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建 军,骆 习 群
基于分享理念的中职学校管理与建设的思考
肖 建 军,骆 习 群
对分享理念的相关概念和内涵、分享行为实现要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开展基于分享理念的中职学校管理与建设很有必要,并提出了开展基于分享理念的中职学校管理与建设的主要思路。
中职学校;管理与建设;分享理念
课题项目:长沙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基于分享理念的中等职业学校管理与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根据资料检索,部分服务型企业将“分享”作为企业文化的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企业建设与管理机制与制度的构建设想也用到了“分享”一词,有“能力的分享”与“财富的分享”、“分享制”的说法。
目前没有发现对“分享理念”的系统分析,更没有发现对学校管理与建设开展以“分享理念”为主题的研究。
《辞海》与《现代汉语词典》均没有“分享”条目,但“分享”一词大量使用。综合分析使用“分享”语句的语境,笔者认为:分享是指所有权人在人际交往中处理本人所有物,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所有物的一种态度和方式,主要特征为,把自己的东西分给他人一起享用。并不是所有东西都可以拿来分享。根据一般可以分享的东西,或分享的情形,分为三种类型:
一种是实物的分享。如一个人有6个苹果,有两种处理方式,一是独自吃了,这是独享,得到的是一种苹果的味道,二是分给其他5个人吃,虽然自己只吃了一个苹果,但可能得到其他5个人回赠的5种不同的水果,因此,他可能得到5种水果的味道,最终的结果是,六个人共同享有了六种36个水果。
一种是感受、体会、思路、创意、计划、方案等知识性精神类产品的分享。如一个人有一个自以为很有创意的点子或计划,他说给圈子里的好友,好友听了就讨论,原点子或方案在讨论中被修改和完善,形成了一个新的更有吸引力的点子或方案;或者是一个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等,也会在与朋友的分享中分析得更透彻,好友们也觉得很有收获。这也是分享,分享主体自己没有失去,参与者在分享中共同提高。
一种是权利、义务、责任、风险、利益等的分享。如一个人注册一家公司,这家公司是他一个人的,权利、义务、责任、风险、利益等也就是他一个人的,一个人的公司是很难发展起来的,即使是家族企业也难发展起来。公司要发展就会有风险,单纯的雇佣关系不能承担风险共同承担问题。这个人尝试着把自己的公司与他人分享,不仅分享风险,分享义务,分享责任,还分享权利与利益,于是,公司就做起来了。这就是现代的股份制企业的发展由来。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经理分享制、员工持股制也已在许多企业中推行。这是一种基于分享理念的制度构建分享,事业在分享中壮大。
第一种分享,表现出个人的修养与习惯;第二种分享,表现出团队或行业的文化与价值取向;第三种分享,表现出事业发展与运作的机制。
《辞海》(1979年版)对“理念”一词的解释是:旧哲学名词,柏拉图哲学中的“观念”通常译为理念,康德、黑格尔等人的哲学中的观念指理性领域中的概念,有时也译作理念。《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没有“理念”的条目。
目前,“理念”词语的使用已经非常广泛。百度搜寻“理念”的网页达到一亿多条。
综合互联网上对“理念”的各种释义和语境,本文以为:“理念”是一种理性的、先进的、经过了实践的检验应该予以推广的思想观念,包含了精神向往、理想追求、价值判断等。
综合上文阐释,“分享理念”的内涵为:好东西与他人分享,可以得到共享更多更好的好东西。分享的不仅仅是实物,还是一种计划、方案,一种感受、体会、心得,还可以是权利、义务、责任、风险、利益,等等。分享是一种方式、一种态度、一种素质,一种境界,还是一种团队的文化与价值取向,也是一种事业发展与运作的机制。
处理事情的态度、方式不同,反映出的素质、境界不同,效率与结果也不同。个人在分享中提高,团队在分享中进步,事业在分享中发展。好东西与他人分享,而不是独享,人与人之间是合作、互助、协作、双赢,而不是对抗。显然,分享理念是一种先进的理念,值得推崇和倡导。
基于分享理念推崇与倡导的是一种个人素质,也是一种团队或行业文化,还是一种运作与管理机制,所倡导的分享,主要是分享知识性精神类产品。
分享行为实现有三个要素,一是行为人或行为主体有东西可以分享,二是愿意分享,三是分享行为可以持久。
分享行为能够持久,取决于行为人或行为主体分享的对象都有分享的行为习惯,在分享中达到了共享,所在团队或行业形成分享理念的文化。这就要求团队管理者采取措施,让分享理念成为团队的主流文化与价值观,同时,还要求团队或行业管理运作机制对分享行为予以支持。
就本文而言,学校内部,行为人指广大教师,学校外部,行为主体指学校自己、区域相关学校、用人单位,以及学校办学相关者。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首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1年10月,第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借鉴人类文明成果,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不仅成为我们执政党的理念,还成为政府行为,成为社会共识。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学校文化建设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题中之义,推崇和倡导分享理念,可以引领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让全校广大师生认同分享理念价值观,内化为校园核心文化与行为,细化为教育教学改革与管理中的环节,成为学校办学与品牌建设中的文化底蕴。
