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冬永
(枣庄学院外国语学院,山东枣庄277160)
安部公房(1924~1993)是日本战后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他的作品呈现了与以往日本文学传统迥异的风格,他本人则多被冠以 “先锋派艺术家”、“前卫作家”等称谓。他的创作受到过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多重影响,常用超现实、象征、寓意、夸张等修辞手法,风格冷峻、意念性强,具有独特的语言和叙事方式。特别在文体上,他主张的文体,不是与作品内容无关、静止的文体,而是经不断努力创造出动态的、强有力的、适应描写实体的文体。[1]
文体即文章体式,是文体学的核心概念,其基本构成可分为语音语相、词汇、句式、意义、修辞等若干层面。[2]安部公房小说 《砂女》的主题意义有从其文体风格特征进行探究的可能。本文试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着力从词汇与修辞两个层面的文体风格分析 《砂女》的求索主题意义,以便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写作技巧与深刻内涵。
《砂女》“大概是安部公房所有作品中具有最高度紧张感和艺术性完成的一部”。[3]小说讲述了一个名叫仁木顺平的中学教师失踪的故事。仁木前去海滨沙地采集昆虫标本,却受到海边渔村老人的欺骗堕入沙穴之中,每天被迫与沙穴中的女人一起清除流沙,但他并不甘于 “被失踪”的命运,于是尝试各种办法逃脱,虽然屡次失败,却一直没有放弃逃跑的愿望,终于在发明了屯水装置,有可能成功逃离时却选择留在沙穴。整部作品呈现给我们一个积极探求、斗志昂扬的精神世界。
本文试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主要从词汇与修辞两个层面的文体风格分析 《砂女》的求索主题意义,以便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写作技巧与思想内涵。[4]
词汇是区别不同文体特征甚或作家写作风格的显著要素,不同语域词汇的应用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文体效果。[5]例如科技文章的词汇风格偏冷静与客观,而文学作品的词汇则偏热情与感性。
从文体风格特征的标记性之一频数性来看,《砂女》大量使用了自然科学方面的词汇,而且将自然科学思考方法有效移植到文本中,形成了与日本传统抒情文学迥然而异的特色。这种词汇运用上的风格与作者的理工科出身密不可分,高中理科、大学医学专业的学习培养了安部公房较强的理性和逻辑思维能力。例如:
“他决定先做个洞穴模型来确认一下。反正材料有的是。他挑了屋檐下的一片阴凉地,挖了个五十厘米大小的坑。可是,不知为什么侧面的坡度老是达不到预想的角度。最多只有四十五度……平口漏斗的程度。……粒子的重量与阻力正好取得了平衡吧。”“‘过于饱和’的溶液,只要稍微摇一摇,立刻就能使结晶沉淀,移行到 ‘饱和点’。”
把引文中自然科学方面的词汇列举出来:模型/五十厘米/坡度/粒子/阻力/过于饱和的溶液/结晶/沉淀/饱和点/移行等词几乎都是化学、几何学的专门用语。《砂女》无论是引用百科辞典解释昆虫和沙子,还是男人[6]对屯水装置的研究,都无一例外地使用了许多自然科学用语。这些词汇的使用使小说的叙事风格显得冷静客观,小说构建亦通过极具理论性的叙述展开,即从科学的实验性设定出发,用不断证明设定的方法推进情节发展。这种创作风格亦充分显示了作者对科学的执着探索与追求,值得一提的是安部公房曾在1986年凭借简易轮胎防滑链条的发明获得了第十届国际发明家博览会银奖。科学上的成就为作家在艺术领域的广泛探索作了一个有力的注脚。
安部公房作品注意运用独特的修辞技法,这种修辞技法的独特性与其文体意识有密切的联系,应用不同的修辞技法对于表现作者的创作意图、揭示作品主题有显而易见的效果。 《砂女》运用的修辞技法有多种,例如比喻、排比、夸张、象征、寓意、互文等,下文主要分析寓意与互文手法对 《砂女》求索主题的突出作用。[7]
安部经常运用超现实的寓意手法来揭示现代人的种种生存困惑,探索人的存在意义,虽然哲理性很强,但仍旧可以唤起鲜活的文学形象,使作品充满艺术魅力。《砂女》借用沙子、流沙形象,象征性地表现了现实生活中人们孤独、苦闷和无家可归的感觉,警醒人们要认清自身所处社会的荒诞,奋起与命运抗争。
“那沙的流动消亡、吞噬了多少昔日繁华的都市,甚至大帝国。(中略)那个古镇……但最终它无法战胜直径1/8mm‘流动的沙’的法则。”无尽的流动使一切有形的东西都成了虚无,面对坚硬、冷酷的城市森林,流动之沙带来的悲观和消极感越发使人类感到孤独乏力。“这个想法,忽然把他从女人 ‘清沙’的声音,那奇怪的强制压迫感中解放了出来。水上行舟,沙上也该能行舟嘛。如果摆脱房子的固定观念获得自由,那就没有必要浪费精力,去同沙子作无谓的争斗。”对于被困沙穴、陷入绝境的男人而言,这些奇异的想法无疑是一剂强心剂,让他有勇气展开下一步的逃亡行动。从流动之沙的毁灭性到沙上行舟,这种从被动到主动、由绝望到希望的认识转变体现了人类的自由选择和主观努力,寓意只有摆脱固定观念和原有身份始能获得自由。
