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
(山西大学美术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自上个世纪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随着国际文化艺术交流的日益增加,很多先进新颖的设计理念逐渐引入国内,引起了国内设计艺术一轮又一轮创新高潮,很多产品从材料选择、外观造型、尺寸大小、色彩搭配等各方面都大幅度突破了传统理念,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广泛适应了现代市场经济时代人们日益追求个性化和多样化生活方式的需要,使人们的生活日益丰富多彩。[1]相比较之下,书籍的装帧设计虽然也有些改进,但总的来讲,变化不大。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点粗浅的想法。
在传统理念中,所谓书籍通常是指采用纸质材料印刷 (也有选用其它材料印刷的)并装订成册的著作。[2]一部完整的书的基本结构包括:封面、扉页、内容提要、版权页、前言 (序)、目录、正文、附录、参考文献、后记等。所谓书籍装帧设计,就是在保持这些基本结构大体不变的前提下,做些局部细微的调整和修饰。通常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书籍版面的大小称为开本,以全张纸为基本计算单位,每全张纸裁切和折叠多少小张就称为多少开本。如一全张纸对折一次得到的小张,称为 “对开”,再对折一次即为 “4开”,依次类推,还可得到8开、16开、32开、64开等开本。
目前,国内生产的纸张常见大小主要有以下三种:
(1)787 mm×1092 mm这是我国当前书籍出版印刷用纸的主要尺寸。如我们目前常见的32开本图书和16开本图书就是采用这种规格的纸张。
(2)850 mm×1168 mm这是为适应较大开本图书印刷需要而生产的,如目前很多教科书采用的大32开本书籍,就是使用这种纸张。
(3)880 mm×1230 mm这是国际比较通用的一种规格,其纸张开本尺寸比其他同样开本的尺寸要大,印刷时纸张利用率较高,型式也比较美观大方。
当前在图书出版实践中,一般要根据书籍的内容和性质选择不同的开本。如诗集通常采用比较狭长的小开本;科技理论图书一般采用大32开本和16开本;儿童读物采用比较接近方形的小开本,如24开本;袖珍词典字典一般采用42开、48开或64开本;画册通常采用近似正方形的开本,等等。
书籍的外观设计兼有广告宣传和保护作用,它包括封面、护封 (及书脊与勒口)、封套、腰带、堵头布、书签或书签带、书顶 (刷金或刷色)、书口 (梯标或书口画)等的设计。
一般平装书正封面印有书名、作者、译者姓名和出版社名称,并配以适当的图案,起着美化图书、展示图书内容和保护书芯的作用。[3]封底上方印责任编辑、封面设计,下方印统一书号和定价,中间配置一定的图案或带有广告宣传性质的词句。书脊是指联接封面和封底的书脊部,一般印有书名、册次 (卷、集、册)、作者、译者姓名和出版社名,其主要作用是在图书上架后,便于查找。
目前,国内出版的图书绝大多数属平装书,另有少量精装书。在外观设计方面,精装书与平装书相比,主要是在封面和封底外,增配有护封,即包裹在精装书籍封面和封底外层的保护面纸,亦称外封面或包封。还有一些精装的丛书,配有函套,即将一套书装入其中的硬纸盒,其作用是保护书籍。
书芯的图文版式编排是书籍装帧设计的核心主体部分,包括:版心及四周边口 (天头、地脚、切口、订口)、字体、字号、字间距、行间距、分栏,以及标题、正文、文首、注释、书眉或中缝、页码等的设计;还包括序言、前言、目录或图次、跋或后记、索引、参考书目、年表等的形式设计,以及图片、插图的版式编排与构成等。对此,一般都有统一的编排规范要求,个别图书有些自由创新,但步伐都不大。
零页是指一本书中起说明及烘托作用的页面部分,包括环衬、扉页、口号、赠献词、出版说明、内容提要、作者简介、题词、版权页的设计等。通常在书籍封面或衬页之后、正文之前有一扉页,用来印书名、作者或译者姓名、出版社和出版年月,其背面为版权页,用来记录图书版权情况,包括书名、作者或译者姓名、出版社、发行者、印刷者、版次、印次、印数、开本、印张、字数、出版年月、定价、书号等项目。
插图是书籍装帧设计中独创性较强、艺术性较浓的一项工作,它对文字起辅助补充作用。不同性质的书籍,对插图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例如,少年儿童读物要求有较多的插图,做到图文并茂,趣味盎然,突出趣味性,大量的少儿读物都是以图为主,配以少量简明扼要的文字;文艺类图书则要求插图少而精,突出艺术性,要能起到画龙点睛、凝炼主题、提升图书艺术品味的作用;相比较之下,科技理论专业图书插图更多地强调科学性,主要是借助插图来形象直观、具体准确地说明问题。
