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院护理人员院内感染的风险因素分析与个人防护

2012-03-19 01:38魏立琰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24期
关键词:锐器传染病护理人员

魏立琰

(兰州市肺科医院,甘肃 兰州 730046)

传染病院护理人员院内感染的风险因素分析与个人防护

魏立琰

(兰州市肺科医院,甘肃 兰州 730046)

护理人员;院内感染;个人防护

医院感染也称院内感染,护理人员院内感染是指护理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因职业性质而获得的感染。可以是在医院工作期间显示出感染的症状,也可以是在医院工作后一定时间内出现症状,也可为无症状的病原携带状态[1]。传染病病房护理人员的护理对象大多为具有传染病的患者,护理人员在实施生活护理、进行治疗操作过程中接触患者的飞沫、排泄物、血液、体液的机会多,所以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比普通病房高。尤其是在传染病爆发流行期间,传染病房的护士是高危易感人群之一。2003年全球爆发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疫情,据统计,其中护理人员病例占总病例的比例高达20%(个别省份高达50%)。在流行期后期,由于防护措施得力,护理人员的发病数逐渐减少。所以,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识”、“知”、“行”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2]。在传染科病房,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在咳嗽、咳痰、打喷嚏时都会将病原微生物散布在空气中,护理人员常与患者近距离接触,因而患者对护理人员会造成呼吸道感染的威胁。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也是一大传染源,同时经血液传播的HIV、HBV、HCV也是护理人员生物危害的主要种类之一。因此,应积极做好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笔者现将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的风险因素作简要阐述,并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

1 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的风险因素

1.1 血源性传染病的感染

据报道,美国每年有数百名护理人员死于工作中感染的血源性传染病,平均每天死亡1人[3]。护理人员被已被病毒污染的注射针头刺伤是最为危险的感染途径之一,主要发生在穿刺和拔针后的锐器处理操作过程中。临床护理人员承担着对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的用后清洗消毒处理工作,由于医疗物品使用后表面上污染了大量的细菌等微生物,而且带血的器械上可能还污染了经血液传播的病毒[4]。因此,对于条件好的大型医疗机构来讲,基本上能够配备全自动或半自动密闭式器械清洗消毒器,从而可以降低护理人员受感染的风险。但国内众多的中、小型医院由于资金的缺乏等原因,专业清洗设施配备不完善,仍处于护理人员手工清洗的状态,所以工作中存在着被喷溅、直接接触、发生锐器伤等被感染的风险。

1.2 安全注射意识淡薄

不安全注射导致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公共问题。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在成年人中比较少见(1%~2%),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10%~30%的医务人员或口腔科医务工作者曾感染过或正感染HBV[5]。由于护理人员对安全注射认识不足或理解不正确,或虽有安全注射知识和操作技能,但实际工作中并不按要求去做,致使不安全注射成为护理人员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

1.3 空气污染

病原体经空气传播疾病是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空气微生物来源于呼吸道分泌物、伤口脓液、皮屑等,干燥后形成菌尘,通过飞沫、咳嗽、咳痰、打喷嚏、清扫、人员走动、空气流动等方式传播疾病。护理人员长期处于医院空气污染的环境中,所以容易引发医院感染。

1.4 手污染

手是病原体散播病毒的主要途径之一,医院感染80%是由手引起的。曾检测过护理人员接触患者或污染物后未洗手者的带菌率为100%[6]。医院内的耐药菌,特别是多重耐药菌在患者之间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护理人员的手进行的。所以,护理人员洗手的依从性低是感染病毒的原因之一。

1.5 其他相关因素

医院感染管理机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不能有效开展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的监测和防护工作,医疗机构缺乏必要的防护设施,护理人员自身对医院感染的认识不足,预防观念薄弱以及护理人员日常工作压力大,易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处于易感染状态等,都是造成被感染的相关因素。

