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力强 赵金丽
(大同教育电视台;大同四中)
每个孩子都是学习的天才
——试论家庭教育的几个问题
◆曹力强 赵金丽
(大同教育电视台;大同四中)
儿童教育问题始终是每个家庭最关心的话题。教育如果抓住关键时期,教育孩子就会是很轻松的一件事情。而在这一关键期,家庭教育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孩子的学习兴趣是与生俱来的,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我们更应该重视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
家庭教育 婴幼儿教育 小学教育 主动学习
当今社会,教育问题可以说是家庭的第一大问题,一个家庭从孩子出生到工作,至少要付出9年甚至20几年的时间来关心孩子的教育,对于某些家庭来说,教育问题就是家庭的全部问题。
那么,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抓教育呢,怎样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呢?笔者通过十几年对家庭教育的实践和学习,发现家庭教育在孩子受教育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非常大,并认为家庭教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希望对年轻的家长能有所启发。
现在,很多年轻的妈妈在怀孕的时候就开始了胎教。听轻音乐,母亲心情舒畅,多接触美好的事物,在饮食上多注重全面营养,多运动,等等。这些做法对胎儿的正面影响肯定是存在的,而且也应该这样做。孩子一出生,爸爸妈妈甚至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加入到了这个小生命的培养当中,他们每天的生活就开始围绕着孩子转了,孩子吃喝拉撒、身体健康都直接影响着这个家庭的快乐。在此期间,对孩子的教育表面上看好像没有什么太高深的技术含量。很多家长在这段时间往往只重视孩子的身体发育,觉得孩子太小,教他什么都不会懂得,所以很少注重孩子的多元智能开发。然而,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孩子从出生到三岁是他们大脑记忆力最好的时期,婴儿可以轻松在几年内掌握一国或几国语言,可以在一两年内认识他身边客观存在的东西。甚至有些孩子在三岁之前就认识了几千汉字,能够熟练阅读。我的心理学老师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案例:让你去看一只羊的脸,并且记住它的长相,然后扔回羊群,几分钟后,你还能在羊群里找出刚才的那只羊吗?很多人对这个问题比较茫然。在我们的印象中,羊都长得一样,好像没什么大的区别。反过来,如果人都穿一样的衣服,留一样的发型,估计羊也会感觉到我们是一样的。接下来,让我们拿着一支笔,端详一个人的脸,然后把这个人画出来。没有经过培训的你,能吗?也就是说,人的面部表情非常丰富,而人和人之间的差别又是非常的小。但是,婴儿却能分辨出哪个是妈妈,哪个是阿姨,妈妈抱着就会笑,阿姨抱着,小宝宝就会仔细观察,有时会哭。甚至妈妈的喜怒哀乐的这种面部肌肉微妙变化引起的气场的变化,婴儿都能感觉到。相比复杂的人脸,汉字显得简单多了。对于婴儿来说,他的眼睛好比照相机,能够记录下他看到的一切东西。而我们大人的记忆却是有选择性的。所以,经常遇到充耳不闻的现象。记得孩子四岁的时候去海南旅游,他们团队从景点出来,很多人都傻眼了,一样的旅游车停了一排,哪辆车是自己团的呢?孩子这时候大声指出他们应该坐的那辆车,并且说他记住了车牌号。
孩子从刚生下一直到会爬的时候,对婴儿的教育主要是感官刺激,促进婴儿听觉、视觉、触觉以及运动神经的发育,在此期间,父母及家人要珍惜孩子醒来的时间,对孩子讲话、让孩子看颜色丰富的玩具、给孩子手脚按摩,等等。这种有益的交流方式会让孩子的大脑以及神经尽快对外界刺激建立联系,及早完成大脑与外界的沟通。
在孩子会爬之后,他们的学习行为成为了一种主动探索式的学习,只要他们醒着,他们就会以成人无法比拟的精力不断探索未知世界,不断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学习就是本能,他们能学习周围的一切。狼人能学习狼的生活方式就是这个原因。在此期间,家长要格外注意让孩子尽量接触丰富的内容,这样孩子的大脑发育才会发达。我经常见到这样的现象:老人看孩子时,他们喜欢搬个凳子在太阳底下耗时间,而身边的孩子也百无聊赖地等待着长大。每当我看到这种情况,我都很心疼孩子的这些宝贵时间,因为他们正在浪费他们那超过常人好多倍的大脑记忆细胞,而一旦过了这个记忆的黄金时期,孩子对周围世界作出的反应会越来越迟钝。一个天才的孩子就是这样被毁掉的。
我还记得我小的时候被我姥姥看着长大的情形。七几年的时候,每家每户都很穷,收音机电视机一概没有,连小孩子看的书也是极其稀有的。但是,姥姥家就有本小人书,书名应该是《草原小姐妹》(这是我凭着记忆查到的),但是姥姥不识字,我问她有关书里讲的故事时,她仅仅告诉我里面有羊,有女孩。我几乎从她那里得不到任何有用的信息。我一遍又一遍地翻着这本小人书,渐渐读懂了图画中的意思。我的童年就是在仅有的几本书陪伴下度过的。当时,为了满足我探索知识的需要,我一度成为家长心目中最淘气的孩子。相比之下,现在的孩子多幸福呀!早早就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书,接触到电视、电脑。所以,现在这些新新人类大都在小的时候都受过良好的感官刺激,学了大量的知识,他们几乎都有这种能力——随便拿起一个手机玩上十几分钟,手机里的所有功能就差不多都被他们掌握了。而很多中老年人却没有这个能力。所以说,小孩子的学习能力不能小看,不能浪费孩子的时间,要珍惜孩子醒着的时间!