印刷工艺主要包括文字、图片的输入、排版、拼版、输出、制版、印刷、印后装订等。目前一般都采用电脑输入排版,激光照排印刷工艺。
目前,绝大多数书籍都采用纸张材料,另外也有采用丝织品、布料、皮革、木料、化纤、塑料等。不同的材质,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仅以纸张为例,其品种、克数、颜色、肌理均直接影响到书籍的艺术质量。
以上概略介绍了目前书籍装帧的基本概念,下面谈谈当前我国书籍装帧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目前出版的图书绝大部分功能都很单一,即基本上都只是作为知识和信息的载体,供人们阅读学习使用的工具。虽然有些书其内容非常富有艺术性,如一些小说、诗歌、画册、书法作品集等,但书本身并没有被人作为一种艺术品来对待。或者,形象地说,人们可能普遍追求书的心里美,但对于书的外在美,则被大大忽略了。相比较之下,在酒杯、茶杯等容器方面,人们就不仅仅把它们当作一个容器来使用,而是同时把它们当作某种艺术品来欣赏,并发展了技艺日益精湛的工艺美术。在建筑方面,人们也并不是仅仅把房子作为一个遮风挡雨的居住场所来对待,而是同样作为一种艺术来对待,讲究整体造型、外观色彩、线条等,给人以一种赏心悦目的美的享受。
由于对图书的功能定位单一,因此材质择选方面,也就跟着受到很大的局限。目前,虽然有极少部分书籍采用丝织品、布料、皮革、木料、化纤、塑料等来印制,但绝大部分图书还是采用传统纸质材料。
由于仅仅把图书看作一种供人阅读学习的工具,而不是把它当作一种艺术品来精心创作,这就决定了图书的外观造型方面非常单调乏味。遍观今日图书市场,可以看到,目前出版的图书,基本上都是大小不等、或厚或薄的砖块。
虽然个别图书力求精心编排,图文并茂,但总的来讲,现行图书版本编排普遍呆板,基本上都是整整齐齐的长方形版面,密密码码印上一些或大或小的黑色字体。即使少数部分彩色印刷图书,也只是色彩艳丽一些,其版面形式同样相当呆板。
经常阅读和写作的人,都有一种共同的经验感受,那就是现在出版的这些图书检索功能太差了。有时候,明明知道某一句话出自某作者某本书内,但找来找去,就是找不到,令人欲求不得,欲罢不忍,烦不胜烦,白白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阅读写作效率大大降低。
这个问题,单拿一本书来看,还感觉不到什么。但现代读书人,从小学开始,经中学、大学,哪个不是学富五车,汗牛充栋?特别是中小学生,大量的图书塞满书包,天天背来背去,早已引起了社会公愤。因此,书体笨重确是一个应该引起注意的话题。
现代图书大多采用纸质材料,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书体容易破损。特别是在公共图书馆,一些热门图书,借阅者众多,很快就变得破烂不堪。
以上所述,还只是涉及到书籍装帧设计的一些具体皮毛问题。笔者认为,在这些问题的背后,还隐藏着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如人本理念的欠缺,很多时候出版商只是机械地按照既往的图书出版程式,例行公事一般,把图书作为一种产品生产出来,而很少站在读者的角度,仔细体察读者的感受,细致地考虑读者的需求。结果虽然出版的图书,在很多方面不能满足读者的要求,但出版商却沾沾自喜地认为自己出版的图书是精品。再如,传统思维定势的局限和创新意识的欠缺,经过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图书出版历史,好象图书就应该是这个样子,不能再有变化了,如此等等。
鉴于目前书籍装帧设计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和不足,笔者认为,出版界必须深刻反省,从根本上革新书籍出版理念,创新书籍装帧设计。其总的基本指导原则如下: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都要仔细考虑用户的需求,尽可能设计生产出各种不同规格,不同造型,不同色彩,不同功能的系列产品,以满足广大用户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尽可能为用户提供舒适、周全的产品和服务。图书也一样,不同的读者对于各类图书的具体要求,是各不相同的。如有的读者可能只是注重于图书的内容,对图书的外貌美丽视而不见,而有的读者只注重于欣赏图书的外观优美,对图书的内容不屑一顾;有的图书是藏在书房里细细研读,而有的图书则是随身携带,用来消磨时间;有的图书如同家常便饭一样,每天都要翻阅查看,而有的图书则是珍肴牙祭,难得偶尔翻看一次,等等。书籍装帧设计就要充分考虑这些不同读者对不同图书的具体不同要求,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突显它们各自不同的特色。
