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天渊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医医院(上海201299)
储亚庚主任为浦东名医,世传中医,从医50余年,学验俱丰,医术精湛,对中医内科理论及疑难病症的辨证论治都有深刻的认识。笔者有幸加入储亚庚名中医工作室侍诊于左右,受益匪浅。观其临床运用中医“药养结合”治疗消化疾病显著,故特录验案3则以飨读者。
1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案 患者,蔡某,女,59岁。主诉:脘胀,嘈杂10年,伴纳呆,消瘦6月。患者10年来反复出现脘腹胀满、嘈杂、脘痛等症状。胃镜检查:充血渗出性,隆起糜烂性,萎缩性胃炎(中—重度),全胃炎胃体为主;病理报告:慢性炎症中度,萎缩中度,肠化重度。近半年来胃脘痞满,纳呆消瘦日益明显,且其父母分别在68岁、70岁时先后患胃癌去世,心中暗惧,遂到处求医问药,唯胃脘诸证难见改善,胃镜病理5次复查萎缩、肠化程度亦不减反增。
刻诊脘腹痞胀,间有脘痛,纳减少食,嘈杂嗳气,便溏乏力,口苦口干,面色少华,形瘦明显,腹软、无块及、无拒按,舌淡黯苔薄黄,边有齿痕,脉沉细略数。证属脾胃虚弱,瘀热互结。方拟健脾益气,清胃化瘀,予纾萎方治疗。
处方:爵床、白英、炒白术各30g,黄芩、绞股蓝、丹参、赤芍、制香附、党参各15g,生甘草10g,玉蝴蝶5g。随证加减:嘈杂加左金丸,脘痛加延胡、徐长卿,泄泻加秦皮、肉豆蔻,湿重加苍术,热盛加铁树叶、大黄等。每日1剂,水煎分2次。
服药2周脘胀、胃痛、嘈杂等证均缓;服药四周诸证均有改善、体重见增,面色好转,仍按上方治疗,嘱加服生晒人参汤适量,注意饮食调摄和适度活动。坚持服本方9个月后复查胃镜,共取胃窦、胃角、胃体黏膜11粒,经病理检查:未见胃粘膜萎缩、肠化降低2个级差;痞满、嘈杂等证未作,饮食如常,形体渐丰,能从事日常家务劳动。继服纾萎方药3个月,以资巩固。随访3年体健,胃镜病理复查无萎缩、肠化。
按语: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胃癌的主要癌前状态,目前治疗上缺乏理想的阻断其发展的手段。储亚庚主任认为中医治疗CAG的关键,在于辨证求因、审因论治,在确定证型的基础上立方用药,可收到事半功倍的疗效,根据多年临床实践提出,CAG发病为热瘀互结、日久伤胃,其主要病理特征为“虚、热、瘀”,采用经验方药纾萎方治疗,并与阳性对照药胃复春平行对照观察。采用纾萎方治疗老年CAG能更好缓解临床症状,且显著改善或逆转胃黏膜腺体萎缩、IM和ATP等病理改变,促进腺体形态和数量的恢复,体现中医“治病必求其本”和“方证治疗”的特色和优势。老年CAG病情迁延,必致“久病入络”,而胃络瘀阻是导致胃生变证、“病积有形”的重要病机,因此积极采用方证治疗,药养结合,清、养、通并用,注意起居饮食调摄,提倡中医养生、动静结合、运体活血,有助提高CAG稳定疗效。
2 便血病案 患者,康某,男,74岁,退休工人。患者素有黑便史已30余年,常遇劳而发,曾住院检治为“胃下垂,胃出血”。昨因乘车外出,疲劳过度,于进晚餐时突然头晕目眩,面色晄白,额上冒汗,气短懒言,心悸怔忡,神情委顿异常,身摇不能安坐,腹部隐隐作痛,旋即便下黑便甚多。经静脉注射抗血纤溶芳酸、维生素K1、止血敏等无效,患者亦拒绝住院,遂用中药治疗。诊其脉象豁大而空,舌苔淡白。此乃劳倦伤脾,中气虚衰,气不摄血,血溢于肠。以致便血量多。势颇危急,堪虑气随血脱,危殆立至。亟拟固气摄血,先塞其流。
