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病例在口腔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2-09-20 02:28彭玉英周淑丽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24期
关键词:口腔病例教学法

彭玉英,周淑丽

(铁岭卫生职业学院,辽宁 铁岭 112000)

临床病例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是教师根据教学的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以真实的病例或者精心设计的病例将学生引入特定的情景中,引导学生进行病例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

1 研究的背景

(1)病例教学法来源于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19世纪70年代,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首创的。目前,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已经遍及世界各国。我国的案例教学法也已积累了20年的研究经验。2000年以后,我国医学教育工作者逐渐将临床病例引入到口腔内科学的课堂教学中。

(2)通过几年的口腔内科学教学我们发现,口腔内科学相比其他学科来讲,专业性更强、与临床联系更密切,学生学习的难度更大,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要求。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对于口腔疾病的理解较为僵化,在临床实习中不能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使用,更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例如,有的学生可以将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背得很熟,可是当他们面对病人的时候,却束手无策。由此可见,将临床病例引入到口腔内科学的教学中,并形成一套成熟的理论并加以推广已经势在必行。

2 研究的意义

面对口腔内科学专业性强、学生理解困难的现状,教师如果再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授课,就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要求及临床的需要,因此需要探索出一条教学改革的新路。在已有的理论基础及相关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将临床病例在口腔内科学教学中的研究进一步深化,并且形成一套成熟的理论,从而能在今后将其应用到各个临床学科的教学中并加以推广。

3 研究的内容

3.1 研究对象

以我校2010级口腔医学专业8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80名学生随机分成两个班,两班学生的年龄、性别和入学成绩等方面无明显差异,由同一教师对他们进行口腔内科学的授课,教材统一使用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卫生部规划教材,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口腔内科学》。

3.2 研究分组

随机抽取两个班中的一个班为实验组(40人),将口腔内科的临床病例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另一个班为对照组(40人),利用传统的讲授教学法。两个班均采用多媒体授课形式。

3.3 研究形式

通过对两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考试成绩统计分析来对这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进行对比研究。

4 研究的方法

4.1 文献法

文献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笔者通过检索资料和查找参考文献,采取写读书摘要、做笔记等方式,采集了文献中与病例教学研究相关的部分。

4.2 教育实验研究法

教育实验研究法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将学生分成了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的学生在学习口腔内科学的过程中,教师适当地引入了临床病例,最后通过问卷调查和考试成绩来评价将临床病例引入口腔内科学教学中的效果。

4.3 现场观察法

现场观察法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对学生的特定行为表现进行考查而搜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授课教师通过对课堂上学生的语言、表情、行为等进行观察,并进行课堂效果分析,作为引导学生对病例进行分析的基础,这就对教师的应变能力以及对知识的驾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4 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也称“书面调查法”、“填表法”,是用书面形式间接搜集研究材料的一种调查手段,是通过向调查者发出简明扼要的征询单(表),让其填写对有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来间接获得材料和信息的一种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授课教师采用了自填式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并遵照客观性、必要性、可能性及自愿性原则对问题进行了设计。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学习兴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理论知识的系统性等方面,以统计学生对传统教学法和病例教学法的满意度并将其进行比较。

4.5 统计分析法

统计分析法指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数量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认识和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借以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解释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通过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重点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比较,通过数据来体现病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区别。

4.6 教育经验总结法

教育经验总结法是根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新的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种科学教育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结合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及期末测试成绩分析,总结将病例引入口腔内科学教学的效果及不足,对于今后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5 研究的步骤、进度安排及实施的主要措施

5.1 准备阶段(2010年9月—2011年1月)

总结临床病例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撰写研究报告,召开具体会议,明确每位参与研究的教师的工作任务。

收集、整理口腔内科学临床病例近70例,其中部分病例来源于铁岭市、县、区各家医院的口腔门诊及私人口腔诊所,部分病例通过网络及查阅文献获取。最后将所有病例根据高职高专的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进行整理,建立口腔内科学的病例库。

