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文杰,鲁厚清,邵仁德,汪 洋,吴忠展
硝基苯属于芳香族氨基硝基化合物,主要用于制造染料、橡胶、某些药物、炸药、涂料等化学工业方面,在其生产和运输的过程中常发生急性中毒[1]。笔者回顾性分析6例我院抢救的硝基苯中毒患者,经积极治疗均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均为男性,既往体健,年龄53~68岁,平均60岁,均因在工厂将废弃的化工原料倒于垃圾场时接触硝基苯,先后发病,门诊均以急性硝基苯中毒收入我科。
1.2 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均出现口唇、面色及全身皮肤青紫,指趾端甲床明显发绀,2例出现足底青紫斑,均有不同程度头昏、头痛、恶心。查体:双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应灵敏;肺部听诊呼吸音清,无呼吸困难;心率加快(>100次/min)2例,血压正常;2例诉心悸胸闷,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2例于饮酒后出现意识障碍,无抽搐及烦躁不安,腱反射存在,未引出病理反射;手足麻木者1例。
1.3 临床辅助检查 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偏高2例,血红蛋白、血小板偏低2例;尿常规潜血(+)1例,生化胆红素升高4例,以间接胆红素为主;肾功能、血电解质、二氧化碳结合力均正常;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未见异常;Hams试验和coombs试验无异常。
按职业性急性硝基苯化合物中毒诊断标准,从患者鞋上提取黑色粉末进行比对分析。确诊为硝基苯中毒后均脱掉污染衣物,彻底清洗全身皮肤。给予吸氧,亚甲蓝(美蓝)60 mg静脉注射。2例昏迷者经亚甲蓝推注后清醒,并予维生素C 5 g、地塞米松5 mg抗溶血、保肝、碳酸氢钠碱化尿液,以及预防血红蛋白在肾小管凝聚等支持治疗,治疗1d后,4例轻中型患者症状、体征消失;2例重型患者症状、体征有所缓解,仍有紫绀,重复应用1次亚甲蓝后,症状、体征渐渐消失。留院观察5~7d后,化验有异常者经复查后恢复正常好转出院[2-4]。
硝基苯是一种无色或微黄色油状液体、脂溶性物质,有苦杏仁味,见光后颜色加深,在生产条件下,以粉尘或蒸气的形态存在于周围环境中。可同时经皮肤和呼吸道粘膜吸收,经皮肤吸收是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吸收进入人体后,被还原为亚硝基苯和苯基羟胺。苯基羟胺氧化能力比较强,使红细胞中正常的氧合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使其失去携氧的能力,引起全身组织缺氧,故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是其急性中毒表现的主要病理基础[5-6]。另外,高铁血红蛋白还可引起还原性谷胱甘肽减少,使细胞膜功能受损,导致红细胞脆性增加进而破裂,发生溶血,硝基苯也可直接作用于肝细胞,导致肝实质脂肪变性及肾脏的损害。随着体内硝基苯含量的增高,各种症状、体征随之出现,如:头昏、头痛、恶心及过敏性皮炎等,较严重者可出现血红蛋白尿、肝功能异常、昏迷、抽搐等。彻底清洗皮肤是阻断毒物吸收的关键环节。亚甲蓝(美蓝)是硝基苯类中毒的特效解毒剂[7-8],可以作为电子传递,使高铁血红蛋白复原为正常血红蛋白,参加携氧,提高携氧能力,其在治疗硝基苯中毒引起的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方面,作用迅速、疗效确切,应早期应用,本组6例均经亚甲蓝、大剂量维生素C、补液等治疗后好转。这起中毒事故是由于企业对本厂的生产废料毒性缺乏足够认识,加之工人防护意识不强引起。因此,应加强宣传教育,开展职业卫生知识的培训,加强化学品的管理,提高工人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从而减少类似事件再次发生[9-11]。
[1]陈灏珠,林果为.实用内科学[M].第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852.
[2]夏猛,张虎,张文,等.二硝基苯急性中毒事故一起[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0,28(3):174.
[3]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18-920.
[4]Wang G,Zhang X,Yao C.Acute toxicity and mutagenesis of three metabolites mixture of nitrobenzene in mice[J].Toxicol Ind Health,2011,27(N2):167-171.
[5]姚美芬.4例急性硝基苯中毒临床分析及救治探讨[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1(11):143-144.
[6]彭卫,安云.一起急性间二硝基苯中毒事件的调查报告[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0,21(6):453-454.
[7]Badeen C,Turcotte R,Hobenshield E.Thermal hazard assessment of nitrobenzene/dinitrobenzene mixtures[J].J Hazard Mater,2011,188:N1-3:52-7.
[8]任引津,张寿林,倪为民,等.实用急性中毒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0-26,35-45.
[9]郭熳飚.急性间二硝基苯中毒17例的急救护理体会[J].哈尔滨医药,2010,30(4):84-85.
[10]王子友,邵全蓬,李文君,等.1起1,3-二硝基苯中毒调查报告[J].中国职业医学,2010,37(4):357-359.
[11]徐宏伟,张雪凤.一起急性二硝基苯中毒事故的调查[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0,28(3):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