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堂教学创新探究

2012-01-29 00:16:28吴宝龙
职教通讯 2012年20期
关键词:德育课育人德育

吴宝龙

德育课堂教学创新探究

吴宝龙

针对职校生自身特点和行业企业对应用型技能人才的要求,在建设创新型社会中,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师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创新德育课教学。创新教学模式以增强德育课的吸引力;创新教学方法以增强德育课育人的实效性,创新教学内容以增强德育课育人的时代性,创新教学评价以增强德育课育人的导向性。

德育课堂教学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

一、创新教学模式,增强德育课育人的吸引力

(一)主体参与式德育课教学模式

主体参与式德育课教学模式是在主体教育思想或主体式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以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前提,以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为特点,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为目标,由统一设计、同步推进的教师教的程序与学生学的程序有机组成的教学实践活动结构。这一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尊重学生人格,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和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全面发展。特别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社会、进入企业,在调研与体验之中,分析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实践活动式德育课教学模式

德育的本质是一种实践活动,具有“知行统一”的特点。对于德育来说,课堂教学不是唯一的教育形式。德育的成效如何,不仅取决于课堂教学本身,而且取决于学生实际运用的程度,取决于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品德养成。中职德育课教学必须注重或强调通过实践教学,教学生学会观察社会、了解社会、把握社会。开展活动课、参观访问、与创业成功者座谈、市场调查等活动。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使学生加深对教材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而更重要的是为其今后走向社会、走向就业、走向创业打下了牢固的思想基础。

(三)互动式德育课教学模式

互动式德育课教学模式是一种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同时,也要求教师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素质,真正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在思想认识中产生的误区,以及在人生道路上产生的困惑,加以正确的引导,帮助其明辨是非、澄清认识、辨明方向。

(四)尝试模块化德育课教学模式

依据职业教育目标的要求,遵循中职生心理和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整合德育教学内容,形成德育模块教学模式。在“生活经济与就业创业”教学中,围绕“职业与创业”主题,形成职业和创业两个板块,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与创业意识,开展“小发明”“模拟招聘”“我是小老板”等教学活动,进行即兴演讲、辩论、最佳创业方案等比赛。结合中职学生的实训实习课,切分出岗位要求模块,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职业意识、敬业精神、职业纪律、职业责任感教育,促进学生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养成。

二、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德育课育人的实效性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化和讨论式教学法

改变传统德育过程中学生处于接受者、被塑者的地位,真正确立起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根据课程的内容,科学设计,合理安排一些课堂活动,如辩论会、演讲会、课本剧表演等,善于挖掘教育主题中的情感因素,创设活动情境,形成激活学生热情,诱发辨析思考,开展行为实践的活动化教学。要努力营造课堂的民主氛围,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大胆推理设想,把问题拓展延伸开,把思想和情绪激活,在讨论中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得出正确结论。在学完“生活视界”之后,笔者设计了一堂以“我能、我行、我成功”为主题的班会活动。由学生主持人公布本次班会主题,学生人人动手动口,以行为内容充分展示自我:画画的、写字的、表演小品、唱歌的、弹奏乐曲的、小制作的、跳舞的和展示礼貌行为的等。一时间,学生完全进入自主状态。在活动中,他们体悟到,只要有信心,激发自身的潜能,“事事能成功”。

(二)以教师为主导的启发诱导式教学法

目前,在德育课教学中,需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灌输”,但要创新“灌输”方法,拓展“灌输”空间,讲究“灌输”效果,要重在启发诱导,加强渗透,做到“润物细无声”,把说理、教诲与道德内化、行为训练、养成有机结合起来;要从职校学生特点出发,采取启发式、直观式、讨论式和案例式教学,激发其学习热情;要充分利用社会德育资源,在日常的课内外活动与家庭、社区生活中渗透德育,建立开放的德育体系,提高德育的整体效应,让学生感悟德育的魅力;要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站在文化墙壁前,让学生顿生奋发向上的感觉;置身花草树木间,让学生觉得精神爽朗、心态怡然。