一个行业或一个产品的生产,常年累月,周而复始,都会逐渐形成一套相对稳定的生产规范和习惯。这些规范和习惯是作为以往经验的结晶,可以保证生产正常安全顺利进行,但与此同时,也就在人的头脑里逐渐形成一种顽固的思维定势,束缚人们的头脑,妨碍人们继续创新。如前所述,书籍出版经过几十年到几百年的发展,到目前为止,书的概念和书籍装帧设计概念都基本上凝固了,在大家头脑里似乎认为书就应该是这个样子,根本不去想象书还可以做成其它样子。这种思维定势对于书籍装帧设计创新是非常不利的。只有打破这种思维定势,才能真正做到装帧设计创新。
书籍是供人们阅读和学习的一种工具,这无疑是不错的。但是,这并不妨碍书籍同时也可以是一种供人欣赏的美的艺术品,可以在它的外观造型、线条、色彩、图案等很多方面进行艺术的创造。甚至有些图书,还可以来个喧宾夺主,格外突出其本身作为艺术品的美的特色,摆放在客厅或其它公共场所,处处营造一种书香氛围,吸引人们来欣赏,而将其原本的阅读和学习工具的属性降到次要地位。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为书籍装帧设计创新提供了许多新的先进手段,如电脑输入排版,激光打印以及许多新型材料的开发应用等。出版界应该密切关注所有这些科学技术的变化,从中敏锐地捕捉未来书籍装帧创新发展的预兆,及时应用这些新技术新手段,积极推进书籍装帧创新设计。
现在根据上述基本指导原则,具体探讨一下书籍装帧设计创新的思路。
什么是书?到目前为止,似乎大家都认为,书就是印在纸上并装订成册、形似砖头一样、供人阅读的著作,我们在图书市场上见到的绝大多数书籍都是按照这个想法装帧设计的。笔者认为,书籍装帧创新设计,首先就要突破这种传统书籍概念,形成一个全新书籍概念。可以定义如下:凡是使用图文符号成系统地记录与传播某一类信息的载体,都可以称之为书。[4]
书是做什么用的?在传统思维中,书就是供人阅读学习的工具。但其实不然,阅读学习只是书的一项基本用途,除此之外,书还可以有其它功能和用途:
1.研讨 众所周知,很多专家学者都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也就是在读书的同时,要拿着笔在书上勾勾划划,校改批注,这是把书作为一种研究问题的工具了。
2.审美 一部设计优美的书籍,是可以摆在客厅供人欣赏的。[5]
3.娱乐 书也可以用来作为人们消遣娱乐的道具。
4.纪念 如一个人的成长记录,或生活中发生某些有意义的事情,就可以印成一本书来作纪念。[6]
5.礼物 书也可以作为礼物,赠送亲朋好友。
1.选材创新
书不一定非要印在纸上,也可以印在其它材料上。如印在布上,还可以印在竹片上,类似古代竹鉴一样,这样就可以当作艺术品摆放在客厅里了。[7]特别是公共图书馆的图书,以及一些字典词典等工具书,使用频率较高,容易损坏,选材时应该特别注重经久耐用,不易破损,应与普通个人用书有所区别。
2.外观造型创新
目前,绝大多数图书都被设计成形似砖头一样的长方体。应该说,这也是有道理的,所谓存在即合理。但是,不必所有的图书都设计成这个样子,也可以针对一些特殊用户,特殊场合,设计一些特殊造型的图书。[8]如一些图书可以设计成一把折扇,方便人们旅途中阅读。有些儿童读物,可以设计成各种有趣的卡通形象。也可以设计成圆筒形或读者希望的其它造型。
3.版芯设计创新
图书版芯不一定都要设计成长方形,也可以设计成其它形状,如圆形,心形,菱形或其它不规则形状等;同时一本书也不必采用一种版芯,还可多种版芯变着花样使用。特别是一些文学艺术类图书,采用多种丰富多彩的版芯设计,更能体现出这类图书应有艺术特质,使之内在美与外在美结合起来。[9]对于供专家学者研讨的专业学术著作,则要注意在天头、地脚、切口、订口等处多留一些空白,并适当增大行间距,以便于他们随时随处涂改、批注。此外,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针对日益庞大的老年读者群体,书籍装帧设计也要注意满足他们的特殊要求,如字号应适当大一些。
4.加强图表设计
