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李淑彩 王国庆
让语文实践活动成为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
山东 李淑彩 王国庆
当前的作文教学,严重脱离了学生生活,脱离了社会实践,于是在作文中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生编硬造,为学生写作技能的形成造成了难以突破的障碍。而语文实践活动恰好为学生创造了无限的作文时空,让学生的习作过程更接近生活,充满情趣。因此,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让综合实践活动成为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促进学生作文素质的全面提高。以下便是我的几点尝试:
1.阅读整理训练。学生的语言材料、写作材料、思维材料和写作知识的积累程度与学生的阅读宽度、深度有直接关系。因此,我在抓好课堂阅读教学的同时,还注重以课文为基础向课外阅读拓展延伸,如读报刊,读名人传记,读科普读物,读优秀文学作品等。同时,我组织了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如:读书卡展示,读书汇报会,读书征文评比等,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参与读书的兴趣,保证了学生阅读的效果,极大地积累丰富了学生的作文语言,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2.口头表达训练。作文的过程就是将口头语言加工整理成书面语言的过程。因此,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直接影响着作文能力的高低。设计这类实践活动主要是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内容的具体性、表达的条理性和针对性,如:讲故事,说新闻,演讲,向同学推荐新书等。我也常常针对在特定时间内出现的老百姓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观察,去分析,去判断,去辩论,以至形成自己的认识,如“网络的利弊”、“频繁的自然灾害”、“旭日阳刚的侵权问题”等。面对这些社会热点,他们大都心有所感,有话可说,敢于发表自己内心深处的肺腑之言,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实践应用训练。实践应用训练是促进学生作文能力提高和激发兴趣的有效途径。为此,我结合重大节日和平时的学校、家庭、社会生活,适时相机组织学生开展作文实践活动,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作文、学习作文。如:教师节、妇女节给老师、妈妈写感谢信;给地震灾区的小朋友、抗震救灾的解放军写慰问信;给学校广播站写新闻稿;给贫困学生写捐款倡议书;为贫困家庭写低保申请;积极参加各类作文大赛;编辑手抄报及班级优秀作文选等。
叶圣陶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这就要求我们要经常带领学生深入生活,让他们感受生活的意蕴,和大自然的内涵,拓展他们的生活视野,潜移默化的积累他们的作文素材。
1.观察欣赏训练。大自然是多姿多彩的。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物一景都是学生观察的对象,都是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春天,引领他们走进果园,观赏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脚踏酥软的泥土,吮吸清新的空气,感受春天盎然的生机。夏天引领他们走进荷塘,观察碧绿的荷叶、洁白的荷花,手捧清凉的池水,头顶火辣的骄阳,感受夏天的热情奔放。秋天,引领他们走进田野,观察饱满的大豆、涨红的高粱,品尝甘甜的果实,分享丰收的喜悦,感受秋天的累累硕果。冬天,引领他们走进树林,观察挺拔的水杉、苍翠的松柏,捡起枯黄的落叶,抚摸粗壮的树干,感受冬天无情的意蕴。他们亲近自然,置身于诗情画意中,自然触动学生的笔端,写出富有文采的佳作也就不再是难题了。
2.劳动体验训练。作文源于生活。实践证明:学生只有真实的生活体验,才能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感可发,而且写出的作文才真正富有真情实感。为此,我开展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到大街小巷调查错别字、搜集广告语、宣传语,到街头举办一次募捐活动。这些活动为学生体验社会生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作文提供了丰富的“源头活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获得能力。因此,我认为组织与其他学科相关的实践活动也非常重要。
1.美术科的制作。记得有一次在“设计班徽”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为了设计出独具匠心的班徽,向美术老师请教,上网查找资料,小组合作,草图画了一张又一张。在习作中,学生真切地表达出了自己的设计意图和获得成功后的喜悦。让说真话诉真情不再成为一句作文的空话。
2.科学课的实验,数学课的调查,历史政治课的故事及分析等一系列的活动已超越了现有的课程知识,体现了大语文、大作文的理念。当然,由于语文活动的内容极具广泛性、体系复杂性,对于活动的分类并不十分准确,各类活动有时呈交叉现象,但只要注重与作文训练相结合,就会实实在在地成为作文的“源头活水”。
纵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个过程,无论是活动的过程还是操作的过程、成果的展示等,都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加强了学生的体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活了他们写作的兴趣,打破了传统的作文教学窠臼。由此看来,这项与写作教学息息相关的语文综合性活动应越来越受到语文同仁们的重视,让其越来越成为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
山东省莒南县道口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