5.2 实施阶段(2011年3月—2011年7月)

5.2.1 制订教学计划 按照学校理论课72学时,实验课36学时的教学时数安排,分别对对照组和实验组在理论课教学中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5.2.2 引入病例 在本次研究中,使用了以下几种方式将病例引入课堂。

(1)结束式教学法。结束式教学法又称后叙式教学法,是在本课题的研究中经常使用的一种病例导入的方法。以病例作为一堂课的结束方式,来强化总结该堂课的重点内容,并对学生在本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病例可以是章节后的病例,也可以是课程完全结束后的综合性病例。例如,学完“龋病的临床分类及诊断”后,举章节后病例:患者女,18岁,上前牙两牙之间有点状发黑,无自发痛和冷热刺激痛。口腔检查:近中邻面点状黑斑,表面粗糙,叩诊(-),探诊(-)。请学生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医生的检查,作出恰当诊断。

在学完整个“龋病后”,举综合性病例。例如,患者女,36岁,因左侧后牙遇甜食酸痛不适而就诊。视诊,近中牙合面有一墨浸状、直径约3 mm的龋洞,探诊该洞深约3 mm,质软,患者有酸痛感,去净腐质后达牙本质浅层。对学生提出问题:请问你对该牙的诊断依据是什么?如何进行治疗?从病因学的角度考虑,应该怎样进行预防?

(2)倒叙式教学法[1]。倒叙式教学法也称导入式教学法,即以病例设置悬念从而引出要讲授的内容。例如,在讲授“逆行性牙髓炎”时,可选取这样的病例:患者男,45岁,慢性牙周炎多年,昨日起右下后牙自发性、阵发性疼痛,夜间加重,从而就诊。检查:右下第一磨牙Ⅰ度松动,叩痛(+),颊侧牙周袋深6 mm。经各项检查后,诊断为逆行性牙髓炎。对学生提出问题:请问医生是如何进行诊断的?做了哪些检查?又会如何治疗?此种牙髓炎与普通的急性牙髓炎有何不同?接着就开始学习“逆行性牙髓炎”。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课堂气氛被调动,学生思路被迅速引导到教学内容上,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3)插入式教学法[1]。插入式教学法是将病例穿插于授课过程中,在一堂课的授课过程中穿插简短的病例,教师边讲授理论知识边分析病例,使学生对疾病知识能逐条、逐点地巩固掌握,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例如,教师在讲授“急性龈乳头炎”的临床表现时,可举例如下:患者男,23岁,右上后牙突然自发性疼痛3天,否认咬硬物史。临床检查:右上后牙区未见有龋齿及深牙周袋,X线片示牙体未见异常。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诊断为急性龈乳头炎,口腔检查最可能发现的是:A 牙隐裂;B 牙龈表面溃疡;C 牙龈乳头坏死;D 牙龈乳头充血水肿;E 龈裂。通过插入式教学方法,随时巩固了课堂重点、突破了难点,加深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

5.2.3分组讨论 在课堂上,教师将学生分成4 组,每组10人进行讨论,最后由一名学生发言。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首先归纳出病例的关键部分,再总结出正确答案。如果讨论出现冷场,教师可提一些恰当的问题,促使讨论继续进行;对于较难的问题,教师要提示学生联系基础知识解答,并做到循循善诱,而不是直接将答案告知学生。针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提出的某些见解,教师可以随机提出启发式问题,以活跃课堂气氛,拓宽学生思维。

5.2.4 写总结报告 通过各种形式将病例引入课堂,在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后,要学生写出总结报告,并提出建设性意见。这一环节既可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能促进其综合能力的提高。教师要对学生的报告全批全阅,并及时将结果反馈给学生。对于学生在报告中所反映出来的普遍性问题,可在课堂教学的答疑过程中集中解答。

5.3 总结阶段(2011年7月—2011年9月)

