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长富
(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区教研室)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之教学策略
◆程长富
(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区教研室)
从整合教材、课前准备、创设情境、学习氛围、实施合作、练习设计、多元评价等方面阐述个人的观点,旨在提升课堂效率,全面实现高效的数学课堂。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高效课堂是一种理想的教学境界,表现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高效课堂中的“高效”是相对的。其本身是一个追求的过程,没有尽头。如何使数学课堂高效呢?
教材是学习的素材。教师不应只是教材忠实的阐述者,而应当是教材的开发者和创造者,教师要科学、创造性的用教材。成功的教学常常在反复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知识储备、技能、心理特点等因素的基础上,大胆地对教材内容编排顺序和呈现方式进行整合、优化甚至重构,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通过对教材进行科学的整合,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发展,明晰课堂教学主线,增加知识密度,为高效课堂奠定必要的基础。例如:在教“找规律”时,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科学整合教材:一是将例题与试一试对调,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规律。二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增加两端不同的排列类型。教学中,将两端不同的情况纳入教学内容,并将之与围成一圈的类型合二为一,科学地整合教材。三是渗透一一对应思想,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感悟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四是设计栽树方案,创设探究空间,发展学生思维。改变了教材最后两道练习的呈现方式,合二为一,让学生自主设计栽树方案。
心理学家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活动是否有效,主要看新的学习内容能否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的知识系统建立实质性的联系。因此数学学习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所具备的知识背景出发,倡导用具体的、有趣味的、富于挑战性的素材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把实际问题数学化。创设情境实质上是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纽带。例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创设这样的情境:教师出示一个三角形的一个直角,让学生猜是什么三角形,猜中后再用同样的方法猜钝角三角形。最后出示一个三角形的一个锐角让学生猜,学生很容易猜成锐角三角形,师揭去盖着的纸,学生发现是钝角三角形。教师适时提出:刚才看到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就可以判定是直角或钝角三角形,为什么看到一个锐角这个办法就不行了呢?请大家观察三种三角形的内角和,看能否找到答案?这样层层递进的问题情境既复习了三角形分类的知识又为内角和的学习做好了孕伏。
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必须创造有意义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生活原型——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模型”的学习过程。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必要手段。新课标指出“在数学学习中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的活动,让学生亲眼目睹数学过程形象而生动的性质,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促进数学的学习”。在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多种感官配合进行“做数学”的活动,使学生有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空间。通过与同伴和教师的交流互动,完善自己的思维过程。一是调动多种感官进行合作,建构完善的认知。这些认识体现了儿童认知发展的顺序。小学生的学习一般是从操作活动中形成表象再抽象成符号性模式。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用眼观察、用耳倾听、用脑思考、用口表述、用手操作、用心质疑”等多种感官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条件,使学生在充分的操作体验中,掌握数学知识发展空间观念。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教师为学生进行操作充分准备实验材料,在小组内展开全员参与的实验过程。每组准备了5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由组长根据情况安排实验程序,在规定时间内,每个人都要利用实验材料,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这样安排考虑到每个学生的活动程度。实验后,以组为单位将发现的方法总结出来,大家集思广益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的高效。结合探究情况教师准备了三种研究方法的课件: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教学时,学生能用量、拼以及正方形分割的方法探究出三角形内角和,但折的方法却没被发现。教师适时操作演示将锐角三角形三个角折在一起拼成平角的过程,学生恍然大悟。二是采用多向交流促进合作,体验思维的碰撞。交流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数学的理解强化数学的思维;同时拓宽和丰富自己的数学知识。在上面叙述的操作活动中,人人有研究材料,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适当的方法研究后,组内进行交流总结方法。做到实验有顺序、操作有目的、汇报有侧重、人人有收获。整个学习过程教师不仅要指导合作、参与交流,而且要适时点拨、适当指导、及时调控,彰显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师精心设计多维的练习,既是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在课堂练习中,教师要从多角度选取素材,巧妙安排内容。设有探索性、开放性、发展性的练习,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学习的成功和欢乐。围绕教学重点精心设计“单向练习”“基本练习”“综合练习”“发展练习”等等。练习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层次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在教“植树问题”时,围绕植树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涉及植树、锯木头、敲钟、上楼、街边安装路灯、设置公交车站、跨栏比赛等生活中能用植树思想解决的多个实际问题,并没有例题与练习的界限。这些题目在安排顺序上,既要符合教师安排的意图——先学习求距离再求棵树,又要考虑题目的难易程度,还要与教师课前创设的情境相吻合。各层次练习的顺畅衔接,使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都在一步步递增。在教学内容上有量的增加,在课堂效果上有质的提高。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评价体系,加强教师反思、改进教学行为是打造高效课堂的着手点。新课标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进程,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多种方式的评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做到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评价。课堂上主要从“主动思考、积极合作、问题的提出与解答、情感与态度”等方面来评价。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进行激励评价,当学生较好地完成任务时,教师要积极鼓励“你们合作得很成功!”“你考虑得很周密!”当学生的思维有创意时,教师可表扬“你的想法真有创见!”“佩服,老师竟没想到”……这样,学生就能在内心深处形成一股强大的心理推动力,在潜意识里产生了向表扬目标努力的追求。当学生遇到困难回答不出时,教师也需激励“你肯定能行,再动动脑筋”……在教师真诚的期待中,学生能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在不断的尝试中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