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金娥
(1.华中科技大学 中文系,湖北 武汉 430074;2.湖北中医药大学 外语系,湖北 武汉 430065)
英语核心词“flesh”语义研究
黎金娥
(1.华中科技大学 中文系,湖北 武汉 430074;2.湖北中医药大学 外语系,湖北 武汉 430065)
在英语“肉”语义场中,虽有外来词不断加入指称“肉”,但源自古英语时期的本土词至始至终占主导地位。这些外来词不仅壮大了“肉”语义场,也使这个概念的表述更加细化,体现了人类认知世界的进步。本语义场成员的语义演变途径是以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和以相关性为基础的转喻。突出的语义演变特征是flesh和meat等词的词义缩小。
肉;语义场;语义演变;相似性;相关性
核心词是语言词汇中最核心的部分,每一种语言都应该包括这部分词。核心词有较好的稳定性,历时变化非常缓慢,更替的速度相对恒定。Trask称其为basic vocabulary(基本词汇),他认为 “它们是比普通词汇演变更慢的词,包括代词、(小)数词、人体词、(简单)动词和形容词等等”。(Trask,2000:363)目前学术界通行的核心词表the Swadesh 100-word list(简称《百词表》)是“美国学者斯瓦迪士(M.Swadesh)在1952年提出的,原为推算语言的发展年代而设计”。(周及徐,2003)百词,与其说是词,不如说是一百个概念,因为每个概念包含着组成该语义场的一个个的词。
词不仅具有多义性,而且同一事物可以用多个来自不同语义范畴的词来指称。(赵艳芳,2000:88)“肉(flesh)”概念在斯瓦迪士的《百词表》中居第29位。英语“肉”语义场的主要成员有bacon,brawn,flesh,mast,meat,muscle和pulp。其成员关系具体图示如下:
英语“肉”语义场成员关系表
在这7个代表词中,最常见的词是flesh和meat,是源自古英语的本土词。另外一个源自古英语的词是mast,其它词是法语或拉丁语外来词。三个本土词的历史最久,在12世纪左右开始使用。四个外来词是在13世纪末或是14世纪进入英语的。
(一)人体或动物的肉
在身体部位中,与骨头和皮肤紧密相连的是肌肉组织。英语通常用flesh和muscle来表达。Flesh源自古英语fl覸sc(和古高地德语fleisk“flesh”是同源词),意思是“肉,食用肉,亲属(关系)”。在现代英语中,“亲属(关系)”这个意义只体现在固定表达flesh and blood“亲骨肉,亲人”中。Flesh可以活用作动词,作“喂食(肉)”讲。Muscle和mussel“贻贝,珠蚌,河蚌”在古英语中是同一个单词,源自拉丁语musculus“肌肉;小老鼠”。(Partridge,2006:2056,2072)
Brawn“发达的肌肉;膂力;腌煮的猪肉”,由古法语braon“flesh,muscle”变化而来。古法语braon和古英语br覸d“flesh”同源,出处是印欧语词根*bhrē-“burn(燃烧),heat(加热)”和日耳曼语词根*brādon“roast(烘烤)”。所以,brawn最初的意思是“a piece of meat suitable for roasting(一块适合烘烤的好肉)”。这两个词根演变出的词除了古法语 braon和古英语br覸d,还有古北欧语brāth“肉,生肉”、古高地德语brāto“嫩肉,肉”和德语braten“烤,烘”。(Partridge,2006:324)
从搭配上来讲,英语“肉”语义场的这七个词主要是充当定语修饰名词,或是和不同词性的词组合构成复合词。
(二)食用肉
Meat,肉类的总称,指食用的肉,但不包括鱼类的肉(英语fish“鱼”也是“鱼肉”)。这个词源自古英语,和古高地德语maz“food”是同源词。(Partridge,2006:1941)Bacon“咸肉,熏肉”,源自古法语bacon,与古高地德语bahho同源。
(三)果肉
Mast指的是山毛榉、橡树、栗树等掉落在地上的可供动物食用的坚果,源自古英语mast(和古高地德语mast“食物”是同源词)。Pulp由拉丁语pulpa“动物的肉,果肉”变化而来。(Partridge,2006:2604)
语义演变有两种途径:隐喻和转喻。(Nerlich&Clarke,1992:137;Traugott&Dasher,2002:27)词在从基本意义向外扩展的过程中,通过事物间的投射,易形成较多的隐喻义和转喻义。
词语意义的建构是以事物之间存在的相似性和相关性为基础,通过隐喻进行跨域投射,或经过转喻进行域内转移,使词语转指其它事物,从而建构起词语新的词义。
(一)语义演变的途径
1.以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
“肉”概念与周围事物的相似性包括形貌和位置方面的相似性。
第一,形貌形似。
上文已指出Muscle源自拉丁语musculus“小老鼠”。贻贝、珠蚌、河蚌在形状和颜色上与老鼠相似,所以musculus“肌肉;小老鼠”在英语中演变成mussel“贻贝、珠蚌、河蚌”。人的皮下肌肉的形状及在运动时肌肉的跳动,都让人不禁想到了老鼠,所以musculus在英语中还演变成了muscle“肌肉”。与老鼠的相似联想产生的词还有:希腊语mys“老鼠;肌肉”,医学术语mysi“老鼠”、mysica“胳膊”;德语Maus“老鼠;肌肉”;阿拉伯语'adalah“肌肉”,'adal“田鼠”。
拉丁语词pulpa “动物的肉,果肉”(《牛津拉丁语词典》1968:1518)借用到英语,有了pulp。果肉通常是多汁液、较柔软的,纸浆也是如此。所以pulp不仅延续了“动物柔软的肉质部分”和“果肉”两个含义,还将意义扩展为“纸浆”。法语同源词pulpe也是同时拥有“(古)人体上柔软的肉质部分;果肉;纸浆”三个含义。(陈振尧,1998:2178)
英语brawn一词与烘烤有一定的渊源。也许因为烘烤后的东西都较硬,发达的肌肉较结实较硬或是腌制过的猪肉肉质较紧的缘故,英语brawn“发达的肌肉;膂力;腌煮的猪肉”可以指“起老茧的皮肤;较硬的肉”。
第二,位置相似。
肌肉位于皮肤下面,被皮肤覆盖并保护着。为了遮羞或保暖,人以衣附体。在英语里,表示皮肤的词被比喻用作衣服讲,那么表示肌肉的词flesh也可以比喻作肌肤讲,尤其是指“人体裸露在外的肌肤”。Brawn作“起老茧的皮肤”也许也有这一层原因。另外flesh和meat都可以指果肉,其中meat有“(蛋、贝类、果实的)食用部分”的含义。
2.以相关性为基础的转喻
Flesh可指拥有肉体的人,如all flesh“众生,人类”。Bacon“猪肉”可指“(养肥后宰了吃肉的)猪”,muscle“肌肉”可指“打手,保镖”。
