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在大学英语课堂参与机制的实践

2011-10-28 00:41孔伟
关键词:纳什博弈论协作

孔伟

(吉林财经大学 公共外语部,吉林 长春130117)

“博弈论”在大学英语课堂参与机制的实践

孔伟

(吉林财经大学 公共外语部,吉林 长春130117)

“博弈论”中的纳什均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体现在学生的沉默不语或积极参与课堂实践的一系列动态平衡中。为了达到效用的最优,传统的教师与学生间的对立关系当转化为以教师保障课堂实践的有序实施和以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为主的“协作型博弈”教学模式,以此追求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性最优效果。

博弈论;英语教学;参与机制;纳什均衡

教学实践指的是教育的施动者和接受者之间有效的互动行为,在本质上是参与教学的两个或多个决策者(团体)之间的策略博弈过程。博弈就是行为的实施者在一定的规则和条件的约束下,选择一定的行为或策略加以实施并取得相应的结果的过程。博弈论包括几个基本要素:参与者(或局中人);行动;信息;效用;均衡等。约翰·纽曼和摩根斯坦(1944)在《博弈论与经济行为》一书中提出:博弈论是研究处于利益冲突的各方在竞争性活动中制定最优化的胜利策略理论,即,根据游戏规则选择处理竞争、冲突或危机的最佳方案。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是以实践性为基本策略的教育施动和客观受动的互为性过程,涉及到教师、学生、教学材料、方法、规则等众多要素。为了实现预期的最佳教学效果,教师要主导以学生之间相互促进,竞争上进的积极的学习环境,达到一种更高层次的均衡。

一、英语课堂实践中的“纳什均衡”

博弈论的一个核心概念是纳什均衡理论(Nash equilibrium)。我们假设有n个局中人参与博弈,给定其他人策略的条件下,每个局中人选择自己的最优策略(个人最优策略可能依赖于也可能不依赖于他人的战略),从而使自己效用最大化。所有局中人策略构成一个策略组合(Strategy Profile)。纳什均衡指的是这样一种战略组合,这种策略组合由所有参与人最优策略组成。即在给定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没有人有足够理由打破这种均衡。

以班级为单位的一个学习受动者主体,现有学生的总体知识水平我们用i来表示,教学的过程实质上是实现从i到i+1的过渡和提升的过程,让更多的学生在新的水平上达到新的平衡。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面对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所有的学生 “鸦雀无声”的尴尬,即不积极参与教学实践,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一个消极层面的“纳什均衡”。在其他条件没有改变之前,往往没有学生有足够理由打破这种平衡。

学生A和学生B为同一班级学生,面对老师的一个提问,他们在不影响教学的“有关政策”下:如果两个学生都不积极参与讨论,双方可能都会遭受到老师的泛泛批评并减掉平时成绩(-5,-5);如果其中一个人积极主动参与讨论而另一个人始终不予理睬,积极的学生很可能会受到表扬和量化奖励,而不参与的同学将受到额外的点名批评和量化的惩罚(10,-10)或(-10,10);如果两个人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可能教师很快进行下一个问题并都给予平时成绩(5,5)。两个学生对表一中的各种后果都十分清楚,他们都知道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是最优选择。但是,由于个人知识能力差或担心他人非议自己“爱显摆”,最终的博弈均衡结果往往出现大家都不主动参与的尴尬境地(-5,-5)。这里所说的“尴尬境地”,是指双方明知有比现实最终均衡更好的结果(5,5),但由于某些原因无法实现。

当此博弈重复进行并有强制约束力或强大的吸引力的协定保障积极参与的实施时(例如,该问题的回答关系到学生是否有参与境外实习机会的资格时,鉴于名额有限,规定积极主动参与讨论的同学将有实习的机会),两名学生就会进行主动参与。

