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准
(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太仓 215411)
高职化工专业数字应用能力培训测评实验研究*
顾准
(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太仓 215411)
在化工从业人员职业核心能力调研结论的基础上,设计“数字应用能力”培训测评实验方案,实验研究表明,培训使学生的数字应用能力有了明显的改观。因此,职业院校应重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并应探讨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具体措施。
高职;化工专业;数字应用能力培训;测评实验
人的能力分为三层,即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其中,职业核心能力是每个人都需要的,也是从事任何职业都离不开的能力。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及我国台湾地区称之为“关键能力”;美国称为之“基本能力”;香港称之为“基础技能”、“共同能力”,等等。我国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将职业核心能力分为八项,称为“八项核心能力”,包括与人交流能力、数字应用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创新革新能力及外语应用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对职业活动的意义就像生命需要水一样重要,对于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而言,是就业竞争力的体现,是事业走向成功的钥匙。
为了能有针对性地对高职化工专业学生开展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我们对太仓市化工行业从业人员进行了抽样测试,得到化工从业人员数字应用能力相对较弱,但可以通过专项培训加以提高的结论。以此为前提,笔者设计了“数字应用能力培训测评实验研究方案”,在同一专业两个平行班中进行了对比实验。
数字应用能力是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提出的八项职业核心能力之一,其定义为:根据实际工作任务需要,具有对数字进行采集、整理与解读,对其进行计算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进行选择和给出一定评价的能力。不同的国家对该项能力的表述不尽相同,如表1所示。
表1 欧美国家对关键能力中数字应用能力的表述比较表
不论是我国的职业核心能力,还是欧美国家的关键能力,虽然对于数字应用能力的表述有所不同,但是其中的一些核心词语存在着较多的共同之处,如计算、数据、数学、数字等,这说明各个国家在界定核心能力(关键能力)时,都将对数学的应用能力包含其中。我国学者陈宇也认为核心技能包括数字运算等八类技能。
对于包括数字应用能力在内的职业核心能力培训,不同国家开发出了不同的培训体系,如英国的NVQ核心技能、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NOCTI职业技能、澳大利亚的KC教育、新加坡的ESS就业技能、加拿大的MES模块技术、香港地区的七级资历架构及我国的OTPAE训练模式等。
我国的OTPAE训练模式(即五步训练法)是在遵循行为活动导向教学规律基础上研制出的一套科学训练程序,包括树立能力训练应达到的行为目标(Object)、提供典型任务(Task)或职业活动案例、为学员做好能力训练前应知方面的准备(Prepare)、以行为活动导向教学法组织训练活动(Action)及评估(Evaluation)学员是否达到规范要求。
实验对象的选择 实验对象选择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2009级两个平行班级,即精化0911班和精化0912班,有效样本人数分别为40人和33人。
实验方法的确定 实验采用实验组和对照组前、后测并进行对比的方法。其中,实验组为精化0911班,对照组为精化0912班。实验组实施数字应用能力的教学培训,对照组不实施培训。前、后测以国家职业核心能力培训测评标准中的“数字应用能力(中级)”为依据,设计含有“应知”和“应会”两部分的试卷,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数字应用能力培训前和培训后开展测试。实验中的自变量是数字应用能力培训,因变量是学生的能力测试成绩 (以参加数字应用能力测试的学生成绩为测量依据)。由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本次研究之前都没有接触过数字应用能力的培训与测评,因而可认为他们是同质的。实验中处理控制变量的方法,一是没有刻意地宣传和讲解实验研究计划,未事先告诉学生要进行此项研究,只是正常地按照设计方案培训。二是除该培训外,两组学生参加的其他教学活动一致,即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同时完成同样的其他学习任务。三是学生进校时是随机分班的,数学基础相似,又有同样的高职学习经历,测试中选用的试卷相同。
培训教材与教学设计 对实验组开展培训采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编写的职业核心能力培训认证专用教材——《数字应用能力训练手册(试用本)》。教学设计以“数字应用能力(中级)测评标准”为依据,以突出能力训练为原则,制定16个学时的计划对实验组进行集中培训。培训过程采用新型的“目标——任务——准备——行动——评估五步训练法”训练每一个能力点。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
(一)对测试成绩的处理与分析
学生数字应用能力测试(包括前、后测)以“数字应用能力(中级)”的测评标准为依据,设计“应知”和“应会”两部分内容的自主命题试卷,旨在通过学生成绩的差异性表征“数字应用能力”培训对学生该项能力的影响。
在实验组和对照组前、后测成绩中,实验组后测成绩要明显高于其他三种情况,但是实验组后测成绩的标准差在四种情况中也是最大的。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前后测标准差的变化发现,实验组后测标准差的改变也是最大的。这说明通过数字应用能力的培训,实验组学生的数字应用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实验组学生该项能力的水平差别也变大了。
实验组和对照组前测成绩没有差异,实验组和对照组后测成绩有极其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在数字应用能力培训之前,实验组和对照组能力水平几乎没有差别,但通过培训之后,能力水平差别很大。
实验组前测、后测成绩有极其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前测、后测没有差异。说明通过数字应用能力的培训,实验组的该项能力水平有明显改观,而对照组几乎没有改变。
(二)对能力指标的处理与分析
表5是数字应用能力三级指标的描述,我们将数字应用能力测评的各个试题对应于第三级指标进行归类,然后统计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个学生对应第三级指标所获得的分值,对这些分值进行统计描述与差异性比较。
表2 实验组(精化0911班)数字应用能力培训计划表
表3 实验组和对照组前测、后测成绩统计描述表
表4 实验组和对照组前测、后测差异性比较表
表5 数字应用能力三级指标描述表
在实验组第二、第三级指标中,校正均值最大的是2.2.1项,即“使用给定公式进行计算,达到要求的精确度”,这说明实验组的该项能力在数字应用能力中是最强的。校正均值最小的是2.3.1项,即“用表、图形表示计算结果”,这说明实验组的该项能力在数字应用能力中是最弱的。标准差最大的是2.1项,即采集与解读数据,这说明实验组的该项能力在数字应用能力中差异性最大,两极分化严重。标准差最小的是2.1.2项,即“读懂各种形式数据,并达到精度要求”,这说明实验组的该项能力在数字应用能力中差别不大。
表6 实验组后测第二级、第三级指标分值统计描述表
根据上述分析,对于数字应用能力培训的建议是:(1)加大学生“用表、图形表示计算结果”能力训练的学时,重点加强学生该项能力的训练。(2)对于采集与解读数据能力的培训可以采用分层教学,对这项能力掌握较弱的学生群体可布置一定的课外练习,由能力较强的学生协助他们开展训练。
表7 实验组和对照组后测第二、第三级指标差异性比较表