2 个人防护的具体措施

2.1 树立安全理念,提高防护意识

新入传染科的护理人员会有陌生、恐惧、紧张心理,而且相关预防知识缺乏,因此,入科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应从护理人员新入科起,做好专科培训。应对其讲解传染科各种疾病的特征、治疗、护理,传播途径、消毒隔离措施、自身防护等内容,采取多形式、多途径培训方式进行职业安全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管理干预、促进健康”的管理理念,让护理人员了解工作环境的恶劣性及自身防护的重要性,从而重视自身职业安全与健康,将安全理念贯穿于实际工作中,加强自身防护,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2.2 强化护理安全管理,创造护理安全文化

对护理人员实施安全教育培训是减少院内感染的主要措施。医院应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规范传染科护理操作的各个环节,重视专科理论学习和技术操作培训。将护理安全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思路运用到护理管理工作中去,即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启动护理人员自我意识,感悟工作责任,唤起有意注意,调控负性情绪,引导正确的归因方式等营造“人本安全”氛围,从而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培养和影响护理人员对安全护理的信念和态度,以促使其安全护理行为的养成。这样不仅能给患者提供安全、无差错的护理,还能保护护理人员,保证其生理和心理健康。

2.3 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改善工作环境

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与工作量呈正比关系,有序的工作环境、工作人员良好的心态是保证操作顺利的前提。因此,科室应合理配备人力资源,避免护理人员超负荷、加班工作。同时,应改善工作环境,为护理人员提供相对安静的环境,从而减少职业损伤的发生。护理人员编制短缺、工作量大是发生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此可采取弹性排班制,实施人性化管理,合理安排护理人员工作等,如对身体不适的护理人员及时安排休息,使护理人员感到温暖与关怀,使其尽量减少接触传染源的机会,减少自身感染。呼吸道传染患者可能因为病情需要进行床旁摄片,病房空气消毒可能采用紫外线或三氧消毒机消毒等,这些都会增加护理人员暴露于不安全环境中的机会。长期的辐射,容易造成机体免疫功能障碍,护理人员要学会保护自己躲避放射线的照射,医院管理者应多关注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尽量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丰富护理人员业余文化生活,多开展一些有益身心的娱乐活动,从而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2.4 体检与免疫接种

医疗机构应建立职工体检制度,对招聘人员应进行岗前体检,包括胸透、乙型肝炎系列、肝功能、血常规等。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之一,乙型肝炎病毒总感染率高达60%[7]。所以,应将护理人员接种乙肝疫苗的计划提到日程上来,尤其是口腔科、透析室、供应室、手术室等高危科室的护理人员。

2.5 空气传播预防

最简单的空气净化措施是自然通风,可使空气中细菌密度降低,还可选用紫外线灯、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等。临床护理人员接触呼吸道患者时应穿隔离衣裤,戴16层棉纱口罩,每4小时更换一次,污染潮湿时随时更换。要做好口罩管理,不戴时应将口罩内面折叠放入工作衣上面的口袋里,及时定期清洗口罩送供应室高压消毒。

2.6 保持手卫生,掌握戴手套指征

医务人员的手是外源性感染的重要传播媒介,护理人员是消毒、灭菌、无菌操作和隔离技术的具体执行者,因而护理人员手的清洁消毒是非常重要的。有效清洁双手是切断病原菌传播,减低医院感染发生最简便易行的方法。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对洗手指征、方法均有明确规定,每日洗手频度应保持在医生大于30次,护理人员大于35次[8];在接触每位患者后及处理患者用物后、每次操作前后都应用流动水洗手;采用六步洗手法,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洗手时必须用洗手液认真揉搓双手及手腕部,注意指尖、指缝、指关节等部位,然后用流动水冲洗;有条件的医疗机构最好改善工作人员洗手设施,配备专用洗手池,改手拧式水龙头为脚踏式或头触式或红外线感应开关,洗手后不能在工作服上擦拭,应烘干双手或者用纸巾擦拭;在给每位患者操作前后要洗手,以免造成交叉感染;当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或当护理人员或患者皮肤粘膜有破损时,均应戴手套,有资料显示,戴手套后即使遭遇针刺,其感染率较未戴手套者下降了50%[9],但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在脱去手套后,应立即洗手。

