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言积累中运用言语

2011-08-15 00:47浙江林亚君
作文教学研究 2011年6期
关键词:佳句言语课文

浙江 林亚君

在语言积累中运用言语

浙江 林亚君

语言是什么?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语言作为人类交际的工具来看待,认为语言是客体,是认识的对象。而近年来许多学者的研究认为,“人文性才是语言的本质属性”。人类各民族的语言,都是一个民族看待世界的一种样式,都是“所有人类活动中最足以表现人的特点的,是打开人们心灵深处的钥匙”。潘新和在《语文:表现与存在》中也指出“在语文教育实践中,首要的不是语言知识或技能的学习,也不是使人成为使用语言‘工具’的熟练的工匠。不应充斥着名目繁多的机械的‘训练’或表面热闹的所谓的语文‘活动’,而应贴近学生的言语生命的律动,帮助他们认识自我的言语潜能,唤醒他们的言语表现欲和对言语表现的热爱,让他们感受驾驭语言和言语创造的乐趣,体验言语表现的幸福,树立高尚伟大的言语理想、信念和信仰,一步一步地朝着崇高的言语上自我实现的目标迈进”。

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积累语言,从而使他们的语言变得鲜活灵动呢?本文就此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课堂积累——守住言语根本

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是学生习得语言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上的积累。

(一)诵读中丰富积累

语文新课标指出要“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叶圣陶先生曾把有感情的读称为“美读”,并指出,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激昂处还激昂,在委婉处要委婉。以读为上,以读为美,在读中自然而然地积累丰富的语文材料。

《桂林山水》一文景美文美,它以优美的笔触,描写了桂林山水的绚丽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听配乐朗读,可让学生观看桂林山水的图片、录像,也可让有幸游览过桂林山水的学生谈谈真实感受,激发学生对桂林山水的热爱向往之情。在此基础上配乐读,表演读,反复诵读,在读中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在读中想象桂林的美景,在读中欣赏美丽壮观的图画。学生心通其意,必有身临其境之感,将自己融入优美文字之中,也就在有感情地朗读中顺理成章地积累了语言。

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少”字的含义有二:一是读的少,二是记住的少。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多读点,多积累些,天长日久,待到说话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左右逢源。“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品析中深化积累

引导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可在品析中积累。我们强调在品析鉴赏中积累语言,就是要学生不能浅尝辄止,而应在好词佳句的鉴赏中,深化认识,融会贯通,把握实质,将范文中的语句化为己有。

如《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后习题3:“树木抽出新的枝条”中的“抽出”用得真好,我们一起来找找这样的词语,体会体会。教师先让学生品读例句,体会“抽出”的用处:将树木新生枝条生长的气势写出来了。然后学生自己找找这样的句子,从句中描绘景物、用词造句等方面入手,引导想象,品词析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与生动。如“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可先引导学生从晨雾的动态变化入手,想象朗读,品味描绘整个森林被浓雾笼罩的词语“浸”,体会想象小兴安岭如神话中仙境般的美丽,学习作者是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这样,学生在品词、品句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把这些好词佳句记忆在脑,丰富了自己的“语言仓库储备”。

(三)说话中沉淀积累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合理时机,设计灵活的形式,让学生练习说话,使学生把学到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如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后,教师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摘录到摘抄本上。然后让学生反复默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自己的理解和课文中的语言组织在一起,向同学介绍如果有机会去小兴安岭,自己会选在哪个季节去,为什么。说话前让学生把说的内容列成提纲,介绍时尽量用上自己摘录到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使学生在说中积累。

另外,复述也是将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有效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可用故事描述、导游介绍、即兴表演等形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在说话中沉淀积累。当然,这些形式的说话,不仅仅是学生原有语言积累的呈现,而且还是学生在学习了课文之后,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之后更高层次的说话。所以,教学中,教师应尽量让学生熟读课文,在熟悉了解课文语言的基础上,脱离文本进行说话训练,但不可照本宣科。

二、课外积累——打开言语之门

鲁迅先生曾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在语言积累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广泛地观察,大量地阅读,主动地积累,养成“采蜜”的好习惯。教师要不断开辟语言积累的途径,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使他们采集到更多的原材料,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语言仓库。指导他们在阅读中摘录好词佳句、名言警句、成语格言、优美诗词等,吧生活学习、电影戏剧、报刊书籍、宣传标语、电视广播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好材料记录下来,广撷博采课外语言,并在同学中进行传阅交流,互相观摩。这样直接、间接的语言材料积累多了,写文章就会语言丰富,表情达意就能挥洒自如。

