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职土建类专业校内基地培训服务调研与建议
陈志强,陈兰云,郑朝灿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人才需求量大,浙江省内建筑培训市场资源非常紧缺。在建筑市场从业人员培训需求矛盾的问题解决上,地方高职院校具有先天优势。高职土建类专业可以发挥校内实训基地优势,拓展对外培训服务,从培训项目选择、资源库储备、培训特色明确、一体化教学以及监督机制建立等方面进行发展,形成“校内有企、企内有校、互动双赢、开放合作”的办学模式。
高职;土建类专业;校内基地;建筑培训
未来五年是浙江省的重要战略转型期,将加快向现代建筑服务业转变,加强科技进步和人才培育,全面实现“建筑强省”战略总目标。[1]笔者所在城市在建筑业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大力实施人才强业战略,强化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开展生产技能培训工作,开展岗位练兵竞赛活动,全面提高一线生产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建筑业的战略转型,必将为地方高职院校带来巨大的职工技能培训、技能鉴定与技术服务空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把支持一批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增强对外服务能力,加强社会资源共享作为一项重大举措。2011年5月16日,教育部鲁昕副部长对高职院校的对外社会服务提出要求:在十二五期间,高职院校要对外开展高质量的职业培训,拓展培训服务内容,要面向社会提供服务。
浙江省内建筑培训市场资源非常紧缺。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人才需求量大,到2013年底,浙江省高技能人才总量从现在的110万增加到140万,仅依靠全省340家鉴定所站的力量,培养能力有限,行业培训中心师资紧缺严重。大型企业内部培训项目有限,中小型企业基本没有培训部门,建筑一线从业人员不培训就上岗现象突出,不利于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在建筑市场从业人员培训需求矛盾的问题解决上,地方高职院校具有先天优势。高职土建类专业如何发挥校内实训基地优势,拓展对外培训服务,在解决社会行业需求的同时,获得自身发展,成为一个非常迫切而又现实的问题。
为更好地把握高职土建类专业培训服务的现状,对开设土建类专业的浙江省内外典型高职院校与建筑类企业相关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企业发放109份,涵盖浙江省内大中型建筑类企业,回收83份;学校发放25份,回收16份。
1.对学校培训业务的认可度。78.3%的企业对学校开展培训业务采取认可态度。不认可的理由涵盖:技能操作类实践场所、设备能否满足培训要求有顾虑(33.3%);对培训完能否顺利取得职业鉴定证书存在疑问的(27.8%);对培训师资能力水平存在怀疑(22.2%);不理解,认为有不务正业嫌疑(16.7%)。96.4%的调查企业认为,对学校培训项目认可度影响的决定性因素排序为:行业行政资源(41.2%)、职业鉴定点资格具备(38.7%)、师资水平(26.3%)、设施完善(18.8%)。
2.需培训项目的内容调查。93.9%的施工类企业急需的培训类型为现场管理岗位培训,包括“五大员(26.9%)”与“建造师(73.1%)”培训。“工种培训”由于存在建筑行业政策要求,92.3%的受访企业倾向在建筑行业培训中心直接培训。
3.对高职院校土建类毕业生的认可度。51.8%的企业认为,学生就业后动手操作能力较弱,需要学校加强实践环节教育;42.2%的企业认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尚可(工作态度认真、肯干82.9%,基础知识扎实17.1%);6.0%的企业认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堪忧(包括技术理论背景和综合素质等),更倾向认可本科院校毕业生。
4.培训建议。增加培训授课方式,如开设网络教学、电子平台等(85.5%);培训时间要灵活,尽可能考虑周末与节假日集中授课(98.7%);培训教师,侧重教师的行业知名度(97.5%),技能培训最好外聘专业教师(98.7%);培训质量,要有包过协议(37.3%)、完善的督察机制(65.1%)、学员意见反馈顺利(88.0%)等保证措施。
1.对外培训的认可度。93.75%的院校认为,高职院校应该开展社会培训服务。
2.对外培训的基础条件。87.5%的院校建有相应的校内学生实训场所或基地,62.5%的院校对每个专业都配备了专业实训室或实训场所,具备对外培训的硬件条件。
3.对外培训的实施度。87.5%的院校校内实训基地面向行业企业开展对外培训服务,主要集中于管理类岗位培训如“五大员”、“二级建造师”和“室内装饰设计员”,操作类岗位主要集中于“制图员”等行业特许门槛较低的职业资格认证;有18.8%院校联合地方劳动行政部门针对农民工开展技能服务,主要提供“防水工(含水管工)”、“砌筑工”等普通技能岗位。
企业对技术人员的培训需求主要是结合企业发展需要与行业、政府的监管要求,建筑市场中大型企业的项目管理模式日益趋于扁平化管理(大量采用公司直属项目部,减少中间管理层),项目部作为临时派出机构,从组建之初,迫切需要大量一线管理人员。近年来,伴随着“建造师”执业制度的推行,原先项目经理证已淡出历史舞台,建筑企业资质升级对高级管理人员的需求迫切,随着建筑类人才的流动性增强,政府对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的监管重点也放在了管理类岗位的监察。管理岗位的培训市场需求日益增强,建筑管理类执业资格认证考试集中采用理论考核方式,对考生的理论素养要求较高,因此,对培训师资的从业资历和行业背景要求较高。
