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灵华,卢茹
中职学校班级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罗灵华,卢茹
班级管理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学实践表明“班干部为主体,班主任为主导”的班级管理模式,不仅有利于提高班级管理效率,而且能够培养和锻炼一支高素质的班干部队伍,适应了当前中职教育发展的特点和要求,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
中职校;班级管理;模式创新
班级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班主任起着关键的作用。众所周知,当前班级工作问题繁多,事有巨细,班主任不可能事事过问,面面俱到。一支高素质的班干部队伍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他们在班务管理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而“班干部为主体,班主任为主导”的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效率和质量。
《职业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根据班主任工作方式的不同特点,将班级管理工作区分为四类:命令型、说服型、参与型和授权型。[1]
命令型是指班主任以命令的方式开展工作;说服型是指班主任用说理、恩赐等方式贯彻自己的意图;参与型是指班主任经常征求学生和班干部的意见,通过共同商议、共同决定、全班执行等方式管理班级;授权型是指以班干部为主体进行管理,班主任起参谋、激励和监督作用。
“班干部为主体,班主任为主导”的班级管理模式,实质是授权型管理模式。一方面需要充分发挥班干部的积极带头作用,树立他们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班主任还需要发挥主导作用,从全局角度统筹班级发展方向,把握学生性格特点、人际交往等情况。在这种管理模式中,班级是以班干部为主体进行管理的,班主任只起参谋、激励和监督作用。
这种模式对学生素质有一定的要求,并不是所有学校都适用。在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学生中,学生自我学习和管理能力有限,这种模式开展起来比较困难。而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我学习和管理能力得到了提高,比较适合使用这种管理模式。
在这种管理模式中,班干部是主体。如果班干部本身素质不高的话,就难以完成班主任交给的任务,甚至会把班带坏。[2]因此,每次开学后笔者会适当调整班委会成员,把自觉性差、能力低的班干部换下,选上对班集体热情高、能力强的同学做班干部,从而建立了一支思想觉悟高、工作能力强的班干部队伍。笔者还多次召开班干部会议,指导班委们的工作,同时,还为班干部制订了一系列的奖罚措施,比如工作出色者给予“操行评分”加分,表现较差的则要被扣分、批评、甚至改选等。通过这些措施,使同学们意识到班干部不是随随便便当的,只有表现优秀、工作认真负责的同学,才有资格胜任班干部工作。
充分体现班干部的主体地位,就要使班委会成员有事可干,同时,还必须明确职责细致分工。为此,笔者在第一次班干部会议上就明确规定了班干部的职责,并重点强调了各位班干部的工作任务。例如:劳动委员主要负责安排全班劳动任务管好四个组长,并对组长的工作进行考核;而组长则负责安排本组的劳动任务管好该组十位同学的劳动情况,并对每位同学进行劳动评分。同时,为了明确各组的劳动责任,防止大家“吃大锅饭”,笔者还建立了一套竞争机制,即以组为单位按周“承包”劳动任务。规定,获得“劳动卫生流动红旗”的小组成员,每人在“操行评分”中加2-4分;如果劳动效果较差,评分低于7分的,则当天参加劳动的同学“操行评分”中每人扣掉1-3分。通过分工和劳动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学生的劳动热情出现了一个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另外,班干部分工以后,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形成一支以班长、团支书为核心具有较强凝聚力的班干部队伍。
要使班干部这个主体发挥更大的作用,关键是要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3]班主任必须加强对班干部的教育、引导和监督,否则,容易造成工作失误。班主任就好比掌舵的船长,只有把握好航向,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安全抵达目的地。因此,为了更好地运用这种模式进行班级管理,班主任必须熟悉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摸清他们的心理状况,及时掌握班级动态,从而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带领全班同学实现奋斗目标。笔者所带班在校运动会比赛成绩屡创佳绩,从一年级时排名垫底,进步到二年级时排名第九,三年级毕业前全校第一。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显著的进步,笔者认为分析与班级管理模式的有效应用密不可分。
由于年龄、教育、认知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学生与老师交往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隔阂,老师也无法深入透彻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这给班主任有效开展工作带来一些困难。然而,彼此关系好的同学往往更容易沟通和倾诉。班主任可以把握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透过班干部向同学传递班级管理的思路和方法,以达到教育管理的目标。在此过程中,班干部是教育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者。
案例:班干部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翁
笔者担任2009级会计班班主任时,发现个别学生存在早恋现象。为了尽快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除了给学生讲早恋的危害,笔者还找早恋的同学单独谈话,但收效甚微。后来决定采用班干部帮带的方式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一帮一”、多帮一”,就是一个或若干个班干部(他们与教育对象关系较好)帮助教育一位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效果十分明显,班级早恋学生大幅下降。这种变化使笔者进一步意识到采用“班干部为主体,班主任为主导”管理模式的正确性和必要性。
通过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充分提高了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班主任给予更多的机会锻炼班干部的各种能力,班干部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更好地为班级管理工作服务。[3]
案例:“胆小鬼”如何变成“得力助手”?
现在的班长A同学,以前是一位缺乏自信心,讲话就脸红的“胆小鬼”。为了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具备更好的职业素养,使同学们成为“准职业人”。在班级同学共同努力下,笔者班班委会成立了“董事长”、“财务部”、“仓管部”、“学习部”、“文体部”、“人力资源部”、“监事会”等一系列组织,让学生人人都有锻炼和展示自己的平台,这一措施使学生受益良多,深受学生欢迎。笔者有意让A同学担任班长一职,参与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培养和锻炼,现在她已成为笔者的得力助手,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要使教育和教学工作得到平衡,忙碌的班主任们只有想办法有效地减少班级管理的工作量,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才能有足够时间抓好教科研工作。班主任只须掌握主导思想,把握班级的发展方向,而具体的工作主要由班干部完成,从而能够大大减轻了班主任的负担,使班主任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完成班干部无法解决的难题,有效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案例:竞赛捷报频传的秘密
自从优化教育理念后,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外,笔者还独立指导笔者校会计专业学生参加“2011年东莞市会计实务技能竞赛”,并获“手工会计”第一名和“综合”第三名的好成绩。该竞赛是“手工会计”和“电算化”综合技能竞赛,兄弟学校一般安排2-4位辅导老师,而笔者一个人顺利完成辅导任务并取得不俗成绩,受益于这种管理模式给笔者的减负;笔者2012年继续辅导黄志成同学,代表东莞市参加“2012年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财经技能竞赛”,获得“手工会计”三等奖,这也是建校以来在该项目获得的最高荣誉。
总之,在班主任工作中,要改变那种凡事都要通过班主任亲力亲为的模式,更要摒弃班主任高高在上,只发令不会作战的“司令员”式的管理。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充分运用“班干部为主体,班主任为主导”的管理模式去进行班级管理,实现班级的奋斗目标,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1]卢红,李利军.职业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王建国.夏海英.班主任工作艺术研究[J].考试周刊,2010(10).
[3]陈铮.浅谈班主任对班干部的管理策略[J].南通大学学报,2009(2).
罗灵华,男,东莞市塘夏理工学校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德育、会计专业教学;卢茹,女,东莞市塘夏理工学校二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德育、国际贸易专业教学。
G710
A 文献标识码:1674-7747(2012)20-0071-02
[责任编辑 秦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