(三)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教师在教学中认真分析教材内容,把教学所涉及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抽出来,如中职生怎样正确对待交往消费问题,中职生是否应该将手机带进校园问题,中职生如何对待早恋问题等,鼓励学生组成课题研究小组开展研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一起设计、研究,拟定计划、方法以及最终研究成果的展示形式,让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运用。教师作为研究学习的指导者与参与者,应予以适时的“扶”与“放”。

三、创新教学内容,增强德育课育人的时代性

(一)挖掘现实社会生活中德育教育资源

德育课是教学生如何做人的学科。改革后的德育课教材,体现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特点,但仍有许多内容与现实生活实际相冲突,不被学生所接受。当学生们学会唱高调时,现实生活中他们却缺乏最基本的文明礼貌、行为习惯和社会责任感。为此,在备课、组织教学时联系学生自身的经验、身边发生的事、社会热点,审慎选取材料,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接通”,选取典型的校友创业就业成功的案例,编印相关资料作为教学内容,使书本知识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做到即不冲淡教学主题,又能强化育人意识和创新意识,最大程度地保持教学的活力。同时,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开展学雷锋、学会感恩、学会关爱系列活动,走进社区开展服务、慰问活动;到特殊教育学校去慰问肢残儿童,让学生与他们平等交流,为他们表演专场慰问节目,培养学生关爱之心等。

(二)融入企业文化资源

中等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面向企业一线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而企业需要大批懂技术、操作能力强、肯吃苦、讲诚信、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术工人。据调查各类企业对中职培养的毕业生在技能方面比较满意,而对不少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职业操守、职业态度等内在品德比较失望。他们明确提出:招聘员工时,首先考察的是人品、团队协作能力,然后才是他的技能水平。作为德育课教师对于社会发展、企业用人的新标准这些特征要有敏感度,要及时领会新的政策实质,把握住时代脉搏,明确要把学生培养成怎样的人,教学才不会迷失方向。不仅盯着教材,还要能跳出教材,把企业文化融入到教学之中,让学生了解企业要求和用人标准,带领他们深入企业去感悟企业文化,为将来顺利走进企业打下坚实基础。

(三)继承传统道德资源,评析和吸取西方道德资源

崇尚勤劳、节俭、爱国、正直,讲究民族气节、见义勇为、尊老爱幼等,都是当今我们进行德育的宝贵资源,要取其优秀的合理内核并赋予时代的内涵来教育学生。对守法、守信誉、公平竞争、文明消费、照章纳税等西方道德准则教育,也要加以借鉴。特别是西方学校在培养人的品德素质方面的独特内容和做法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如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自尊、勇气、诚实正直等品德的培养,注重礼仪教育等。

四、创新教学评价,增强德育课育人的导向性

(一)创新教学评价方式

改变传统的终结性德育课评价方式,创新过程性德育课评价方式。从课堂表现、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成绩以及平时表现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通过作品展示、活动记录、方案设计或现场答辩等形式,对学生的生活经验、思维能力和职业生涯设计等进行过程评价。

(二)创新学生成绩评定

注重知识与能力相结合、开卷与闭卷相结合、卷面成绩与平时表现相结合。引导学生写小论文、调查报告等,让学生走出课堂,用生活中的实例去印证教材内容,加深理解,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淡化分数,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老师参评三结合的方式,最终给予综合评定。既考查了学生对相关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考查了学生学以致用、落实到行动中的实际效果;既培养了学生自我约束、自我评价的能力,又发挥了同学相互之间互帮互学的积极性;既考查了学生的主观认识,又考查了学生的一惯表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德育学科的育人功能。

吴宝龙,男,江苏省宿豫中等专业学校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校生职业素养。

G710

A 文献标识码:1674-7747(2012)20-0079-02

[责任编辑 秦涛]

猜你喜欢
德育课育人德育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 08:09:38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增强德育课教学的针对性
信息技术在德育课教学中的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