“洞穴的底部,依然什么变化也没有,但他的心情却像登上了高高的塔顶。 (中略)沙子的变化,同时也使他发生了变化。也许他从沙子中,和水一起捡回了另一个自己。”周围的环境仿佛颠倒一般发生了一系列转换:洞穴成了高塔,干沙变成水源,流动回归固定。经历多次失败的逃亡行动,终于当有机会能成功逃离时,男人却不想再回到原来的世界,只因他已从沙地的不毛之中发现了水和重生的自己。屯水装置的研究增加了男人每天新的活动,而且为得到研究所需资料的收音机,男人也帮女人干起了手工活。女人因宫外孕被送到洞穴崖上后,男人发现屯水装置出现故障,慌忙返回洞底去修理,并且渴望将屯水装置的事告诉给村里人——他的内心已经让一种欲望填满了。这种希望和重生给我们以启示:人的思维和行为都不具有最终的性质,都会向其对立面转变,不断追求与探索才是人间正道。
互文的概念首先由法国后结构主义学者朱丽娅·克里斯蒂娃提出。[8]van Dijk(1993)指出任何篇章不可能是独立的,而是复杂的社会或政治话语的一部分。每一文本的意义总是超越自身所示,表现为一种社会活动与意义构建的过程和一种文本与文本之间的相互作用。[9]
阅读安部作品,经常会发现文本中对一些其他元素 (文本或者非文本)或完整或部分的吸收与改造,这种奇特手法不仅带给读者阅读空间的转换,而且使文本自身更具广度和多元性,文本中不同元素的交汇就像各种不同声音的集合,声音之间的碰撞和交融使文本产生一种奇特张力。《砂女》互文性手法的运用主要是具体文本间的互文——直接引用、粘贴或复制。[10]
1.引用新闻报道
小说中共有两处对新闻报道的引用。第一处是并列的若干标题:“《日美合同委追加议题否?》(中略) 《洋葱里有治疗放射能障碍的有效成分》。”第二处是,“《贪污法人税,市府受牵连》(中略)《夹杂女人,骗子学校,不收学费,只要测验合格,便给毕业证书》”,“冷不防,他看到一则报道。……云云。”
由于新闻报道的新闻性与现实性,小说引用的新闻报道就自然地回放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但这种 “社会现实”又 “镶嵌”于情节之中,与小说情节构成了虚实结合的奇妙对应关系。文本第一处罗列的标题之间贯穿着男人第一次逃脱失败后装病期间的各种幻想:他得到了要求的报纸,于是猜测女人有办法与外界保持联系,说不定是她自己外出买回来的,而撤去绳梯,也可能是某种临时措施,他或许什么时候能撞上逃跑的机会。这些心理描写反映了男人失败后的悲观消极情绪。第二处报道,作者使用了 “毛玻璃”的隐喻,报纸千篇一律的故事对于认清外部世界的真实仍旧苍白无力,而能使室内光线充足的毛玻璃,是否象征着报纸的出现能给男人的生活带来转机?但他无意中又看到一则消息:建筑工地上,因为沙盘崩塌,吊车司机被压死。此时,男人断定自己以前的设想过于乐观了,因为沙子“幽闭人,戮杀人”,必须抛弃那些虚幻的想法,采取果断措施。
关于报纸,小说第三章也出现了一次,两个“报纸”遥相呼应,具有鲜明的对比意义。且看“为了不搅乱心境,打那以后,他努力不去看报纸。忍耐了一个星期,他就开始不太想再读报了。一个月之后他甚至常常忘记还有报纸那玩意儿的存在。”这是男人自制绳索逃跑失败之后的心理变化。报纸由以前生活中的 “重心”地位变为被遗忘,男人对原来的生活已不感留恋,而认为此前的孤独是 “追求幻想得不到满足的饥渴”;另一方面,在沙穴中与沙的不断搏斗,同女人的关系日渐亲密,都促使他发现另外一个全新的自我——一个有价值和意义的世界。
2.引用法律文书
小说以两份法律文书结尾:《有关失踪登记的催促通知》和 《审判》。这两份法律文书宣判了男人在外部现实世界的失踪,但男人在绝望的内里找到了希望之音,“逃亡,在那以后第二天考虑怕也不迟”。法律权威和日常现实趋向模糊,自由选择、自我追寻的意味越发得清晰起来。
本文通过分析安部公房小说 《砂女》词汇与修辞两个层面的文体风格特征,力图明晰作品蕴含的求索主题意义。小说主人公从堕入沙穴开始就与不毛之沙、与女人作起了自觉斗争,为了逃离的目的最后发明了屯水装置,从而发现了现实世界的一个新侧面,重新找寻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这与安部公房作品的创作主题一脉相承,就是努力打破共同体的束缚,在都市的孤独中找寻和创造存在的新路,饱含积极的现实意味。
[1]叶渭渠.日本文学思潮史[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536-548.
[2]刘世生,朱瑞青.文体学概论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3-20.
[3]和泉あき等.現代文学[M].东京:学術図書出版社.1994:246-248.
[4]孟冬永.试论安部公房文学的求索意识——以 《砂女》为中心 [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9:21-27.
[5]徐有志.有关普通文体学理论建构的几个问题 [A].王守元等.文体学研究在中国的进展 [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364-387.
[6]安部公房著.杨炳辰,王建新译.砂女[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3:272-279.
[7]谷真介.安部公房レトリック事典[M].东京:新潮社,1994:485-487.
[8]萨莫瓦约著.邵伟译.互文性研究 [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2-10.
[9]孙桂英.互文性理论视角下的新闻语篇分析 [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4):62-64.
[10]邹波.前卫的现实——安部公房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7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