在总结阶段对学生的期末成绩及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写出书面报告。

6 研究的结果

6.1 两组学生期末测试成绩比较

期末考试时,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都采取闭卷考试,满分100分。题型有单选题(20%)、填空题(20%)、名词解释题(12%)、问答题(18%)和病例分析题(30%)。试卷内容涉及面广,难度适中。对两组学生的期末成绩进行统计分析,使用χ2检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期末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期末测试成绩比较

6.2 问卷调查结果

在两组学生课程结束后,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40份,回收有效问卷40份,回收率100%,见表2。从表2 可以看出,将病例引入口腔内科学的教学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并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体。同时能紧密联系临床,有一定的可行性。

表2 学生对引入病例式教学法的评价

7 研究结果分析

7.1 将临床病例应用于口腔内科学的效果分析

7.1.1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通过在教学中导入病例,既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活跃了课堂气氛[3]。学生听到的不再是枯燥的理论,而是形象生动的病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听课积极性。

7.1.2 有利于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 由于采取了分组讨论,学生不再只是单纯地听教师的讲解,而是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参与课堂讨论。根据教师引入的病例总结出临床表现,进而对疾病做出诊断,提出治疗方案。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中以教师为主体的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7.1.3 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通过引入病例,让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通过提问、反问、设问及辩论,使学生在紧张而热烈的课堂气氛中,锻炼自己的思维及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7.1.4 有利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由于职业教育学制较短、学科较多、进度较快,因而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机会很少。通过将病例引入课堂,使枯燥的、抽象的理论知识变成生动的病例,能使学生将课堂理论与临床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7.1.5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将口腔内科学的临床病例在课堂上进行应用,这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及教学责任心的要求很高。它要求教师既要具有渊博的口腔内科学理论知识,又要具备丰富的口腔内科学教学与实践经验,并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在思想上和教学方法上要从传统“教”的模式向“导”的模式转变,进而指导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在课前要充分准备、收集、整理、设计大量的临床病例,并且利用期刊、网络,搜集更多的相关知识。

7.2 存在问题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总结如下,以期与教育工作者共勉。

7.2.1 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由于教师要随时结合病例讲授知识,所以,教师要在课前准备大量的病例,并且针对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及授课对象将病例进行整理、设计,还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教师以不同的方式将病例引入课堂,要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及随机应变的能力,还要能够自如地驾驭课堂,对课堂随时出现的状况能够及时进行调整;另外,教师还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知识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并且要具备一定的归纳总结能力。所以,将临床病例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同时还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教学的正常进行。

7.2.2 要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将病例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课堂上绝不能单纯使用病例教学法。运用病例进行教学时,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学生的讨论和发言,教师只做引导、总结和适当补充,这就很难像传统教学方法那样,使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详细讲解。此时,就应该通过课堂提问、反复强化等方法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熟练掌握。所以在进行本课题的研究时,研究者要注意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保证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7.2.3 要正确评估学生状态 由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一定差异,原有的理论基础水平也有高有低,所以,在进行病例教学时,既要照顾到全体学生,还要注意保证正常的教学进度,从而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如果讨论时间过长,课堂过度开放,不仅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还将导致其无法专心进行课堂讨论而造成学习效果不佳。这提示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全面评估学生的状态,以便对其进行正确引导。

[1]邹晶.病例教学法在内科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1):272-273.

[2]刘彤,吉利.西医内科学病例引导式为主创新教学模式的初探[J].中医教育 ECM 2010,29(2):34-35,39.

[3]徐仁华,胡业佳,袁圳伟.病例引导的讨论式教学法在护理高职本科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28):2911-2912.

[4]郭莉,刘丽华.护理研究,2002,16(10):611-612.■

猜你喜欢
口腔病例教学法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口腔健康
孕期口腔保健不可忽视
口腔健康 饮食要注意这两点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病例”和“病历”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一例犬中毒急诊病例的诊治
儿童常见的口腔问题解答
妊娠期甲亢合并胎儿甲状腺肿大一例报告
Meckel憩室并存异位胰腺和胃黏膜并出血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