表一:学生是否参与讨论的博弈任意学生B

所以,在以实践教学为主的大学英语课堂,学生最“理性”或成功的选择是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实践,这样做不但使自身得到锻炼而且还营造了一个较为积极的学习环境,从而带动所有的同学在更高的知识水平达到新的平衡。作为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多于一个纳什均衡时,即(-5,-5)和(5,5),教师当努力避免出现(-5,-5)的尴尬课堂形式,积极引导学生达到有益的均衡形成良性发展。

二、效用的最优选择与建设

为了达到课堂教学效果在达到可控范围内最优,教师的应变能力、学生的参与态度都成为建设优秀课堂的条件之一,但面对学生迟迟不肯参与课堂讨论的尴尬,另一场博弈在教师和学生中展开。如表一,在其他给定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学生保持(-5,-5)的纳什均衡,如果外界条件不做任何变化,将没有人打破这个平衡,课堂将呈现出持久的无声尴尬局面。此时,学生和教师都是考核最优教学效果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那么谁来打破课堂无人发言的局面将关系到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如表二,假设在无需教师反复引导、启发的条件下,学生此时能够积极主动配合当是教学效果最优的保证,这时候教师可以倾听并监督修正错误,学生亦得到最大的锻炼,并达到教学资源最优配置和时间的最大节省,效果最好(8,2);如果在教师反复引导启发后而学生可以参与,效果次之但教学实践尚可进行,即(6,2)。而教师先启发,学生还是不积极参与而选择继续沉默(即等待),在被提名后被动参与则很难营造很好的学习氛围,效果更次之(3,3);最不应该出现的是教师和学生都选择等待,课堂教学实践无法进行(0,0),而由于教师教学经验不足等原因,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表二:学生与教师课堂教学效果最优的博弈学生N

教师应追求课堂效果最优 (8,2),做好必要而充分的准备,把握课程教学的重点并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素质和解决突发问题的能力,在不能实现最优课程模式时当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手段保证课堂教学的可持续进行,这也是对教师的最低要求。对于学生来讲,失去双方合作的现实基础(0,0)是收益最为甚微的,所以在老师做出引导、启发之后要积极思考,试着配合老师的思路钻研问题的解决方法(3,3),让自己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积累知识。

所以,课堂的参与机制应当由教师主导,提倡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为保证这种模式的可持续性,需要教师建立明晰的奖惩机制,保证博弈和收益者均为学生本身,也就是让学生之间相互督促和竞争,教师则作为保证规则顺利实施的裁定者,在规则运行受阻的时候才有足够的精力解决这样或那样的突发问题。有益的竞争能够培养学生的协作和配合能力,对立的、非合作的博弈往往致使参与者无法达到最大收益,所以在大学英语课堂实践中建立“协作型博弈”尤为重要。

三、“协作型博弈”模式的实践

美国学者丽莎·马丁(Lisa L.Martin)提出“协作型博弈”,其结构条件是:博弈双方有比现有此有选择(非合作的博弈均衡)更好的选择(合作的博弈均衡),“协作”是指通过采取一定的强制措施来保证各博弈方克服彼此顾虑,从而实现合作均衡。在协作型博弈中,个体的理性决策在面对存在集体的共同利益预期时,也未必采取合作性的集体行动。所以存在集体利益顺利实现的难题,也就是说个体很难有个体理性向集体理性的转化。如果教师没有认识到这个现实,将使得后续课程顺利开展受到阻碍。

传统的教学观点将教师和学生视为简单的对立关系:教师强迫学生接受知识,而学生往往趋于教师的“权威”而被动学习,知识的传递是单方向的强制执行。这就很难建立协作型模式,势必影响教学效果。例如,在大学英语课堂上讨论“学生初次就业是在规模大公司好还是小的公司好”话题,现行的教学模式下,很多教师会直接提出明确的问答式问题,或让学生直接就问题发表议论, 如:“Compa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ofworkinginabigcompanyorasmallcompany”,此时建立的是教师与学生的直接对立关系,鉴于话题难度或用英语组织发言需要一定的时间等原因,如果没有第一个学生主动发言,随即在学生中产生表一中所谈到的最可怕的(-5,-5)的静态纳什均衡,且在其他条件恒定时,很难打破这种均衡的尴尬。如果教师不能很快调整教学方法,将会进一步出现表二中教师和学生均保持“等待”的局面,即在此时提问几乎收益无效(0,0)。

