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建筑的红砖艺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解构传承
——以福建泉州蔡资深故居中红砖艺术为例

2012-01-03 05:02
关键词:红砖闽南解构

林 阳

(福建工程学院建筑与规划系,福建 福州 350108)

闽南建筑的红砖艺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解构传承
——以福建泉州蔡资深故居中红砖艺术为例

林 阳

(福建工程学院建筑与规划系,福建 福州 350108)

以福建泉州蔡资深故居为例,对闽南建筑红砖文化的分析和介绍,分析了传统的极具地域性特征的材料从使用功能、装饰手法、材料手段三个方面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解构传承。

闽南建筑;功能语义;装饰手法;材料表达;解构传承

一、闽南传统建筑的特色

我们现在能看到的传统的泉州民居形式有:宫殿式大厝、手巾寮式民居、石筑民居、木楼民居、土楼民居、洋楼民居等。“红砖白石双坡曲、出砖入石燕尾脊,雕梁画栋皇宫式,土楼洋楼还有中西合璧”[2]。此语形象的再现了闽南泉州传统民居的特点:建筑造型朴素,色彩和谐明亮,石材与片砖插花砌筑,出砖入石,烟炙砖贴面等各种造型和装饰手法。

(一)泉州民居中红砖的特征及其表现

泉州古城民居其平面格局多为“三合天井”或“四合中庭”为核心,向纵、横发展起来的,建筑外部材料以红砖白石为多,内部以木构架为主,它在砖石墙的装饰及美化上却有着较为特殊的表现[3]。其墙面常用闽南当地烧制的橘红色砖来拼贴和装饰,形成最具特色的红砖文化。这种就地取材的建筑营造方式形成了“红砖、赤瓦、白石基”的独特闽南建筑风格。

而大量运用在闽南建筑中的这种极具地域文化特色的红砖,我们称之为烟炙砖,俗称:雁只砖、颜只砖、颜紫砖。还有称:燕尾砖、燕子砖、雁字砖。闽南地区大多采用稻田中的泥土做砖胚,入窑烧制时斜向堆置,松枝灰烬落在砖胚相叠露空部位,熏成黑色斜斑纹,在建筑装饰上,红砖建筑极好地发挥了红砖的风格特色,更将闽南巧匠们的艺术性与创造力发展到极致。闽南地区的工匠们将有黑色烟斑的一面朝外,并且将上下两片红砖的纹路“镜向”拼合,成为“<”形犹如燕尾[4]。

(二)泉州及其建筑红砖造型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主要是由蔡启昌及其子蔡资深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兴建。现存较为完整的宅第共16座,依次前后平行排列有序地分布于大约3 hm2的长方形地块中,东西通长200多米,南北通宽100多米,总建筑面积16 300 m2。建筑多为穿斗式结构,硬山或卷棚屋顶。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群落屋脊高翘,门前墙砖石浮雕,窗棂雕花刻鸟。整个建筑群随处可见木雕、泥塑、砖雕及石雕,图案繁复,表现方式多样,被誉为是闽南建筑的大观园。故此,我们试图以蔡资深故居所用到的红砖造型来试图认识和了解闽南建筑中的红砖文化及造型艺术。

闽南语启蒙读物《千金谱》说:“石条油面砖,石珠石柱雁子砖,瓦壁瓦筒六角砖,六角砖下好花园”。[4]从闽南俗语以及在蔡资深故居现场拍摄的照片和绘制图中我们不难找到闽南传统建筑中常用的红砖。如用在镜面墙组砌、运路的大兴和中兴;用于厅堂铺地的尺二和六角六尺等;用于堆砌外墙的五头花砖等。

预警系统作为中间件运行在服务器上,为其他应用程序提供预警服务,预警服务通过WSDL标准来描述其提供的服务,向外界的应用程序提供接口,使预警信息可以发布到各个应用层平台上,具有较强的通用性。