2.7 规范操作规程,预防锐器伤

在进行治疗和护理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锐利器械操作技术。在进行侵袭性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注意防止被针头、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操作中,用物放置有序,做到忙而不乱,对不合作的患者要有助手协助;操作后,要及时小心清理,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锐器盒内,避免用手相互传递锐器,禁止回套针帽,减少用物处理环节。

2.8 正确掌握职业暴露处理流程

完整的皮肤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污染后,在用流动水冲洗后,再用洗手液或肥皂搓洗,最后再用流动水冲洗干净,黏膜污染处用生理盐水或蒸馏水反复冲洗。有伤口时,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尽量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然后用流动水冲洗→洗手液或肥皂水搓洗→流动水冲洗干净→消毒→包扎→报告→相关抗体检测(接种疫苗或预防用药,必要时评估)→心理干预。职业暴露后立即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加强职业防护教育,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是预防职业暴露的关键,当护理人员发生各类职业暴露后不要回避,应及时上报。

2.9 加强传染病患者的管理

科室对痰菌阳性的结核、乙肝、艾滋病等患者应按国家传染病的要求严格隔离,集中管理,在晨间交接班时进行提示,使医务人员心中有数,在护理此类患者时加强注意。对住院患者做好健康教育,使之遵守病房管理,出行戴口罩,指导他们在咳嗽或打喷嚏时应转向侧边或用卫生纸捂住口鼻,礼貌咳嗽,不随地吐痰,痰吐在纸上包好进行焚烧或入厕水冲,防止病菌传播,减少感染机会。

2.10 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宣传教育工作

切断传播途径是搞好传染病管理的重要环节,不仅要对患者宣传消毒隔离的必要性,也要对来探视的家属进行宣传教育预防传染病的常识。增强全民的保健意识,防止传染病危害人体健康。

2.11 合理化建议

建议护理人员每天能够均衡饮食,补充营养,适当增加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生活有规律、保证睡眠、不吸烟、少饮酒,劳逸结合,合理休息;坚持体育锻炼和耐寒锻炼,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并注意保暖防止感冒,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工作中不要有恐慌心理,避免过度防护,保持良好的心态。

传染病院护理人员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其职业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职业安全不容忽视,个人重视和行政干预是最大限度降低职业危害的关键。制订相关规章制度,做好职业防护教育,用观念指导实际工作,用实际工作强化理念,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预防各种危害因素对护理人员造成的影响。同时,应加强规范化护理管理,以有效控制感染[10],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1]徐秀华.临床医院感染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2]沈冰.提高洗手依从性的6条金标准[J].中华医学感染学杂志,2005,15(12):1407.

[3]袁丽,蒋红.高职护生职业防护现状调查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0):795-796.

[4]宋慧.医院机械清洗热力消毒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5):475-476.

[5]张小容.护理人员自身防护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1):29.

[6]张晓春,林树建.200名护士洗手的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4):261.

[7]曹明霞.血源性传播疾病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 [J].护士进修杂志,1999,14(1):51-52.

[8]牛秀成,张树德.护理人员洗手技术与再污染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8,8(2):88.

[9]钟秀玲.医院供应室的管理与技术[M].北京: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

[10]韩惠平,王秋开,樊小平.坚持规范化管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J].护理研究,2004,18(12B):2241.

R193

A

1671-1246(2012)24-0150-03

猜你喜欢
锐器传染病护理人员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呼吸道传染病为何冬春多发
新型安全型锐器盒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锐器盒使用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思路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蒙医护理实习生实习期间锐器伤调查分析与对策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