英语教学中的“博弈”并非建立师生对立关系,也不是以一方战胜另一方而取得相应的结过。而是在动态的学习实践过程中建立一种维持可持续的促进体系和参与机制,即在这种模式下,学习的受动者变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知识进行有益的交互式传递。教师的作用是保证这一模式的可持续进行,以此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米歇尔·英切里哥认为:“相互影响条件下的合作与冲突,其中两个或者更多的参与者作决定可以影响其他方的收益”。“协作型博弈”模式的建立是学生之间的相互博弈,将传统的教师与学生的对立关系向学生之间竞争博弈无限转化,教师作为规则的制定者和裁决者需要保证“游戏”规则的有效实施。“博弈论”(Game Theory)的本身即为“游戏”,游戏规则的制定和施用是保证整个体系的重要环节,所以教师的合理奖惩制度是极为必要的。为了达到较为 “和谐”的状态,所有的博弈者的偏好结果都应该是互相合作。个体的利益和集体利益基本上是一致的。

针对上面所提出的学生就业公司选择问题,教师首先要化解与学生的对立,明确此次课的参与者、“协作战略规则”、成绩的量化等要求。如要求学生5人为一小组讨论协作,最后由一名同学做主旨总结发言,讨论结束后,能够主动举手发言的小组量化额外加分等,讨论过程中需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a.the advantages of working in a big or small company;

b.the disadvantages of working in a big or small company;

c.how to deal with personal relationship;

d.and explain what your choice is.

此次“博弈”的参与者是以小组形式形成的团体,参与的机制是相互的有序竞争,小组内部成员间相互协作,每位同学都以主动的参与者身份加入讨论,并取得收益的最大化。此时教师保证模式的有效运转,当个体参与者与集体利益保持基本一致时,必能取得效用的最优化。

综上所述,传统的教学论主要讨论“采取什么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如何让多媒体在英语课堂上发挥更大的效用”等问题,大多在方法论上将教师和学生作为对立的主体,为了达到有益的平衡在夹缝中找寻破局之道效果甚微。“博弈论”的有效实施是打破常规的“强制”与“反叛”的非合作关系,以行之有效的方法保证协作有序的参与机制的顺利进行,并取得效用的最大。当然,有关“博弈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尚在探索阶段,形成有效的教学论体系仍需要英语教育工作者的不断探索。

(注:本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课题名称《语用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批准号:GH08250)

[1]完颜素娟.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博弈分析[J].黑龙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12).

[2]阎学通,阎梁.际关系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48-153.

[3]张杰,肖菊梅.基于博弈论的“教学”探讨 [J].山东:科技信息,2008, (4):179-180.

[4][美]哈罗德·W·库恩(Harold·W·Kuhn).博弈论经典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7).

[5]李帮义,王玉燕.博弈论及其应用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4):13-25.

[6]王刚柯,葛菲.优化与决策——纳什均衡 [M].上海:上海科学记述出版社,2009,(6).

[7]潘天群.合作之道——博弈中的共赢方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

[8]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8):305-317.

猜你喜欢
纳什博弈论协作
THE ROLE OF L1 IN L2 LEARNING IN CHINESE MIDDLE SCHOOLS
THE ROLE OF L1 IN L2 LEARNING IN CHINESE MIDDLE SCHOOLS
团结协作成功易
协作
博弈论视角下的自首行为分析
协作
无知之幕与博弈:从“黄灯规则”看博弈论的一种实践方案
爱,纳什博弈人生的真理
樊畿不等式及其在博弈论中的应用
可与您并肩协作的UR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