生而影响教师。尽量做到课表运行管理实现师生教与学质量的提高。要将人文关怀融入到课表编排及其运行管理中,做到要“用心排课,用情感人”,充分激发师生能动性,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建立、健全和落实课表编排及其运行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优化课表编排及其运行管理,使课表合理、科学,运行稳定,保障教学质量,建立、健全和落实有效的制度至关重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把握整体性。人才培养方案是课表编排的依据,课程、时间、教师、班级 (学生)、教学场所是课表编排及其运行管理的五大要素。有效的课表编排及其运行管理制度的制定要把握整体性,发挥整体功能,突显人才培养方案的权威性、严肃性,将合理协调和配置五大要素、建立和谐有序、运行顺畅的教学秩序作为制度制定的目标。

2.突出针对性。要结合学校实际,针对课表编排管理的权限、排课系统的操作、教师和学生的特点、课表运行管理的流程等制定相关的制度。如:对课表编排管理的权限而言,要明确学校教务处的课务管理人员的权限和二级学院课务管理人员的权限,才能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形成一事一主体。

3.注重操作性。要从实用、好用、管用的角度出发,尽量将制度内容量化,图文并茂,流程清晰 (如制定调课流程时最好有流程图和文字说明),同时要规定进行课表编排及其运行管理时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违反制度规定应承担的相应责任等。这样才能让课务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很好地理解制度和遵照执行。

4.立足实效性。抓好落实的关键依赖于课务管理人员的原则性,原则性越强,实效性就越高;原则性不强,就无实效性可言。原则性与前面所提的“以人为本”并不矛盾,原则性是“以人为本”的前提,“以人为本”是原则性的关键。这就要求课务管理人员在进行课表编排及其运行管理时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激发师生能动性的同时,做到凡事出以公心,摒弃私心杂念,对己清正,对人公正,严格按制度办事。

(四)构建课表编排、运行监控机制

1、构建课表编排监控机制

构建课表编排监控机制的关键是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课表编排流程。笔者所在高校的课表编排流程为:学校编排各学期课表时,首先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开课计划,根据开课计划编制教学任务书,接着开始编排课程表,课程表初排后进行公示和调整,最后向全校发布课程表。

构建课表编排监控机制的关键是要严格落实课表编排流程,努力做到监控课表编排是否落实人才培养方案,监控课表编排是否能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监控课表编排是否符合排课规律,监控课表编排是够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监控课表编排是否合理配置教学资源等。通过一系列监控,达到以高质量的课表编排推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构建课表运行监控机制

(1)课务管理人员监控课表运行

课务管理人员要努力做到保持课表运行的相对稳定性,非特殊情况原则上不予更改课表。教师因特殊情况需要调课、停课,课务管理人员应按照调课、停课审批流程办理手续,要认真审核调课、停课理由是否合理,是否有相关证明材料,不合理或证明材料不足应不予审批,同时监控教师是否做到按调课后的时间上课,停课后教师是否补全所缺课程,从而达到严格落实教学任务,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教学督导机构监控课表运行

通过教学督导机构的工作,可以监控课务管理人员编排的课表在实际运行中是否有亟待完善的地方;可以监控教师是否严格按课表上课;可以监控教师是否有擅自调课、停课;可以监控现有的教学资源是否满足课堂教学需要,从而达到充分发挥教学督导机构在监控课表运行中的作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教师监控课表运行

教师除了严格执行课表之外,要在基于提高其任课课程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对课表运行进行以下两方面监控:首先,监控课表运行总课时数是否与人才培养方案一致;其次,监控课表安排的教学资源能否满足课程教学需要。通过教师对课表运行进行监控,能够达到人才培养方案的严格执行,提高课程的上课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4)学生教学信息员监控课表运行

学生教学信息员除了监控教师是否按课表上课外,还要着重加强以下两方面监控:首先,监控课表运行是否能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其次,监控课表运行是否方便学生上课。通过学生教学信息员监控课表运行达到严格执行课表,方便学生上课,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教育规划纲要辅导读本[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10:24-25.

[2]徐显明.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十大主流意识[N].中国教育报,2009-04-13(05).

[3]周兴华,李子华.高等教学管理机制研究[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240-241.

[4]黄美珠.对于加强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探究 [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145-146.

[5]柴观珍,于川.基于6σ理论的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08(2):61-65.

[6]李俊龙,饶燕婷,顾南,等.构建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实践与思考 [J].高等农业教育,2007(4):32-34.

[7]《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研究与实践》课题组.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研究与实践——学习《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1-13.

[8]鲁井兰.高校课表编排的原则与要点探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6(1):87-89.

The Arrangement of College Curriculum Schedule and Its Management Based on Improving Education Quality

LIN Chao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Office,Jimei University,Xiamen 361021,China)

Education quality is the primary focus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es.The arrangement of curriculum and its management guide the teaching activities,and they are regarded as the guarantee of maintaining an orderly teaching and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quality of teaching.By raising the administrative staff’s awareness of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building up the concept of people-oriented management,stimulating the initiative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implementing the curriculum arrangement and its management,and constructing a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the arrangement of college curriculum schedule and its management can thus be a significant step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es.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es;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arrangement of curriculum schedule;management of curriculum schedule

G 40-058

A

1671-6493(2012)01-0078-04

2011-03-13

林超 (1980—),男,福建厦门人,集美大学教务处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孙永泰)

猜你喜欢
课表管理人员教学质量
学生出招解决”日课牌“问题
科教新报(2022年17期)2022-05-24 13:01:09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如果我是校长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20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华人时刊(2019年17期)2020-01-06 12:08:10
运用VBA自动生成子课程表
电子测试(2018年21期)2018-11-08 03:09:36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人间(2015年10期)2016-01-09 13:12:52
各地区学生课表
留学生(2015年6期)2015-07-02 02:36:20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