处方:生黄芪、牡蛎、煅龙骨、党参各30g,山萸肉15g,生白术、麦门冬、槐花、地榆、阿胶各12g炖冲,五味子4.5g,水煎服。服药2剂自汗渐少,头晕得减,惟仍神倦乏力,心悸少气,脉象细软而数。蒲辅周曰:“失血之后,脉证相符为吉”。虽获小效,未入坦途,固气涩血之方再进3剂;继用益气、滋阴、养血药调补。7d大便转黄,诸证逐渐消失。嗣后,每年冬天予膏方调补,以墨旱莲半斤煎汤去渣代水,纳健脾养胃,益气补血之药浓煎收膏,频服至立春为止。随访数年,便血未发。
按语:本例便血量多,血脱气脱之象已露,故必须固气涩脱,谨防变证,便血顽症,病后膏方调养取效,足证“急则治标,缓则治本”,“陈年久病,三分治七分养”,诚非虚言。
3 晚期结肠癌验案 患者,张某,女,35岁,工人。主诉:因畏寒、发热、便秘、腹痛伴左下腹块7d,于1976年7月23日住入上海某医院。该院以卵巢脓肿,予西药抗感染及冷敷下腹等对症治疗月余未愈,遂于8月26日施行部腹探查,术中见乙状结肠部位有一癌性肿块、并发腹腔内脓肿、累及左侧卵巢,手术切除病变部位结肠及双侧卵巢,并作脓肿引流。病理报告:乙状结肠腺癌Ⅲ级(结节型),癌肿浸润至浆膜层,淋巴管中有癌栓(左卵巢转移癌)。诊断:结肠癌(Ⅳ期)。术后1月出院,于1976年9月28日来院就诊。患者面黄少华,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渴喜饮冷,左下腹痛隐隐,大便干结,常4~5d方更衣,舌质偏红、无苔、少津,脉象玄细带数。中医辨证:邪热结滞,伤阴劫液。方拟清热祛邪,滋养阴津。予龙蛇羊泉汤合增液汤加味治疗。
处方:龙葵、白花蛇舌草、蜀羊泉、全括楼各30g,生地、赤芍各18g,半枝莲、天麦冬、蛇莓、玄参各15g,白薇12g,生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另口服肿节风片,每次3片,每日3次。进上药14d后,低热渐退、大便转爽,下腹隐痛亦止,原方去白薇、赤芍,加生黄芪30g,天花粉18g。以此为基础方,随证略有增损,连续服药3个月后,症状大部消失,能做一般家务劳动。为巩固疗效按中医“既病防变法”施治调养,注意恬淡乐观,适度劳作,改变饮食习惯,控制膏脂和腌制品摄入,提倡“五谷为养、五菜为充”,新鲜卫生。药养方面:继续应用适量清热滋阴、扶正固本中药,嘱每月连服上方7d。持续3年,症状完全消失,查体未见异常,遂上班恢复全日工作,随访10年余未见肿瘤复发,工作如常。
按语:晚期结肠癌的预后欠佳,为延长生命目前主张术后化疗或放疗。但是,据报导晚期结肠癌的术后5年生存率仍不够满意。本例系晚期结肠癌并发腹腔脓肿,累及卵巢,肿瘤侵袭淋巴组织。术后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施治;立方遣药,以传统中药药性和现代中药药理相配合为指导。针对其病,应用龙蛇羊泉汤加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肿节风清热祛邪,直接抑杀肿瘤细胞,并阻止其增值;针对其证,应用增液汤加天冬、天花粉滋阴生津,并加黄芪以益气,增强免疫功能,调节环磷腺苷/环磷酸鸟苷的含量,从而提高机体抗肿瘤能力,此即符合中医“扶正达邪”之意。储亚庚主任认为二者合用,可收攻邪而不伤正气,补虚而不碍祛邪之功,本例之所以取得逾10年生存的良好临床疗效,可能不无关系。又结肠癌患者术后必须保持大便畅通,本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除嘱其动静结合、饮食调治外,始终应用较大剂量的全瓜蒌等即通便又能抑杀肿瘤细胞的药物,从而使疗效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