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大牛
对中共党史的主题、主线、主流和本质的认识
□ 胡大牛
2010年7月21日,在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指出,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要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对这“三主一本”应如何理解和把握?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从中共历史发展来对它做一番认识,是有意义的。
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而不是也不可能是中共选择了历史。因此中共及其历史的主题就应该由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需要来确定。从历史发展的经济基础和政治条件看,工业革命造就了以重工业为基础包括能源、材料、装备制造、机械加工等完整工业体系的西方资本主义工业化国家,相应地有了与工业化相配套、以工业化为核心的政治民主化和文化科学化的长足发展,造成了先进工业国与落后农业国日益加大的差别,“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事实正是如此,中国作为以农业文明为基础的老大封建帝国,自1840年遇上当时最先进的工业化英国时起,就被西方列强强行纳入世界历史体系,近代百年深陷落后挨打、主权不独立的悲惨局面;同时由于封建军阀割据专制,极大地加剧了国家不统一、人民遭受政治压迫和经济盘剥因而无法推进工业化的落后状况,最终落得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近代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只能是政治上求民族独立、国家统一、人民解放,经济上求工业化,否则何谈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实现?对此,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的中国共产党人有着深切的认识,准确指出:“解放中国人民的生产力,使之获得充分发展的可能性,有待于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条件在全中国境内的实现。”鉴于民主政治必然是政党政治,又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因此中共要 “解放中国人民的生产力,使之获得充分发展”。 这个“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标准,将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中国政党的近现代历史任务乃至根本任务作了高度概括。因为中国共产党对此有准确认识,历史才选择了它。因而“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主题。
上述主题决定了需要对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概念作准确界定和认识,即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要素共同构成生产力,缺一不可,而第一要素在工业化时代无疑当是以工人阶级为核心的人民群众;只有将劳动者从反社会化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才可能真正解放生产力,进而走向社会主义、实现工业化。所以,民族、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首先解放生产力。这就决定了近现代中国历史必须分三步走:第一步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实现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即在政治条件上初步解放生产力;第二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在经济、政治上彻底解放生产力,为发展生产力提供完善的条件;第三步,是长期而艰巨的根本任务,即在解放生产力的基础上,逐步发展生产力。这样,围绕生产力,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历史活动的主线。中共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28年艰苦奋斗乃至流血牺牲,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奠定了基础。很快,基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为稳固党的队伍、彻底解放生产力、集中力量奠定工业化基础,中共又提出了“一化三改造”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即社会主义革命总路线,将中国引向了社会主义。在全面完成革命的基础上,毛泽东明确指出:“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适时引导了中共工作重心由革命向建设的转变。因此中共提出了以鼓足干劲、多快好省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同时开始了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艰苦奋斗。这之中,虽然因为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的误导、指导思想上主客观原因的失误、建设社会主义经验的缺乏乃至一些制度设计上的缺陷,中共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中曾经遇到过“大跃进”一类的严重挫折,乃至出现过“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全局性失误,但无可否认,建设社会主义这条主线始终是清晰明确的,即使挫折和失误在很大程度上因其严重性而已经成为一条辅线,但这条线也是与主线纠缠一体、乃至是围绕主线才得以出现的,如“大跃进”的在建设上急于求成、“文化大革命”的维护社会主义道路的初衷。也正因为这些挫折和失误,才促成中共近三十多年来的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主义”的重新界定,在抛弃“战争与革命”观念、树立“和平与发展”观念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本质及建设社会主义的工具手段、判断标准、依靠力量等作了新的认识和界定,再次明确宣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提出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中心的基本路线(即总路线),掀起了分别以扩权让利、市场经济为特征的两轮改革开放热潮,使中国社会生产能力长足发展,举世瞩目。
正因为有这条革命、建设、改革的主线,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主流,也就是鲜明突出的。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尽管出现过大革命的失败、丢失南方革命根据地、“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挫折和失误,但通过掀起中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将工业化的核心力量动员和组织起来,奠定中共和中国革命的根本基础;通过国共合作的大革命,开始具体实践反帝反封建、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的革命纲领,消灭晚清以来的封建旧军阀势力;创建工农武装和革命根据地、独立领导土地革命,全面实践了民主革命纲领;通过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抗日战争,打败日本侵略者,规划并部分实践一系列推进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文化科学化的纲领和政策,形成中国革命的正确指导思想;实行土地制度改革,使农民获得解放,敢于战略决战,使民主革命彻底胜利;在极短时间内恢复了因百年内忧外患而残破的经济,进而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并取得伟大成绩——29年间经济增长12.5倍,将文盲遍国中一变而为国民初步达到中等文化程度状况,从科技一片空白到核技术、航天技术、生命科学技术、育种科学技术等重大科技取得全面突破性的发展;同时,从调动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的目标出发,以《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起点,长期坚持不懈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在建设规律问题上形成“中国的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要使生产力很大地发展起来……没有一百多年的时间……不行”、“社会主义……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在不发达阶段“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等关于基本国情、阶段划分、工具手段的宝贵经验认识;追求和平发展,顺应信息化装备的工业化时代的到来,为全面调动建设积极性,先后进行扩权让利和市场经济两轮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面貌再度发生深刻的历史性变化——30年间经济增长21.3倍(以美元的不变价格计算),使中国步入世界经济大国、教育大国、体育大国的行列,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伟大成就、对建设规律的探索取得宝贵经验,无疑是中共历史发展的主流。
上述主题、主线、主流集合起来,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宣告了“告别革命”论、“罪恶滔天”论等歪曲和丑化中共历史的错误倾向的根本站不住脚;当然也就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及其历史发展的本质——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者,始终坚持工业化发展方向,以革命解放生产力,以建设发展生产力,因而代表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走在新中国历史发展的前列,是一个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已经做出了并将继续做出历史性贡献。
作者:中共重庆市委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新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