据笔者观察,目前国内出版的图书,图表设计是一个弱项。特别是一些科技理论图书,很多问题没有图表,只靠文字叙述,读者很难弄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还有一些历史类图书,不配历史地图,很多历史事件都只是一些抽象的人名和地名,杂乱无章地充塞头脑,莫名其妙。因此,应尽可能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图表设计,特别是应尽可能插入一些大尺寸高清晰的实物图片,再配以具体详尽的文字说明,就比较理想了。
5.改进检索设计
如前所述,许多作者在著书写作的时候,都要费时费力查阅大量文献。为此,书籍装帧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这些作者的需要,为他们检索相关信息提供方便。特别是一些经典名著,其中有很多世人传诵的经典名句,在这些书再版的时候,应该把这些名句挑选出来,印在专门的检索页上。[10]同时,书前书后都要多留几页空白,供读者自行摘录编辑检索词条。
6.开本与装订创新
目前似乎有开本越来越大的趋势,特别是一些高校教科书,普遍采用16开本,大16开本,厚厚的,沉甸甸的,让人一看,就觉得 “大部头,真烦人”。一些中学教科书也是越来越厚,越来越沉。对此,笔者认为,要充分考虑学生教学使用的实际,从便于教学,减轻学生负担角度着想,多做一些体贴入微、关怀备至的创新设计。一般来讲,作为教科书,开本还是适当小一些,每页少印一些内容为好,这样便于携带,便于学习。至于有些教科书内容较多,可以考虑将一本书拆整为零,分成几本小册子,不一定非要装订成厚厚的一整本。
7.大力发展电子图书
电子图书的出现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一大重要成果,可以预料未来电子图书的发展将越来越快,将日益广泛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但目前电子图书基本上还只是一种图书信息储存器,需要在电脑上读取显示,还不是一本独立的图书。同时,电子图书的内容,也基本上只是把纸上的内容照搬到显示屏上,缺乏独创性的设计。对此,需要在今后的电子图书出版实践中,不断予以改善。例如,中小学生用的教科书,就可以集成在一本电子图书中,这样就省得去背沉甸甸的书包了;其次,这样的电子图书应该有它的独立性,即可以脱离电脑单独使用。再次,电子图书的外观尺寸不宜太小,也不宜太大,建议采用相当于32开本纸质图书大小的尺寸;最后,电子图书还应注意充分发挥纸质材料所不具备的独特的优势,如一些图书讲到机器运转的时候,可以插入一些动画演示,英语教科书,可以配以语音朗诵等等,特别是电子图书具备的强大检索功能,更是应该大大发挥利用。
综上所述,突破传统书籍概念及其思维定势,牢固树立人本主义理念,充分考虑现代读者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坚持审美原则,运用艺术的眼光,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大幅度创新设计,给读者以更加方便,更加舒适,更加美好的阅读享受,应该成为未来书籍装帧设计创新的基本思路。
[1]刘宏芹.浅谈书籍设计的人性化 [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4(03):79-82.
[2]李夏凌.我国传统书籍装帧的艺术特征及其现代运用[J].福建艺术,2008(06):47-49.
[3]史亚丽.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的思考[J].中国包装,2009(03):39-41.
[4]郑军.再谈书籍设计的创新问题[J].科技与出版,2009(04):37-38.
[5]张婕.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的审美特征[J].美与时代(上半月),2009(06):82-84.
[6]王乐.书籍装帧设计新形态[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9(06):44-45.
[7]龚旭萍.中国20世纪前叶书籍设计的审美形态研究 [D].北京:中国美术学院,2008.
[8]张军.我国书籍设计现状研究 [D].郑州:河南大学,2010.
[9]胡彤亮.书籍设计创新性研究 [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
[10]王晓芬.探索书籍设计的新形态 [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