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已经到了必须走内涵发展的时期。中等职业教育规模较大,但低水平发展,培养的学生不适应人才市场需求,职业学校与企事业分离,职业学校与职业学校之间也缺乏紧密联系,资源不能共享。《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 [2010]9号文件)指出,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培养了大批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担负着技能型人才培养任务的中等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质量、结构、规模、效益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发展方式、办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等关键环节存在着诸多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教育部提出了“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提出了“国家中等职校示范校建设”的七项任务:改革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改革办学模式、创新教育内容、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内部管理、改革评价模式。这七项任务概括起来就是改革创新,更新观念,优化资源。推崇和倡导分享理念可以科学整合利用资源,包括学校内部的各种资源,以及区域内的各种资源,各种分散的孤立的资源,在分享中释放创新活力,从而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国家中等职校示范校建设。
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多元经济并存和多元化文化碰撞,校园不是世外桃源,教师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不可避免地呈现出多样性、多变性、与矛盾性。作为一种应对,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与政策、学校的发展规范与校园文化建设需求,有计划地对教师开展基于分享理念的校本培训和培养,可以让仍然具备可塑性的教师认可、接受分享理念而不是独享理念,内化为分享行为习惯和素质。倡导和组织全体教职员工进行同行分享,分享的一般是知识性精神类产品,而知识性精神类产品在分享中只会完善,而全体教职员工的能力水平与素质在分享中也只会提高,只会成长,从而整体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校园内的分享,分享的主体与对象为全体教职员工,学校外的分享,分享的主体与对象为学校办学的相关对象,主要为相关企事业单位、相关职业学校。
开展基于分享理念的中职学校管理与建设,学校应在各种场合,通过活动、会议、平面与立体媒体,广泛深入持久的宣传、倡导、推崇分享理念,形成舆论导向与氛围,让全体教职员工理解、认同分享理念,校园文化以分享理念为核心文化,实现校园文化以分享为荣。
开展基于分享理念的中职学校管理与建设,学校应根据教师成长的自身规律,成长的过程需要规划、扶持与帮助的特点,给予教师真诚的关爱与制度规划支持。学校应制定并实施教师培训规划,应帮助教师根据自身的条件、自我实现的需求,制定三年、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成长规划,把自身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结合起来,把学校的发展作为实现自身价值的目标。对青年教师还要有一帮一的针对性方案,应将教师放在通过努力可以做得很好的岗位上,有利于教师收获教育教学成果,实现其人生价值,具有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同时,及时帮助全体教职员工总结和提升经验、心得、体会,让全体教职员工有东西可以分享。
开展基于分享理念的中职学校管理与建设,学校应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多种主题分享活动。应设立分享论坛,组织校本课题研究,开展社会实践调研、教育教学主题研讨、论文交流与评比奖励等活动。学校应提供多种合适的平台与公平的机会,让全体教职员工实现分享。
开展基于分享理念的中职学校管理与建设,更应创新管理制度,完善奖励机制。目前的传统的学校常规管理,是一种行政命令式的组织方式,建立在过程评价与共性标准的基础上。职业学校的专业之间、专业教学之间,专业技能教学之间,招生、实习、就业与培训,以及班主任工作,等等,所呈现的巨大的差异性与复杂性,决定了全体教职员工的教育教学行为更多的是一种创造性、自主性、独立性劳动,必须有更多的针对性、自主性与灵活性。传统的学校常规管理已经越来越不适应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主要的表现为,传统的常规管理忽视了管理对象的差异性与复杂性,其风险实际上由被管理者承担,而权利与责任却不对等。
构建基于分享理念的中职学校管理运作机制,是应对目前职业学校管理状况的一种比较好的选择。应基于分享理念对学校内部管理制度进行清理,根据工作的差异性与复杂性,厘清学校各部门之间、各岗位之间的权利、义务、责任、风险与利益,各部门、各岗位不仅分享责任、义务、风险,更要分享权利与利益,建立以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模式和激励分配机制,深入推行绩效考核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应适应本校实际,满足不同的专业、部门、岗位的差异性需求,加大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奖励,支持全体教职员工的创造性劳动成果与大家分享。
构建基于分享理念的中职学校管理运作机制,学校还应联系学校主管部门、区域内相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开展基于权利、义务、责任、风险与利益分享的校企合作,这种校企合作是深层次的紧密型的,从而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模式的根本性的改革。
肖建军,男,长沙财经学校校长,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教管理;骆习群,男,长沙财经学校教学督导科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G710
A
1674-7747(2012)14-0001-03
[责任编辑 秦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