(一)课外书中汲取“营养”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但课外书更是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语言能力的好帮手。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引导学生进行有意识地积累,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阅读习惯的形成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面的扩大,阅读量的增加,都与有意识的积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有针对性地阅读,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中,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都会得到相应提高。

其实,在平常的学习与生活中,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各人自备一个“采蜜本”,搜集课外书或从其他地方读到的好词佳句、名人警句、成语格言等等,坚持每天至少积累2——3个词语或句子,同时在本子上,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感悟,捕捉自己瞬间的灵感。当然,小朋友的积累还需要教师及时的点拨。所以,每周要抽出一节课的时间,作为读书汇报课,与学生一起交流读书所得所感。有时,也可以从课外书上选几篇文章读,全班小朋友一起学习,一起感受语言的魅力。有时,让学生介绍自己最近读的好书,自己积累的好词汇,自己学会的好诗词。在向班级同学展示自己的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等各项能力。老师还要及时向学生推荐各种好书,如《乌丢丢的奇遇》、《亲爱的汉修先生》等儿童文学作品。

(二)做生活的“有心人”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唯有从生活中多方面去体验,把社会所得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积累得多了,了解才越见深切。”这句话,道出了生活实践对语言积累的深刻影响。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乐于记录生活的好习惯,帮助学生在脑海中不断积累多重表象。要鼓励学生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做生活的有心人,积累常用的谚语、歇后语,留意周围的标语、广告词,并随时记录到自己的生活笔记中去。学会了品味生活,才会使生活的语言富有灵性。另外,还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如:利用休息日尝试一日家长工作,组织参观、访问,调查工厂企业,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游览家乡的湖光山色,调查家乡人民的生活习惯,了解家乡的土特产等。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了,便会自然产生联想,将头脑中已有的语言材料进行选择重组,积累内化为自身的语言,得到永久储存。

三、深化积累——走向言语运用

指导学生灵活运用课文及课外积累的好词佳句、优美片段,是深化语言积累的有效方法。在《语文课程标准》的各学段目标中也都提到:“在写话习作中运用自己积累的语言材料。”学生有意识地运用心中已有的积累语言,是深化积累的最佳方法。

(一)寻找训练点迁移运用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运用迁移的练习点,指导学生有机积累语言,沉淀语言素材。如《孔子拜师》课后有这样的习题:“孔子和老子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想说说读后的感受”;《给予树》课后有这样的习题:“我要替那个小女孩写几句感谢的话”。这类习题的训练,教师可让学生结合课文中的具体事例,文中的好词佳句自由选择,灵活运用,表达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学生在不断地、反复地语言运用中,既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又吸收了他人的新鲜语汇,不断丰富了自身语言,达到语言的再积累。在习题评析时,对选材新颖、用词准确、词汇丰富的学生进行及时表扬,调动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积累语言的内动力。

(二)作文里交朋友,内化积累

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高级阶段,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体现。词句表达是否精确、生动、丰富,可以检验出学生对积累的内化程度。同时,作文里的词句运用又可以加深学生对词句的理解。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给学生呈现他们学过的词句,帮助他们从无意识状态上升到有意识运用状态。所以每次写话教学时,我都尽量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大量回忆与主题相关的诗词佳句,并呈现在黑板上,或者由老师帮助提供一些词句,请小朋友自由选用。学生自己选用的词语超过大家所呈现的范围,则给予表扬和鼓励。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之后,学生不仅会在写话时不会觉得无话可说,而且还会对积累运用产生浓厚的兴趣。

总之,学习语言重在积累,有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学生才能准确、生动、鲜明地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真情实感。学生的积累丰富了,语言变得鲜活灵动了,他们的语文素养也就提高了。

[1]小学语文教学.2007年5月.第五期.

[2]小学语文教师.2008年2月.第2期.

浙江省乐清市育英学校)

猜你喜欢
佳句言语课文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好词佳句大翻身
《梁东兄置助听器得佳句,余和之》
拜谒杜甫草堂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背课文
佳句碎碎念
关于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