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亚玲
(平凉市第二人民医院,甘肃 平凉 744000)
血液病的病种较多,包括各类红细胞疾病、白细胞疾病以及出血性疾病。其共同特点多表现为骨髓、脾、淋巴结等器官的病理损害、周围血细胞和血浆成分的病理改变、免疫功能障碍、出凝血功能紊乱、血小板减少、血管脆性增加、血浆中凝血因子缺乏以及循环血液中抗凝血物质增加等,均可导致出血。在治疗中除针对病因治疗外,化疗、多次输注不同成分的血液制品、抗感染和止血治疗都需要静脉途径完成[1]。自2010年6月我院开展优质护理以来,大家都在思考如何在细节上提高护理质量。考虑到血液病患者易出血和心理焦虑等特点,制作了不同型号的止血绷带。在临床工作中经过实践、对比研究和分析发现,采用止血绷带结扎止血进行静脉穿刺在穿刺成功率、结扎部位患者疼痛强度、是否造成皮下出血等方面更优于传统方法使用乳胶管结扎止血进行静脉穿刺。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我科收治的需静脉采血、静脉输血和静脉输液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2例,女48例;年龄6~65岁。纳入标准:(1)意识清醒,有表达能力;(2)年龄6~65岁;(3)目标血管无损伤,皮下无淤血。根据使用结扎止血的止血带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62例,采用止血绷带结扎止血进行静脉穿刺;对照组58例,采用乳胶管止血带结扎止血进行静脉穿刺。两组血液病患者一般情况如下:年龄:观察组为(32.8 ±26.2)岁,对照组为(33.4 ±25.6)岁;性别:观察组为男37例、女25例,对照组为男35例、女23例;血液病种类:观察组贫血患者16例、出血性疾病患者34例、白血病患者12例,对照组贫血患者16例、出血性疾病患者31例、白血病患者11例。两组患者以上一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1分组方法 两组患者的护理操作均由两名临床工作5年以上、工作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护理人员完成。两名操作者统一接受止血绷带的制作及使用方法培训和规范的静脉穿刺技术培训。两名操作者随机将观察对象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完成静脉穿刺(包括静脉采血、浅静脉头皮针穿刺和浅静脉BD 针留置)60例,其中各完成观察组31例,对照组29例。
1.2.2 止血绷带制作及消毒方法 制作止血绷带的材料选取不同宽度的弹力绷带(俗称宽松紧带),分别制作成2 ×15cm2、3 ×15cm2、4 ×15cm23种型号,两头缝制尼龙粘贴即可。
为控制院内交叉感染,采用一人一带。每天将用后的止血绷带收回到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处理。先将止血绷带放入含有效氯250 mg/L的84 消毒液中浸泡30 min。有明显污染者可采用含有效氯500 mg/L的84 消毒液中浸泡60 min,然后流水冲洗揉搓,放入1:270的传统酶清洁液中浸泡5 min 后再揉搓,流水冲洗,新鲜纯化水冲洗,烘干,检查质量,放入一无菌带盖方盘中备用[2-3]。
1.2.3 操作方法 每次静脉结扎止血穿刺均由一名操作者和一名助手完成。操作者负责筛选对象、分组、静脉穿刺、评价和质量控制,助手负责全程摄像。数据处理由两名操作者通过回放录像共同完成。
观察组:(1)操作者向患者及家属做好操作前的解释工作。(2)病室光线充足、安静、无清扫、无干扰,适合操作。(3)在治疗室准备好治疗所需的药物和用物,携至床旁,做好三查七对,准备输液贴,排气,穿刺针挂于墨菲氏滴管分叉处。(4)选择穿刺所需血管,在穿刺部位近心端上方约6 cm 处(止血绷带下缘)将止血绷带平整放于肢体下方,将止血绷带两头拉紧,用尼龙粘贴粘紧结扎止血,止血绷带松紧度以不能轻易插进一指为宜。(5)以穿刺点为中心常规消毒皮肤两遍,消毒区域直径>5 cm。左手固定穿刺肢体并绷紧皮肤,右手持针,针头斜面向上,以15~30 °的角度从穿刺点沿血管走向进针。见回血后再适当进针少许,松开止血绷带及输液调节夹,并嘱患者松拳,用输液贴固定好针头。根据病情调节输液速度,再次查对并签字。(6)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输液期间注意事项,并询问患者需要。(7)正确处理用物,止血绷带放于回收桶内,交消毒供应中心处理。洗手。
对照组:(1)、(2)、(3)同观察组。(4)选择好穿刺所需血管,在穿刺部位近心端上方约6 cm 处系上乳胶管止血带。(5)以穿刺点为中心常规消毒皮肤两遍,消毒区域直径>5 cm。左手固定穿刺肢体并绷紧皮肤,右手持针,针头斜面向上,以15~30 °的角度从穿刺点沿血管走向进针,见回血后再适当进针少许,松开止血带及输液调节夹,并嘱患者松拳,用输液贴固定好针头。根据病情调节输液速度,再次查对并签字。(6)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输液期间注意事项,并询问患者需要。(7)正确处理用物,止血带放于回收桶内,交消毒供应中心处理。洗手。
表1 两组第1次、第3次、第5次、第10次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比较(人)
表2 两组患者结扎止血带时是否有痛感的比较(人)
表3 两组患者结扎止血带时是否造成皮下出血的比较(人)
根据力学原理:压强=压力/受力面积,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由压力和受力面积两个因素决定。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则压强越大,相反,受力面积越大则压强越小[4]。静脉穿刺用止血带结扎止血时的压强主要取决于给予血管的压力大小。我们自制的止血绷带与传统的乳胶管止血带相比,当压力相等时,前者因显著增加受力面积,肢体局部承受的压强明显小于后者。
血液病患者治疗疗程较长,需多次进行静脉穿刺。加之,血液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减少、血管脆性增加、血浆中凝血因子缺乏以及循环血液中抗凝血物质增加,如果结扎止血时较大压强作用于肢体局部,就容易导致皮下出血。随着穿刺次数的增加,止血带反复作用于局部肢体,皮下出血程度将进一步加重[5]。使用自制绷带进行静脉穿刺时的止血,肢体局部承受的压强明显小于后者,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如下优点:(1)结扎止血带时患者疼痛感显著减轻;(2)结扎止血带时观察组62例患者60例未发生皮下出血,仅有2例患者在第5次结扎时出现皮下出血,对照组58例患者16例未发生皮下出血,有12例第1次结扎时就已出现皮下出血,第2次扎时出现5例,第3次结扎时出现13例,第4次结扎时出现7例。因此,观察组大大减少了静脉穿刺操作中皮下出血的发生率;(3)由于观察组的技术减少了皮下出血的发生,肢体浅静脉暴露良好,因此,随着穿刺次数的增加,与对照组比较,穿刺成功率显著提高;(4)观察组的患者静脉穿刺结扎止血带时患者疼痛感显著降低、皮下出血显著减少、随着穿刺次数的增加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由于这“两低一高”的变化,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焦虑及恐惧感得到了显著改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相应提高。
此种穿刺用止血绷带的制作方法简单,取材方便价廉。在临床应用中有显著优点,患者乐于接受,是优质护理工作的一个创新,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值得推广使用。
[1]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贺彬.止血带的消毒与供应[J].医院消毒与监测,2007,24(1):3.
[3]李六亿,刘玉村.医院感染管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
[4]荣德基.九年级物理[M].通辽:内蒙古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
[5]余燕.静脉穿刺抽血致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皮下淤血原因分析及对策[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