在实验组和对照组后测第二、第三级指标差异性比较中,2.2.1项、2.2项、2.1.3项、2.1项都有极其显著性差异。这说明数字应用能力培训对于 “使用给定公式进行计算,达到要求的精确度”、“数字运算”、“对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及编制图表”、“采集与解读数据”这四项能力的教学效果最好。2.2.3项、2.3项、2.1.1项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这说明数字应用能力培训对于 “对20项以上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展示和应用”、“获取相关数据信息,做出准确统计”这三项能力的教学效果较好。2.3.1项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数字应用能力培训对于“用表、图形表示计算结果”能力的教学效果一般。2.1.2项、2.2.2项、2.3.2项没有差异,这说明数字应用能力培训对于“读懂各种形式数据,并达到精度要求”、“复杂运算,如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判断计算结果是否达到要求”这三项能力的教学效果不佳。
数字应用能力培训对于“使用给定公式进行计算,达到要求的精确度”这个指标效果最好,实验组能力水平远远高于对照组。对于“读懂各种形式数据,并达到精度要求”指标,学生整体能力水平提高不大。据此,对于数字应用能力培训的建议是:对学生“读懂各种形式数据,并达到精度要求”、“复杂运算,如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判断计算结果是否达到要求”等能力的培养应增加训练学时,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理解其中的原理,掌握运用的方法。
1.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领域对职业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职业核心能力(关键能力)越来越成为用人单位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因此,职业院校在加强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一定要重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2.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专家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已完成除外语应用以外的七个模块的培训测评标准、培训教材及测试文件包的开发,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训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职业院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为学生架起通往成功的“金桥”。
3.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可以采用渗透性的教学方式,即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渗透于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之中。这就需要引导专业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有意识地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引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课程考核中。职业核心能力还可以通过必修课或选修课的形式集中开展培训,系统点拨和启发,也可以通过第二课堂,在学生的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强化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从以上的实验研究中可以看出,通过培训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使学生的某项职业核心能力获得较大的提高。
4.职业院校的各个专业可以针对所对应的职业领域开展调研,了解和掌握该领域对职业核心能力要求的侧重点,如化工行业对数字应用能力和与人交流能力等要求较高,可以在学生中重点开展这几项能力的培训和渗透,采用重点突破策略,不必面面俱到,还可以在学生培训或入学前对学生进行某项能力的测试,了解学生在该项能力中的薄弱环节,在培训时着重加以训练。
[1]李怀康.职业核心能力开发报告[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7,(2):4-8.
[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职业核心能力培训测评标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数字应用能力训练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4]顾准.高职化工技术类专业职业能力测评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2011年中德职业教育交流大会”于天津召开
11月29-30日,“2011年中德职业教育交流大会”于天津市海河教育园区召开。大会的主办单位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德国职业教育联盟,承办单位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对外合作与信息服务部、天津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菲尼克斯(中国)电气集团、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参会者有来自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代表,地方职教学会、行业协会代表,学会各机构代表;各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特别是中德合作项目的院校领导和教师代表;各职业教育科研机构领导和研究人员代表;各有关企业的负责人,特别是在华德资企业负责人以及相关媒体人士等。
本次大会既是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促进职业教育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的具体行动,也是践行中德两国总理本年所达成共识的具体举措。大会的主题是“合作、发展、共赢”。
会议期间,大会围绕主题组织了丰富多彩的高水平报告。报告主要包括:1.教育部职成教司、国际合作与交流司领导就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教育国际交流合作作报告。2.德方专家就职业教育在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和德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欧盟在构建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创新举措,德国实训教师培养体系等作专题报告。3.中方专家、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就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及国际比较,校企合作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改革等作专题报告。同时,大会根据《谅解备忘录》,针对当前中德职业教育共同关注的三个问题开展了三个专题论坛:1.应对新形势下的行业指导与校企合作。2.适应工作世界变革中的课程与教学改革。3.职业教育领域的国际合作与项目推介。大会还点击开通了“教育部中欧职业教育合作与交流网”,开展了培训项目、资格证书和教育装备推介与合作洽谈。
(本刊编辑部)
G712
A
1672-5727(2011)12-0032-03
顾准(1967—),江苏太仓人,硕士,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化工高职教育教学。
2009年健雄职业技术学院院级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基于化工技术类专业群的职业能力结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教改200913)的阶段性成果