因为没有钱每天买肉吃,人们会把肉腌制好,节省着食用。所以,咸肉熏肉是工人阶级的主食肉类。英语常用主食喻指生计,有bread“面包”,如win one’s bread“养家糊口”、bread and butter“生计”。虽然carry meat in one’s mouth“挣钱”这个词组现在基本不用,但在20世纪初,bacon一词被用来指代“money(钱)”如bring home the bacon“养家糊口”、save one’s bacon“使自己保住性命(生计,名誉等)”。
性工作者为了生计,出卖自己的肉体。英语sell one’s bacon是“卖身”的意思,meat可指“生殖器官,娼妓”(特朗博2004:1731),meat market在俚语表达中是“性市场(寻找性伴侣的场所)”的意思。
俗话说,血肉相连。在语言演变中还真能找到点“血”和“肉”相连的痕迹。古印欧语词根*kreue-“raw flesh生肉”,繁衍出英语raw“生的”,梵语kravih “raw flesh生肉”、krura-“血淋淋的,生的,硬的”,希腊语 kreas“肉”,(Henry,1996:992)拉丁语crudus“未煮的,生的”、cruor“(伤口流出的)血”。(《牛津拉丁语词典》1968:462)
(二)语义演变的特征——词义缩小
英语“肉”语义场词义缩小的特征突出。Bacon最初的意思是猪肉,包括新鲜的和腌制的。后来缩小为“咸肉,熏肉”。在古英语中flesh是“肉体,食用肉,亲属(关系)”。在现代英语中,主要指人的肉体,很少指动物的肉,“亲属(关系)”这个意义只体现在固定表达flesh and blood“亲骨肉,亲人”中。
许多学者对meat的语义演变做了探究,如Trench(1855:150),Freeborn(2000:7),Trask(2000:42),Campbell(2008:255),李赋宁(2009:251)。在古英语中,它的意思是“food(食物)”,(Partridge,2006:1941)指一切可以食用的东西。现代英语中,这个意思只出现在复合词sweetmeat“糖果”、词组meat and drink“饭食,乐趣,喜爱做的事”、俗语one man’s meat is another man’s poison“人各有所好”中。在现代meat的词义缩小为“animal’flesh used as food(肉食)”。
在英语“肉”语义场中,虽有外来词不断加入指称“肉”,但源自古英语时期的本土词至始至终占主导地位。这些外来词不仅壮大了“肉”语义场,也使这个概念的表述更加细化,体现了人类认知世界的进步。本语义场成员的语义演变途径是以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和以相关性为基础的转喻。突出的语义演变特征是词义缩小。Bacon,最初的意思是猪肉,包括新鲜的和腌制的。后来缩小为“咸肉,熏肉”。Flesh,在古英语中是“肉体,食用肉,亲属(关系)”。Meat,从“animal’food(食物)”缩小为“flesh used as food(肉食)”。
[1]Campbell,L.Historical Linguistics:An Introduction[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8.
[2]Freeborn,G.From Old English to Standard English[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Henry G.Liddell,Robert Scott.A Greek-English Lexicon[Z].Oxford: Clarendon Press,1996.
[4]Nerlich,B.,Clarke,David D.Outline of a model for Semantic Change [A].In G.Kellermann & M.Morrissey (Eds.),Diachrony without Synchrony:Language History and Cognition[C].Frankfurt:Peter Lang, 1992.125-144.
[5]Oxford Latin Dictionary(牛津拉丁语词典)[Z].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8.
[6]Partridge,Eric.Origins:A Short Etymological Dictionary of Modern English[Z].Routledge,2006.
[7]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牛津英语大词典)[Z].Oxford:Oxford At The Clarendon Press,1933.
[8]Trask.R.L.Historical Linguistic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8.
[9]Traugott,E.C.,Dasher,R.B.Regularity in Semantic Change[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
[10]Trench,R.C.English Past and Present[M].New York:Redfield,1855.
[11]陈振尧.新世纪法汉大词典(Grand Dictionnaire Francais-Chinois Du Nouveau Siecle)[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12]黄树先.词义比较探索(手稿)[M].2010.
[13]李赋宁.英语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14]特朗博,史蒂文森.牛津英语大词典(简编本)[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15]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16]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汉英双语)[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