技能操作类岗位,在建筑行业推行劳务分包资质背景下(集中采用劳务公司分包),砌筑工和钢筋工等技能工种,在数量上集中于劳务分包资质企业或清包施工队层面,客观上对建筑总承包类企业的业务承揽力度影响不大,政府行政检查密度也不高,培训市场需求量不大。另外,目前社会上有众多的职业培训机构,培训即发证,市场较不规范,职业资格证书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管理。[2]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途径目前有参加职业技能鉴定与职业技能竞赛两类,其中,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是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主要途径。职业技能鉴定由地方政府所属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建设局和安监局等行政部门组织报名,通过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考试的方式获得,职业技能鉴定在各行政部门管理的职业技能鉴定所(站)实施定点鉴定。鉴定所(站)集中于建筑行业培训中心、行政部门直属院校以及部分大型建筑企业。
浙江省内建筑培训市场资源非常紧缺,而地方高职土建类专业开展对外培训服务的项目内容却很少。以金华地区为例,目前开办高职建筑类专业的院校有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义乌工商学院以及浙江广厦职业技术学院等。校内基地对外服务除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对外开设有“五大员”和“二级建造师”培训业务外,社会技术服务大多仅停留在科研层面(即纵、横向课题服务上),对外技能培训服务如工种、民工上岗培训与岗位证书鉴定以及建筑大类执业资格培训等方面尚无涉及,即对外服务广度与深度尚待深化。
建筑类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高技能人才,在教学中侧重于学生的理论与技能操作结合,以提升学生的技能层次。在调查中发现,浙江省内建筑类高职院校基本都要求学生在毕业时具有双证,即毕业证和职业岗位证。超过4/5的建筑类高职院校建有专业的实训场所,有条件的高职院校(集中于行业直属院校、国家示范校)甚至为每个专业都配备了设施齐全的实训室,在平时教学中侧重引导、开展“以职业化为导向”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可以说,高职土建类专业开展各类行业培训工作具有可行性。
需要注意的是,学校日常教学过程中,多以“课程为核心”,技能训练分散于各个教学课程内容内,虽然授课过程中职业技能培训内容有所涉及,但教学体系未以“职业岗位”为线索设置,学校在组织对外培训时需打破“课程体系”分隔,形成单独的实训系统,完善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包”,以利于学校在培训服务上的规划与推进。培训包的内容体系可参照建筑行业内的认证资料设置,涉及岗位能力标准、职业资格以及资格评估指南[3],在此基础上,可扩充课程体系内的相关教学文件,包括职业培训的报名资格、授课资源、开设课程、课程教学大纲、采用的教学方法、岗位技能要求、鉴定的质量标准和培训评价手段等。
建筑商品的大额性、长期性、独立性和不可逆性等特点,决定了建筑行业职业岗位的复杂性与从业人员岗位知识能力的专业性。高职土建大类专业按专业特点可区分为设计类、施工技术类与管理咨询类等,学校在设置培训项目时可参照专业群的划分原则,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开设相应的对外培训项目。培训项目基本类别划分,可按照培训目的与要求,划分为“技能操作类”、“电脑软件类”和“理论素养类”三类。各个类别对应土建类专业与职业岗位的关系(见表1)。
为保证土建类实训中心各个专业的培训目标清晰化,明确建设的重点,在专业与职业岗位对应关系的基础上(见表1),细分不同培训类别需具备的各项条件,涵盖硬件及软环境等基本建设内容(见表2)。
表1 土建大类专业与职业岗位培训关系
表2 岗位项目的培训条件
高职土建类专业培训项目按照自身特点划分类别的优点在于:(1)有利于实训中心建设的科学管理。可以结合项目类别,针对技能操作类和软件类等需要设备、软件购置的项目,在校内实训资源建设计划里作为重点关注,在项目申报论证时要求详细列明配套内容,方便校内资源整合,防止重建与漏建;(2)有利于培训项目包的特色建设。在完善各个培训项目包内容时,可结合培训分类进行区别建设,如需实践考核的项目,在资源库建设时增加技能实操资源,技能操作三维软件等模块,以方便教学;(3)有利于培训资源的统筹安排。各个培训项目占用的资源不尽相同,部分资源使用的频率较高,为避免使用冲突,需要提前分配,科学使用。可结合条件表将各个指标具体细化,明确每个培训资源目前的状况(完好率、空闲时间等),以方便培训时调整。具体开展培训项目时可以结合培训条件表,对照自身实训中心使用状况,有选择的安排培训科目,方便培训科目的科学组合,利用各个类别的特点,集中资源,穿插教学,解决教学与培训业务的矛盾,提高实训资源的利用率;(4)有利于培训项目的逐步拓展。培训资源有限的学校,开展对外培训业务时可以结合自身的发展进度与特点,有选择的逐步开展培训项目,从易到难。随着培训业务的开展,学校在地方行业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会逐步扩大,此时,学校可供合作的主体数量和层次增多,再逐步拓展培训项目的广度和深度。
1.合作主体选择。培训业务的开展需要具备培训资格、师资、设备、资金以及场地等一系列条件,这些条件的具备与合作方的主体选择密切相关。按照经济学的观点,合作是一个各取所需和优势互补的过程。在资源统筹发展的大背景下,合作方须获得一定的社会或经济层面的回报,合作项目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
按已有院校合作的实例,从合作主体划分,可列出政府、学校、行业和企业四类合作对象。按照各自的特点,明确不同主体的利益需求点,指导双方具体合作内容(见表3)。
