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模式下成人高等教育体育课程教学的探究

2011-10-24 03:49:04
运动 2011年3期
关键词:工学结合工学成人

刘 杰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温州 325011)

“工学结合”模式下成人高等教育体育课程教学的探究

刘 杰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温州 325011)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已成为“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求设专业,以岗位核心能力设课程”的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这种新的教育模式给成人高等教育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针对当前成人高等教育体育教学的现状,提出工学结合模式下成人高等教育体育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

工学结合;成人教育;体育教学;体育课程

工学结合是在借鉴德国“双元制”,美国、加拿大CBE模式,澳大利亚TAFE教育等国多种实践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提出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它是新时期我国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一种新思维和新的合作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是一种课堂教学同企业实践、顶岗工作分段或有序交替、学用相长的课程类型、结构与制度。如何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实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培养学生体育素养教育目标的同时,培养学生将来能更好地参加社会工作,开展未来社会职业岗位需要实用性体育教育,正成为成人高等院校体育教育的全新课题。

1 当前成人高等教育体育教学的现状

1.1 授课对象: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缺勤率较高

成人学员学生来源和知识层次复杂。有农村的,也有城市的;有受过一些基本体育教育的,也有一些完全没有上过正规体育课的。其次,成人学生学习的目的是带有较强的功利性行为。大多成人学生入学是为了解决将来的工作、职称、工资等问题,尤其在目前企业重组、减员增效的形势下,学员更加重视提高自己的职业知识和能力。体育课作为一门辅助科目,学生对上体育课要求不是太强烈。有一些学员认为,只要把专业课学好就行,至于体育课上不上都影响不大。此外,体育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不感兴趣,积极性不高,再加上学生难保证正常的学习时间,如许多学生为在职人员,学习和工作并存,日常事务及繁忙的工作时常会影响学习,缺勤率较高。

1.2 师资力量:成人学校体育教学的师资力量薄弱,专业、专职体育教师严重短缺

成人学校体育师资力量薄弱,专业、专职体育教师严重短缺。部分兼职教师缺乏敬业精神,教学态度不端正,一般对所兼体育课也不够重视,教学管理松懈,未能很好地完成成人高等教学计划。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教学能力不强,教学模式和知识陈旧,教学方法简单,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3 学校领导对体育课重视不够,认识不足

尽管一些领导口口声声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但是体育课往往是摆脱不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局面,而且不少人认为成人教育学生大都是成人,生长期已经基本完成,人体的基本形态已经成熟,体育课对他们不重要。甚至有些成人高校不开设体育课;有的即使开设体育课,也不设机构,不派教师,或让其他专业教师代课,或让学生自由活动,课时安排无从保障。

1.4 成人学校体育经费不足,体育场地设施匮乏

对国内部分成人高校进行相关调查发现,有近70%成人高校的面积达不到国家的有关规定,体育场地设施存在着严重缺额,特别是大众喜爱的健身运动项目场馆。随着我国成人教育的快速发展,成人高校的在校生规模不断扩大,但近几年的体育经费不仅没有相应的增加,反而原有的体育场地设施有被其他项目所占用而有逐步缩小的趋势。拥挤的场地,单调、简易的设施器材阻碍了体育教学在成人高校中的顺利进行。

1.5 成人学校体育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大多数成人教育学校沿用的是大学本科或专科生体育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没有专门的成人高等教育体育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通常情况下,大学本、专科生年龄集中在18 ~ 20岁之间,由高中直接进人大学;而成人高等教育生年龄跨度较大,从20 ~ 40岁不等,多数学生是参加工作之后考入学的。成人高等教育生的年龄跨度较大决定了他们在体能、文化程度、社会阅历、对体育的认识以及对体育的兴趣方面参差不齐,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果按照大学本科或专科生体育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进行授课,是不符合成人教育的具体特点,也不能体现出成人体育教育的特殊性。因此,大学本科或专科体育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基本不适合成人高等教育的体育教学。

2 “工学结合”模式下成人高等教育体育课程教学新体系的构建

2.1 “工学结合”模式下成人高等教育体育课程新体系的构建(图1)

依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要求,成人体育课程知识与实践体系中,应包括满足学生个体健康需求与胜任岗位所需的职业体能两大范畴。为此,应选择与其相适应的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设置模式。“3+1”模式是指在通过第一、二、三学期体育选项课教学的基础上,通过第四学期职业实用性体育课为主要内容的课程设置模式。“2+2”是指在通过第一学年体育选项课教学的基础上,第二学年采取完全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的课程设置模式。