从图1中,我们不难发现闽南工匠们根据烟炙砖的不同尺寸和形状,运用单砖雕和拼砖雕及拼花等多种形式在建筑墙面进行各种拼贴和镶嵌的装饰造型手法。单砖雕一般面积比较小,形式多样,有圆形、方形、六角形或八角形等;拼砖雕面积相对比较大,布局讲究中轴对称,分布于大门或天井两侧,一般为双数。那么,在现代社会中,对于传统建筑的装饰处理手段我们又有什么样的思考和探讨呢?如何将闽南红砖的传统技艺和装饰手法与现代建筑、室内空间合理地结合,这也是现代室内设计师们要思考和参与的问题。

二、闽南建筑的红砖艺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解构传承

从字面意义来理解,建筑发展史上的解构主义是对于正统原则与正统标准的否定和批判。但实质上,我们很多时候认为建筑理论家伯纳德·屈米对解构主义引入建筑理论的解释更为合理。他认为应该把许多存在的现代和传统的建筑因素重新构建,利用更加宽容的、自由的、多元的方式来建造新的建筑[5]。对于极具传统特征和建筑语言符号的闽南建筑,我们作为现代室内设计的人员又该如何将其形式、语义作合理的诠释呢?从而反映出我们对现代设计的理解和对传统建筑材料的运用。

传统的建筑语义及其符号表象特征随着历史的沉淀,在传统建筑中发挥重要的作用[6]。因此,从解读富有闽南特色的传统建筑的装饰手法,架构传统建筑符号在现代设计中的新功能,将是我们这个课题的一次尝试和思考。我们从考察闽南地区的传统建筑过程中发现了对本土材料的大量的、合理的运用,作为现代室内设计从业人员如何从设计的多角度去分析和研究闽南红砖的现代设计之路,将是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尊重和再认识。

(一)功能语义的解构主义观

在蔡氏古民居建筑群里,我们能从很多地方发现烟炙砖的运用和不同的造型。

闽南的建筑工匠们用烟炙砖切割和拼贴出不同的纹样、文字。在整个建筑群落里,他们根据建筑的不同使用功能和在整个群落里的主次地位,在墙面装饰上做出不同的造型来标识和展现该建筑在整个建筑群落中的地位。

图1 泉州蔡资深故居镜面墙用红砖造型和大体尺寸(尺寸标注单位为cm,现场手绘)

我们从图2中所见,这些墙面装饰均采用了闽南当地生产的烟炙砖,采用不同的切割手法,拼贴出多样化的造型,有直接做成文字、有做成具有吉祥寓意的装饰图案、有做成“万”字回纹,这些内容都讲究虚实平衡,虽是传统建筑起到对建筑内部材料的一种保温和保护作用,但是又构成了极具现代构成意味的砖艺,也称之为“封壁”。

这种装饰和实用功能的结合,我们认为是基于功能意义上对建筑的一种装饰语言上的解构:对传统建筑单体在整个群落上的功能定位的一种墙面装饰语言的综合表达。运用单砖雕和拼砖雕,结合人们的传统审美取向,用独立纹样(如图2中的高冠厚鹿来代表福禄)、用连续纹样(如图2中的万字回纹代表寿禄绵长)、用对联文字直接抒发情感等诸多方式来表现在这些烟质砖装饰的建筑单体在整个蔡氏古民居中的主次位置。我们可以理解成这是传统匠人们运用传统材料传统装饰语言对建筑群中建筑单体的一种功能定位上的隐喻表现手法。

(二)装饰语义的解构

闽南建筑中主要的传统工艺有“八达封”、“人子封”、“万字封”、“吉祥图”等装饰处理手法。其中所用到的闽南红砖规格有最小的5 cm,到大的20 cm;而以吉祥图案为装饰所用到的是尺二砖,在其砖上绘好花鸟图案,手工雕刻。这些都是传统闽南工匠在进行建筑外立面装饰时会用到的一些手法。从对烟炙砖的出神入化的运用,无不反映出匠人们的艺术鉴赏能力,体现了闽南地区的人们运用自然色彩、自然肌理再塑艺术形象的能力[7]。

因为闽南红砖在制作过程中是根据实际需要做了一系列的规格尺寸,因此,我们可以根据现代空间的需要,运用闽南红土的粘连性和可塑性,做一些现代模块化的尝试。比如在图3中我们所看到的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的内部装饰,大量的运用了闽南建筑中常看到的胭脂红色彩、出砖入石、镜面雕饰等手法的简化和分解的运用。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设计师们试图将闽南建筑的一些外部装饰手法用几何化,块面化、概括化的取其语义符号。