具体到如何珍惜孩子醒着的时间,冯德全老师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家长可以参考他编写的《零岁方案》进行认物、发音、识字三者齐头并进的教育方法对孩子进行早期识字教育。我通过对自己孩子的实践,证明了3岁孩子认识两三千字是很容易实现的事情。另外,蒙特梭利在这方面也做了很有意义的研究,她的书《蒙特梭利教育法》、《吸收性心智》对有婴幼儿的家长都是是非常有益的。孙瑞雪编撰的《爱和自由》、《捕捉孩子敏感期》都是很好的育儿书籍。
我们要强调的一个理念就是:学习是孩子的天性,我们不需要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而是要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我身边有很多家长反映过这样的问题:孩子以前非常喜欢画画,结果进了美术班呆了一段时间后,再也不愿意画画了。孩子非常喜欢音乐,结果报了音乐学习班后,孩子渐渐失去了对音乐的兴趣。这都是由于不正确的要求导致孩子学习兴趣的减弱和丧失。也就是没有保护好孩子的学习兴趣。
我的孩子从小没有进过任何一个特长学习班,但是他凭借自己识字量大,自学了儿童简笔画。我家的各种乐器也都是让他拿来玩的,并没有给他请老师进行某方面的深入培训。但是,他目前弹钢琴弹得很好,还经常有一些音乐方面的创作——一些小的曲目。不管孩子的作品如何,我们都会欣赏、陶醉,因为我们知道,孩子的下一个作品一定比这个更好,这就是赏识教育!你只需要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给孩子提供学习的环境和要学习的内容即可,孩子的学习可以不专业,但是很有兴趣。家长们能做到吗?还要让幼儿园的孩子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吗?
孩子进入到小学,每个家长几乎都被功利心充斥着,孩子的成绩几乎成了定性孩子一生的准绳,家长既要求老师严格管教孩子以提高学习成绩,又在家里心疼孩子因为做大量的家庭作业而导致睡眠不足,还一个劲抱怨自己孩子写作业效率低下,爱磨蹭。殊不知这种恶性循环的状态会一次又一次打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作业渐渐地成为孩子应付差事的一种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就算他正在写作业,他的脑子也不是百分百在作业上配合手眼动作的。大量的作业干扰了孩子判别知识点与知识掌握与否的信息,孩子每日疲于完成作业,有时间了就爆发一下自己的自由,痛痛快快地玩,很少有时间去思考、梳理所学的知识。以致越往后学习越困难。当年的乖宝宝逐渐成了家长的心病。
究其原因,是由于家长的功利心爱面子导致的。小学一二年级的知识对于孩子们来说简直太简单了,他们完全能够在课堂上消化吸收掉绝大部分知识,然而就有家长不满足孩子九十多分的成绩,非要花上钱浪费孩子的休息时间补课,去追回那不小心失去的几分。补课老师很高兴呀,这孩子什么都会还来这里补课,显得自己水平也挺高,孩子这么一折腾,认为只有补课才能提高成绩,所以从此提高成绩就依赖补课。课堂听课效率逐渐下降,就这样形成恶性循环。但是,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们把孩子的业余时间安排的满满的,成绩不好的补文化课,成绩好的学艺术课。孩子们在这种被要求完成任务的情况下完成着理应凭借自己兴趣而完成的内容。
事实上,孩子们有能力轻松完成这些额外的学习任务。但是,由于所要完成的额外学习任务占据了他们大量的玩耍时间,所以他们逐渐对此产生抵触。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我们的家长喜欢把孩子的时间安排的满满当当的,这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
孩子一旦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思考习惯,家长就不用操心他具体该做什么了,只需要在适当的时候问问孩子的学习计划进行的如何就可以了。小学以及婴幼儿的教育在孩子一生中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婴幼儿以及小学教育能让他们在这个时期形成完整的数学思维模式和学习习惯,为日后学习更加高深的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衷心希望每位家长都能重视起孩子小学以及小学之前的这段时间,因为这段时间内他们都是学习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