这种新课程教学体系先通过体育基础课或选项课教学,根据学生个人兴趣,选择运动项目,有利于发挥学生主动学习体育、参与体育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在校期间能较有系统地掌握两项体育基本技术和技能的机会和条件,也有利于终身体育锻炼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结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开设职业体能课,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职业岗位所需的身体关键部位的素质和素养。

2.2 工学结合模式下成人高等教育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与安排

工学结合模式下成人高等教育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与安排,应遵守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因需设课,课岗融合”的原则。

图1 成人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接受成人教育的学生年龄跨度较大,决定了他们在体能、文化程度、社会阅历、对体育的认识以及对体育的兴趣方面参差不齐,存在较大的差异。年轻的学生喜欢刺激性强、运动量大,但活动性单一的运动项目,如足球、篮球、网球等。年龄大的学生喜欢思维性强,运动量小,但活动性较全面的运动项目,如气功、武术、棋类等强身健体的项目。女生则喜欢一此运动量小,协调性强,有助于保持身体形态的运动项目,如舞蹈、乒乓球、艺术体操等。

高等成人教育体育课程不仅要充分考虑成人高等教育生的身心特点,而且还要着眼于未来和学校的实际,传授一些学生在离开校园后,在工作岗位、社区和家庭中能够开展和易于开展的项目。如选择一些适合各个年龄层次的人、对场地要求比较低的休闲娱乐项目,如体育舞蹈、飞镖、羽毛球、游泳、趣味排球、趣味足球、趣味网球、趣味篮球等。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解决部分学校场地设施缺乏的困境。

表1 职业体能课模块表

此外,还要提倡“因需设课,课岗融合”“因需设课,课岗融合”的课程设置理念,针对企业需求和不同职业岗位对身体素质的不同要求设置课程,在教学实际中,充分模拟职场情景,营造职场氛围,有针对性地培养岗位所需的职业特殊身体素质,提高学生对岗位的适应性,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实行体育教学和工作岗位的深度融合。据调查,70%以上的成人高等教育学生是非全日制,他们来自不同的岗位,毕业后大多直接上岗,岗位对身体素质的要求比较确定。而成人教育专业是以职业岗位(或岗位群)设置的,因此,成人体育教育除促进健康外,可以有针对性地强化岗位所需的关键身体素质,提高学生对岗位的适应性,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为此,由用人单位、专业主任(学科带头人)、体育教学部门共同确定课程标准,体育教学部门则根据各运动项目自身的健身特点和社会学功能,按照“必须、够用“的原则,设计职业体能校本课程(表1),制订课程实施纲要(教学大纲)。在教学实际中,充分模拟职场情景,营造职场氛围。

2.3 工学结合模式下成人高等教育体育教学信息化平台的构建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及计算机的普及,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迅猛发展,网上学习成为成人学习的有效途径。网络教育环境打破了学校对知识的垄断,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在学生工学交替阶段,学生分散在各个实训基地,原有体育课程的教学时间与地点受到冲击,体育教师可以网络教学,构建体育教学信息化平台,拓展体育课程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教师可以通过个人网页协助学员制定自学计划,应用BBS论坛技术,设置网上讨论答疑功能,加强引导和及时解答学生在实训、实习期间所遇到的各类身体锻炼等方面的问题。从而提高“准职业”人在工学结合中的体育锻炼水平、职业素养和社会适应性。

3 小 结

体育在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术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方面,向来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成人高等教育体育教学作为成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成人高等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成人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因此,要根据成人学员的特点、规律,树立正确的体育教学思想理念,改革现有不合理的课程设置,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构建成人高等教育体育课程新体系,对提高成人高等教育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积极的意义。

[ 1 ] 匡勇进,刘田,谭受清.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体育教学现状和对策[ 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9,26(4):6-7.

[ 2 ] 段长波,宗继军,李颂华.成人高校体育教育的现状与目标管理[ J ].中国成人教育,2005(2).

[ 3 ] 蒋歌声,翁惠根.“课(校)内外一体化”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建设[ J ].浙江体育科学,2006,28(5).

[ 4 ] 胡振浩.高职体育职业体能创新教学体系的研究[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7):972-973.

[ 5 ] 李占海,张英建,程登富.对体育成人教育个性化教学改革的思考[ J ].中国成人教育,2006(4).

G807.4

A

1674-151X(2011)03-129-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1.03.064

投稿日期:2010-10-11

刘杰(1969 ~),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和社会体育。

猜你喜欢
工学结合工学成人
盐工学人
盐工学人
——沈 妉
成人不自在
盐工学人
——李 琦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文理导航(2016年30期)2016-11-12 14:49:32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科技视界(2016年18期)2016-11-03 23:15:51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中“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研究
企业导报(2016年6期)2016-04-21 17:02:41
工学
新校长(2016年5期)2016-02-26 09:28:55
Un rite de pa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