应该说闽台缘博物馆是对传统建筑、传统装饰手法与现代室内空间、现代地域文化的一个很好的尝试性和地方特色的代表性作品。这个具有鲜明的开篇明志的作品其实也在告诉现代室内设计师们,只有沉浸在对传统艺术语言的理解和专研中,才能在装饰手法上充分体现民族特色、地方特征而又不牵强附会。

图2 泉州蔡资深故居镜面墙、墙堵、罩壁上烟炙砖的各种造型(图片为作者现场拍摄)

图3 泉州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对闽南传统建筑的装饰手法在室内的综合运用(图片为作者现场拍摄)

(三)材料语义的解构

从对蔡资深故居的考察过程中,我们发现,因为受地理位置和亚热带气候条件的影响,所以,闽南一带的建筑大多使用当地盛产的石材和海砺壳材料以及闽南红砖等。对于较为简单和单一的材料,闽南的劳动人们又创造出了多样的装饰手法。比如出砖入石,它利用形状各不相同的砖、瓦、石交错堆叠,粘以糖水灰,构筑墙体[8-9]。又如镜面装饰,有彩绘有透雕有砖雕有石雕等等。这些都是当时当地的人们对本土文化最原始的理解和运用。

目前社会,新材料、新工艺、新的装饰手法不断推陈出新。作为一名室内设计的从业人员,我们可以对传统的材料进行一些思考,是否可以从新的材料去进行替换?是否可以对于传统材料运用新的施工工艺进行重新创作?是否可以运用现代化的声光电对传统工艺传统材料做视觉上的虚拟表达?做听觉上的刺激感官?

因此,从材料语言上我们去探讨闽南建筑的特征和代表性的运用还有很大的空间,同时也还存在着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

三、结语

任何和设计有关的活动都是一种思维活动的创造性劳动。而这种具有传承性的劳动需要我们尊重地方特色和地方文化。对传统建筑所做的室内设计上的解构和传承,能够体现我们民族一种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能体现设计者对现代社会审美倾向的尊重。

对闽南建筑而它的良好发展,需要我们设计师进一步去研究和探索。

[1] 陈国珍.关瑞明.叶明钦.闽台传统民居比较研究[J].中外建筑,2009.(10):65.

[2] 黄金良.泉州民居[M].福州:海风出版社,1996.83.

[3] 黄 坚.简论闽南砖石墙的装饰特色[J].装饰,2004,(8):70.

[4] 曹春平.闽南传统建筑[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85.

[5] 廖建荣.环境美学:萌芽、建构与突破[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13.

[6] 王受之.世界现代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82.

[7] 熊青珍.客家土楼民居建筑的色彩与人的感情协调[J].家具与室内装饰,2003,(9):46.

[8] 张芸芸.陈晓明.湘西传统民居建筑符号的构成解析[J].中外建筑,2010,(3):52.

[9] 赵红梅.环境美学与环境伦理学的关系[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5):25.

The Deconstructive Inheritance of Red Brick Culture of Minnan Structure in Modern Interior Design

LIN Yang

(Architecture and Planning Department, Fujian Engineering College, Fuzhou 350108, Fujian, China)

Exemplifying Cai Zishen’s former residence in Quan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the paper introduces and analyzes the red brick culture in Minnan structure, and then tries to analyze deconstructive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an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materials in modern interior design through function, decoration and method.

Minnan structure; function-semantic; decorative method; material expression; deconstruction and inheritance

TU-87

A

1673-9272(2012)06-0151-04

2012-08-20

福建省教育厅社科A类 项目“福建地区民间雕刻工艺美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解构传承”(编号:JA102045)。

林 阳(1978-),女,湖南常德人,福建工程学院建筑与规划系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室内设计研究。

[本文编校:李浩慧]

猜你喜欢
红砖闽南解构
还原
解构“剧本杀”
闽南文化传承
澳大利亚Tjuringa红砖之家
吴松柏的闽南威士忌小镇
红砖楼
于强 保持真实,从生活中解构设计之美
红砖白石五店市
闽南,闽南
彭涛形而上的现世解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