2.合作机制选择。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在《校企合作的内容与形式对照表》中,总结了2008年之前校企合作过程中,经实践确立的运行机制。其中,在“学校建立校内实习基地”基本形式上总结了校企共建、产教结合二类延伸形式,在此基础上,又有企业建立生产实习基地、校企一体化管理以及学校在厂区建立教学区三种拓展形式。
表3 学校合作开发培训市场主体选择
常见的校企合作模式按照学校和企业的参与程度及其所起作用,可分为三种类型:学校主体式、企业主体式和校企共同主体式。近些年,随着高职校企合作的深度开展“校企共同主体式”类型已成为目前校企合作的主要趋势,这种合作类型避免了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不足,教学目标内容由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参与,教学实施是由企业和学校分工合作并相互衔接、结合,教学评价由企业、学校、学生以及学员等多个主体进行评价。[4]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需不断探索新的校企深度合作模式,引入学校、企业、行业组织、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有关团体等多方主体参与的合作组织机构,完善合作章程,明确各方权利与义务,加强考核、奖惩机制,形成“校内有企、企内有校、互动双赢、开放合作”的办学模式。
1.合理选择培训项目,扬长避短。学校作为培训倡导方,具备师资与场地优势,在建设过程中,要提前规划,注重整合专业实训室,实施校内实习基地的多功能开发。针对短期经济效益不明显或侧重于社会效益的培训项目,可选择与行业或政府共建技能培训中心。在选择培训项目时,应注意结合主体双方的优势,有计划的开展与完善培训项目。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学校是事业单位,属非盈利性机构,合作过程中如出现纠纷,合作方往往无法获得正常的利益诉诸。建议合作双方设立独立核算的法人机构,具体开展培训业务,以保证对外培训的可持续发展。
2.加强培训资源库储备,丰富教学资源。在资源库建设时,按国家的职业资格标准,针对不同培训类别特点,对应开发不同工种,不同等级的“培训包”,涵盖岗位能力、试题库、基础课件、扩充课件以及相关的教学指导文件和培训资料。资源的储备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介与相关企业合作,突出岗位特性,将企业急需的高技能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及其素质要求融入到学校的培训内容中,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供教学资源支撑。
3.培训时间灵活安排,突出培训特色。为解决学员工作与学习的时间冲突,可充分利用网上资源,成立专门网站,将培训项目按时间分类,成班即开班,方便学生自由选择报名学习。有条件的可与相关机构合作开发视频网络课程,由学生自己选择课件下载学习,方便培训。在网站上设置答疑区,方便师生交流,及时解决问题。
4.模拟现场培训,实施一体化教学。高职开展对外培训业务的根本出发点是为教学服务。在培训业务实施的过程中,可引入行业、企业能手与师生共同参与,开展岗位技能竞赛和练兵比武等工作,在锻炼师资的同时,以表彰奖励技术能手等形式,让学生在学校里就能感受到真实的职业氛围,有利于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的掌握,快速适应企业工作。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注重实施理论教师与实训指导教师一体、授课教材与实训指导书一体、授课环境与实训工地一体的“一体化”教学,将现场管理模式融进实践课程设计内,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实训环境,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5.加强实践教学监督机制,完善学员反馈体系。实践教学由于培训时间随机性强,为保证培训质量,培训管理部门在培训过程中要注重培训学员的意见反馈,学员反馈体系的维护要纳入培训中心的日常管理体系中,专人负责,认真对待,确保反馈渠道的及时和畅通。培训监督体系在设置时要兼顾专职督导、专业教师以及学员,由三方共同对培训进行评价,提出建议,方便培训中心管理。在每期培训过程或结束时,将学员及培训单位的意见予以整理,在办公例会上通报,对涉及中心建设的建议,及时组织论证,论证通过的项目列入培训中心的年度建设计划。
[1]十二五迈向“建筑强省”浙江建筑业发展五年回眸[N].浙江日报,2011.01.18.
[2]洪列平.我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教论坛,2012(10):84-86.
[3]郭晓丽.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培训模式解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8):34-35.
[4]肖凤翔,雷珊珊.浅析现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基本类型[J].职教论坛,2012(7):4-8.
[责任编辑 李漪]
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12年度规划课题“高职土建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对外拓展培训服务研究”(项目编号:SCG173)
陈志强,男,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实训中心主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项目管理、施工技术。
G718
A
1674-7747(2012)20-00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